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角度為題的作文六篇
【第1篇】角度
角度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最近我在勤勤懇懇地學素描。老師讓我們排成一排,坐在不同的位置。就這樣,我們便開始認真地畫了起來。過了很長時間,我感覺畫了差不多了,周圍的同學也畫完了。我們把畫整整齊齊地放在墻報旁,等待老師來審批。當我看到旁邊的同學畫的那副畫時,我大吃一驚。我的這幅畫和他相比較,截然不同。我想我一定是自己畫錯了。當我伸手拿起自己的畫,正要去修改的時候,老師走了過來,把我攔住了。他語重心長地說:“陳鎵雯,你畫得很正確,沒有錯。”我不假思索地問:“我的畫和旁邊那位同學的畫相比,幾乎不一樣,為什么老師您還說我畫的是正確的呢?”老師解釋道:“你們剛才坐的`位置不一樣,所處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你們畫的畫也完全不同。你明白了嗎?”我恍然大悟。原來,坐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畫出來的畫更不同。
在生活中,角度也無處不在。例如:溫度計,必須平視,從上往下看。角度不對,溫度也會看錯。那么醫生給病人看病,也會誤診。還比如:開車時,打方向盤的時候,必須控制角度的大小,也很重要。如果角度太大,就會引起交通事故,所以要謹慎把握角度。再舉個例子:同學之間的友誼。也要把握好角度,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光考慮到自己的感受,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一下。
這樣看來,生活中角度是必不可少的。角度多么重要呀!
【第2篇】角度
假使我可以更改歷史,我首先會撕下“屈原懷石投江”這令人悲嘆的一頁,我會安排陶淵明去充當“談判專家”,勸諭屈原不要走投江這一絕路。
穿越時空,我們來到了戰國末期的汨羅江邊。
一位男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拖著沉重的腳步,在汨羅江邊踽踽而行。“荃不察余之中情……”他仰天長嘆,濁淚縱橫,緩緩向江中走去。
“屈平兄,請不要!”遠遠傳來一聲急促的叫喚。
屈原止住了腳步,轉身一看,一位五短身材,衣著裝束與時人不同的男子正向他急步走來。
“您是?”屈原驚詫地問道。
“我叫陶潛,是東晉的詩人,東晉是戰國時代很久以后的一個朝代了。我也有著和您相似的遭遇,想要為國效力卻苦無明君啊!所以我特意趕來勸勉一下同是失路之人的您。”
“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人又怎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所以我已經決定要遠離泥淖,以死明志,您不必再勸我了。”屈原搖頭,無奈地說。
“您這又何必呢?”陶淵明一臉的`不贊同,“我知道您少年得志,本來為國效力,為君分憂,但偏偏世道黑暗,方正不容,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心中自然郁憤難平。但您想想,您這一死,值得嗎?恐怕只會被奸臣譏笑啊!國家失賢才,小人更猖狂,這難道是您的所愿嗎?何不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呢?凡事積極樂觀一點。您看看我,我雖然也曾與濁世不相符,但我已經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然時不利兮,我便遠離塵俗吧,我寄情田園,每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也一樣可以保持我的高尚節操啊,而且又不違己愿,何樂而不為呢?再說我們才華橫溢,說不定哪個時候,明君即位,奸臣都被殲滅掉了,我們又可以出仕了。”
屈原聽后,沉吟再三,才恍然大悟道:“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于是,屈原跟隨陶淵明來到了東晉,兩人每天賦詩作樂,于田園之中作業。望著滿山秀色,屈原感慨萬千:“凡事積極樂觀一點,原來真的可以換得一次重生。幸得陶老弟指點迷津啊。”他終于深深體會到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了。
感謝陶淵明,使屈原這位奇才得以存世;感謝陶淵明,讓我明白人生的真諦。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何必耿耿于懷?凡事學會換一個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于人于己都有好處:生與死、成與敗往往取決于我們從哪個角度看問題,如何作出選擇。
【第3篇】角度
依稀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母親,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在兩個兒子長大后,仍放心不下他們,整日郁郁寡歡,經人問后才知,原來老婦人兩個兒子一個賣草鞋,一個賣雨傘。在睛天時,老婦人擔心大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雨天時,老婦人擔心二兒子的草鞋賣不出去。了解這件事后,那人便勸她:“你換個角度看看,睛天時你二兒子的草鞋便能賣出;雨天時,你大兒子的雨傘便有銷路。”老婦人聽后,茅塞頓開,日日都十分開心。
其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其雙面性,換個角度看,便能看到一片嶄新的天地。
而生活中實常都會有困難和挫折,難道我們要和故事中的老婦人一樣只能終日滿面愁容,以淚洗面?不盡其然,蘇軾在遭遇逆境時仍能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樂觀心態;李白在面對困難時還抱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杜甫在衣不蔽體時依然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回首古今中外,在遭遇困難仍不向它屈服,反而更加積極向上的人們不勝枚舉,和他們相比,我們面對的“紙老虎”又能有多么可怕呢?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轉眼一看,前方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達·芬奇在學畫畫時,悟出了“一個雞蛋,從不同角度去看它時,形態也各不相同。”不錯,雞蛋尚且如此,那么生活中的事物不也如同一個多面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嗎?
也許有人仍然覺得劉翔在08年奧運會退賽是件十分可恥的事。那么請你將你眼前的那面“斥責之鏡”轉個角度,也許你就會發現:劉翔退賽是因腳傷,如果他勉強參賽,也得不到名次,相反,還有可能使腳傷加重。但他如果退賽,養精蓄銳,不就能再下一次比賽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嗎?
也許有人對08年中國女子體操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團體第一的驕人成績激動不已。但,又有幾個人知道女子體操隊員們在經歷了雅典的第七的歷史最差成績時,無視了戴上了有色眼鏡的人們,換個角度思考,認得在得最低成績后只要有所進步,都是可喜可賀的,于是更加刻苦練習,終于在時隔四年后飛越谷底,登上了領獎臺的最高點。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例如考試失利時,不能一昧地傷心難過。擦干眼淚,轉換視角,你不難發現:考試的失利證明了我們的不足之處,使我們能在復習時不再不知從何做起,專門復習自己的不足,就能在下次的考試中得到理想的成績,“失敗是成功之母”也。
即使我們取得了成績,也不能驕傲自滿,將尾巴翹到天上去。摘下頭頂的'光環,轉換角度,你就會明白:一時的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穩扎穩打,才能有更輝煌的成就。
在面對青面獠牙的惡魔時,轉頭一看,有可能是光芒四射的天使;在面對五彩繽紛的彩虹時,眼眸一轉,有可能是古樸典雅的石拱橋。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才能脫離表面看清本質,才能遠離浮躁明白內涵,才能調整心態勇往直前!
不同的角度,不一樣的人生。視角決定心態,心態決定成敗,成敗決定人生……
【第4篇】換個角度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結果不同。
有一個小孩和他的伯父去撈魚蝦,到了溪邊,小孩一直想著如何捕撈魚蝦,卷起褲管,腳猛地踩進水中,結果揚起溪底的爛泥,將附近的水弄渾濁了,小孩看不到溪中的東西,什么也撈不到,覺得很沮喪,伯父便對他說:“向前看,水是清澈的,小心向前走。”小孩聽了,向前看,前面的水果然是清澈的。他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不再把溪底的爛泥帶起來,最后也抓了不少魚蝦。
如果小孩只想抓魚蝦,結果只會把水攪渾,什么都抓不到。當他看到水那么清澈,不忍破壞水的清澈,換了一種角度,結果也抓了不少魚。從想著抓魚蝦到想著不要攪渾水,小孩換了一種角度,結果看到的問題不同了,最后竟然收獲了許多。遇到難事,不妨換一個角度,這樣事情解決起來或許更方便。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老師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楊桃讓大家寫生。楊桃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所以大家都畫了起來。畫交到老師手里,老師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小男孩的畫,畫上不是楊桃,而是兩個五角星,同學們紛紛笑這幅畫的作者。老師讓大家到小男孩的`座位上去觀察楊桃,大家過去后都楞住了,從小男孩的角度出發,看到的是楊桃的側面,而側面,正是兩個五角星。
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來往往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的角度不同,那個小男孩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他們所看到的事物就不同。所以我們遇事,一定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避免發生矛盾和誤解。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也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所以,我們遇到困難、發生矛盾,一定要換個角度試試。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就不同。
【第5篇】換個角度會更好
在人生命的長河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學會對待當然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有的人把“挫折”看作是敵人,拼搏,并將戰勝它,成為生活的強者;然而,也有的人畏首畏尾,并將成為失敗的人。這樣做的人以為這樣可以被“挫折”釋放,其實,人們只會為他的懦弱而感慨嘆息。
那么,遇到“挫折”到底應該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換個角度會更好。
政治老師曾說過這么個有趣的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開傘店的`;二女兒成為洗衣店的主管。這樣,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兒家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二女兒家衣服曬不干,整天憂心忡忡。后來,有人對老太太說:“老太太,您真有福氣,晴天二女兒家顧客盈門,雨天大女兒家生意興隆。”老太太這么一想,哎,還真是!從此,整天無憂無慮。
的確,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像老太太后來一樣,在為反面悲傷的同時,只要換個角度想,積極地對待正面,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如果我們執意地強求一些不可能的事順應己意,那豈不是跟自己過意不去嗎?那又何必呢?
在生活中,換個角度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司馬遷身受宮刑,吃很多苦頭,但這不正是為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一段必要的前奏嗎?我們也學過關于張繼的課文,一千多年前,他落榜了,但換個角度想想,若是沒有他的落第,怎么會有今天仍然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呢?
在學習中,換個角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題目,這樣做行不通,那為何不換個角度想想呢?考試考砸了,不要灰心,不要氣餒,換個角度一想,這次失敗不正是下次成功的墊腳石嗎?這樣一想,你也許會一鼓作氣,奮起直追。
一片落葉,你也許會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悲慘命運,但是只要換個角度想,你便會發現它“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高尚節操;一根蠟燭,不久便會“蠟炬成灰”但它卻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筆,只需三筆二畫,生命便會結束,但它卻在同學們心中撒下了知識的種子。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我們原本是可以從不同的立足點去觀察,以不同方向去思考的。如果我們不去認真思索,總往壞處想,那我們還能有無憂無慮,開開心心,陽光燦爛的生活嗎?
【第6篇】換個角度會很美
世界是如此誠實而公平的存在者,而每個人的眼中卻都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發現著不同的色彩,演繹著各自的人生。
烈日,沙漠。兩個焦渴疲憊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壺,搖一搖。一個旅人說:“哎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而另一位旅人卻高興地說:“是嗎?真幸運,我們還有半壺水!”其實,人生中的好多事就象那半壺水一樣。換個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愛迪生為了尋找合適做燈絲的材料捉了一千多次實驗。當有人嘲笑他的失敗時,他卻自豪地說:“我已發現了一千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氣度,這樣的智慧,真讓人拍案叫絕。而這一切,不正是源于愛迪生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嗎?
換個角度,我們要有推翻陳見的勇氣和別出心裁的智慧。一個普普通通的蘋果,所有的人都規規矩矩地縱向剖開,而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卻固執地把它橫向剖開了,于是,她閃亮的眼睛發現了蘋果里的“星星”。這個故事,長久以來一直打動著我的心,吸引著我的思考。為什么常常是孩子們才有發現的樂趣呢?為什么孩子眼中的世界總是那么新鮮、有趣呢?我想正是因為孩子的“無知”才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慧眼,才使他們有如此探索世界的勇氣和熱情。
于是,兒童有時讓人敬畏,而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得到些啟迪呢?
世界這么大,睜大我們的眼睛:用單純而善感的心靈,用寧靜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熱情以好奇打開觀察世界的多棱鏡,多角度的斑斕會讓我們驚喜不已。原來,惱人的雨水沖洗下的綠葉會如此純粹鮮靈,灰灰的云間也會透過幾縷分外金黃的陽光,無名無香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機與美麗,生命中刺痛的挫折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標……
換個角度吧!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的話總是那么的經典而耐人尋味。
【以角度為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角度為話題的作文12-02
以讓為題的作文01-10
【精選】以等為題的作文01-05
以等為題的作文10-13
以等為題作文02-10
以讓為題的作文12-04
以等為題的作文10-15
以讓為題的作文(經典)10-02
以經典的為題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