- 相關推薦
聽作文指導課有感心得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聽作文指導課有感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教師善于為學生創造自由感悟空間。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從生活細節中去發掘生活的樂趣,生活的美好,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挖掘開發生活資源,設計即興練筆,如普雁老師、周媛老師、高學文老師、張如卉老師,他們的這幾節課,都有目的的設計了句段,看多媒體演示句段,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寫身邊的人或事,指導學生去觀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真摯的感情用真切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激發了學生表達感受生活的愿望,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由此,我體會到作文教學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筆說自己的話,教師則創造條件、開闊活動空間,讓孩子在自由中獲得真切感受,感之于處,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養觀察能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寫作文首先要有內容,觀察和思維是打開作文內容寶庫的金鑰匙,沒有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組織寫作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積累作文材料打下堅實的基礎。如許黎老師在課上有意讓學生觀察上課的老師,觀察出示的多媒體上的事物,為孩子們提供了觀察的素材,引導學生寫身邊的人和事,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可以從外貌、動作、表情、神態、心理活動等方面去觀察,讓學生輕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觀察活動中,學生的語言在有效引導下變得豐富、生動大膽。此時,如果動筆去寫,一定成竹在胸,從而改變了學生作文入手難的看法。
3、“練筆”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我們的領銜人張海萍老師在講座中說過: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就是練筆。在平時要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學的語言基礎如,字、詞、句、段、篇以及修辭等方面寫出來,成為自己的知識,達到“我口寫我心”為作文積累素材。 有了鮮活的生活,真實的情感,學生不會無話可說,但還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斷積累,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在習作中嘗試運用這些語言材料,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要給學生有效地引導,不斷加強自身的語文修養,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讓自己成為一條涓涓細流,保證為孩子
【聽作文指導課有感心得】相關文章:
聽于永正老師作文指導課有感04-22
有感而發作文指導課的評課稿04-08
作文指導課評課05-01
作文指導課教案12-08
作文指導課《筆》04-30
生動的作文指導課12-07
小學作文指導課12-07
聽評課心得體會03-24
作文指導課的篇評課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