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讀名著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以閱讀為主題的作文
以前以為閱讀就是讀書,能夠講述書的大概內容就行了,殊不知,那深埋于書中最寶貴的思想卻遲遲沒有被挖掘。“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一片云彩。”這可是與我相得益彰。在手指翻動書頁那美妙的聲音中,一朵純凈的心靈之花悄然開放。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孩子想學游泳,為的是10美元,因為姑姑和他打賭,只要學會游泳,就給他10美元,孩子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于是他三下五除二就跳進了河里,接連幾次,孩子都差點淹死,不知為何,總覺的有一雙有力的手在支撐著他,最后他終于學會了游泳,正在他興高采烈準備跟姑姑要錢的時候,下意識的一回頭,他看見了自己的父親。這篇文章總能使我的眼睛和手指駐足許久,閉上眼時,仿佛能看見那位父親全身濕透,站立在水中,衣角不時的滴下水珠,或許這就是愛吧,每每想起,我都會靜靜聆聽父親那巍峨而又深沉的愛,記得一位著名作家曾說過:父愛如果感受到了,那便不叫父愛了。是啊,每一篇文章里都有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哲理呀。需要我們去感悟,可能只是一會,也有時候會傾盡一生。書為什么可以閱讀,因為它的語言是靈活的,思想是深邃的,道理是深刻的`。世界上有讀不完的書,每一本書都將開啟一個全新而未知的殿堂,進入一個寧靜、自然、純凈、只屬于自己的心靈境界。
打開一扇門很容易,可想要叩開心靈的小窗里可能會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及難以割舍的感情。但你可以在書中找到你能傾訴的地方,相信哪些溫暖的心靈文字一定會安慰你,不經意間或許那扇小窗早已悄然敞開......
篇二:名著閱讀與素材在作文中的運用
閱讀名著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享受;利用名著素材作文,是一種翻新的藝術,也是創造性運用的體現。
一回首,一閉眼,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就穿越深邃的歷史時空,向我們款款的走來,音容笑貌宛在,精神風骨宛在,鮮活靈動。走進我們的腦海,是他們栩栩如生的形象;揮之不去的,融入我們的文字,他們是生生不息的精神。這些性格各異,個性鮮明的人物,他們的命運或富貴或貧賤或隱晦或明顯他們的性格或豪放或直率或內向或含蓄這些鮮活的人物昭示了中華民族或英勇不屈或勇往直前,或甘灑熱血或不畏難艱,昭示了人類奮斗的軌跡和特點他們是深遠時空名著里的人物形象,肉體消逝了,可精神永存,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樣璨然,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有他們的融入,我們的精神就飽滿;有他們的參與,我們的文字就富于滄桑的厚重感;擷他們的事跡入文,我們就會妙筆生花,激情盎然;綴他們的精神成篇,和他們完成歷史的對話和審視,我們會思緒萬行,感慨萬端。
請欣賞一下如何改編名著的技巧吧!或根據文章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將讀者熟悉的歷史故事、神話寓言等拓展延伸,變形夸張,重組新構,賦予新的含義,使之成為新穎、奇特、蘊籍、耳目一新的文章。如陜西中考作文《孔明揮淚斬馬謖》一文,大膽的將《三國演義》中“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耳熟能詳的故事反向立意,原故事中紀律嚴明、執法如山的諸葛亮在此文中成了虛偽造作、毫無主見的人,從而有力的諷刺了那些寬容甚至慫恿下屬違禁的社會現象。這種寫法不拘
泥于對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的蓋棺定論,而從另一個角度或反向立意,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的采用故事新編法、情景再現法、跨越時空法,讓名著“舊瓶”裝進了生活和時代的“新酒”,無論內容和形式,都令人嘖嘖稱贊。
名著深刻的思想性常常令人回味無窮,而名著中的`“留白”和懸念也給讀者再創造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充分利用原作中的“留白”或懸念設計出另樣的續寫,也不失為一種創新技法。在寫“環保”一類的話題作文時,不少考生也大膽的采用了續寫,讓取經回來的孫悟空幾百后重游故地,借用孫悟空途中所見所聞,寫出花果山、水簾洞等一系列風景區環境所遭受的破壞,流露出對環境污染的焦慮和對藍天碧水、白云清風的向往,從而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七月流火,坐在悶熱的閱卷場地,翻揀著一篇篇中考滿分作文,我們驚喜的看到一大批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保爾、魯濱孫、孫悟空、豬八戒、唐僧、諸葛亮、劉備、關羽、吳用、武松、宋江、李逵等破空而來,闖進我們的視野,依舊那么鮮活,依舊那么嫵媚動人,依舊能激起我們久違真情。
走進任何一部名著,深深的扎下根下,你就會沉醉于名著所營造的世界,你就會與他們同喜同悲同歡樂。只要
你從名著的浩瀚無邊的大海中哪怕擷取一朵不起眼的浪花,聯想演繹后都將是瑰麗耀眼的篇章,都將帶給你無限清涼和驚喜。讓我們走進名著,走進主人公,走進考場,感悟精彩故事,品味人物語言,借鑒作文技法,欣賞優秀文章,搞好作文訓練吧。
篇三:以“讀”為話題的作文
明代的王心齋曾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他把學和樂視為一物,的確是極好的見解。當然,學習并不僅僅限于讀書,但讀書也確是人生一大樂趣。正因如此,古往今來,有多少學者或是讀書人嗜書成癖,我也是小小的一條“書蟲”。
讀書的樂趣是多方面的:有的為增加知識,有的為陶冶性情,有的只為獲取片言只語作為談論的材料或令人莞爾的笑語。無論究竟是為何,都會使讀者心有所感 ,樂而忘憂。
古人把讀書者分為三類:苦讀、癡讀和閑讀。比起點墨成冰而心目如磐的苦讀,還有頭懸梁錐刺股的癡讀 ,我更多的時候是在閑讀——茶余飯后,書攤站前,隨手展卷,目走如行。“知于天地外,意在有無中”,不求甚解,只求一得。 當然,精讀一些書也十分必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學而思,才可免于迷惘和危殆。做些摘抄,或是開動腦筋細細回味一番,從而從先哲的著作中汲取智慧。事后思來,都是極有樂趣之舉。
讀書是一種樂趣,要享受這種樂趣也需講究些意境 。
我愛夜讀。盡管在寄宿學校受到限制,在家里,我總有這一習慣。當夜深人靜、晚風輕拂之際,坐在自己的房間里 ,擰開一只8支光的小臺燈,調好一杯香濃苦澀的咖啡,捧出書來,心便進入了一種寧靜的意境。
白天的緊張與勞累忘卻了,處事的煩惱與愁緒也消失了。沒有寒暄與打擾,獨自神游于字里行間——刀光劍影,風雪飄飛,藝術的美妙,人生的感嘆——都奔湊到眼前。待讀得會心之處,擊掌而笑,與古人交談;或臨窗而立,看星月移動,聽樹影婆娑之聲,更是樂在其中。
溫馨朦朧的春夜,煙云繚繞的夏夜,瀟灑倜儻的秋夜,靜謐嚴峻的.冬夜,都賦予夜讀豐富多彩的樂意,而風雨雷電又平添了無數的趣味。
書是傳播思想的,能啟發人的思維,也能成為束縛人的框框,所以讀書既能入,又要能出。在看《莊子》時得一佳句:“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我想,這里的“得意”,既指書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樂。大概,這就是王心齋所說的“學是學此樂,樂是樂此學”吧 。
在讀書中,我實在是得到了許多難以形容的樂趣,也得到了知識和智慧。
【以讀名著為話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讀為話題作文04-22
以讀為話題的作文04-06
以讀為話題的主題作文05-02
關于以讀為話題的作文03-28
以讀為話題的作文(精選3篇)05-10
以手機為話題的作文薦讀05-12
有關于以讀為話題的作文05-12
以讓為話題作文05-10
以讓為話題的作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