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善孝為先初中優秀作文
【篇一:百善孝為先】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說起我們家的——孝,就是爸爸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孝敬的最多了。
說起爸爸孝敬老人的事呀,就是說到世界末日也說不完。雖然奶奶家離我們很遠,可爸爸卻經常給奶奶打電話,也經常把時間擠出來去看奶奶。記得有一次,爸爸給奶奶買了一件一千多元的衣服,可爸爸又怕奶奶心疼錢,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讓奶奶知道真實的價錢,還提醒我千萬別說漏嘴,如果奶奶問我,就說不知道。到了奶奶家,爸爸立即把衣服拿給奶奶,奶奶一看這么好的衣服,便知道一定是花大價錢買來的。她心疼的說:“你這是花多少錢買來的?一定不便宜吧。”爸爸卻裝作一副沒什么的樣子,說:“媽,才一百多塊錢。”奶奶聽了,松了一口氣。我在旁邊偷偷地笑:“一百多塊錢?在后邊加個零還差不多。”
媽媽呢,孝敬老人的事也有許多許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在奶奶家,經常幫奶奶做家務,刷鍋、洗碗、擦桌子,樣樣都不落后。
還有一次,姥姥生了很嚴重的病,連走路都走不了。爸爸媽媽聽到這個消息,飯都沒顧上吃,就去了醫院。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想什么,可從他們的神情就能看出,姥姥的病不輕。到了醫院,聽醫生說了病情,我們心里的石頭才算落了地。經過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姥姥恢復的非常好,很快就出院了,可爸爸媽媽卻累壞了。
我的爸爸媽媽孝順吧?我一定要繼續把“孝”這個字傳下去,讓所有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
【篇二:百善孝為先】
勤學、上進、誠實、善良是我家的,勤儉節約是我家的家規,孝順父母、自立自強是我家的家訓。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其次是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最后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怎么為別人著想?怎么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而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會浪費很多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我會永遠記住爺爺的話,我一定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盡量幫父母的忙,我想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篇三:百善孝為先作文】
是一種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那就是“孝道”。
正如孔子所言:“首孝悌,次謹信。”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
記得《新三字經》上有一句話,小黃香,能溫席,愛父母,意深長。在黃香九歲的時候,他母親去世了,他把對母親的愛寄托在對父親的孝心之中。
是呀,對父母的孝順,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前幾天,媽媽不小心把腳扭傷了,我連忙把媽媽扶上床,拿來紅花油,給媽媽按摩起來,按摩了一會兒,又端來一盆水,讓媽媽泡泡腳。媽媽說:“傷口好多了,謝謝你,我的女兒真孝順。”我說;“媽媽,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和爸爸把我從小把我養大,付出了多少辛苦呀,在你們生病的時候,我照顧你們是應該的。”媽媽說:“女兒,你真長大了,你的懂事,認真,進步,我都看在眼里。”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了,孝順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金錢,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為父母付出不求回報的真心。不管平時爸爸媽媽多忙,也要經常帶我去看姥姥家,給她們買一些可口的東西,干一些家務活。正如《常回家看看》歌中所唱,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要常回家看看,給他們捶捶后背,揉揉肩,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孝就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
樹立端正的,是值得發揚的民族文化。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我們的社會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篇四:百善孝為先】
古語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我的家也有很多,比如說,媽媽時常教導我做人要有禮貌,要誠實守信等等,我家的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孝”字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到孝也不是那么容易。媽媽是個長輩嘴里非常孝順的好孩子,奶奶每年過生日媽媽都要準備禮物,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媽媽今年特意帶著我去給奶奶挑選生日禮物。經過我們仔細挑選,我們為奶奶買了一件十分漂亮的毛衣,當奶奶拿到毛衣時,我看到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這都讓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今年媽媽過生日時,我想為媽媽準備一件生日禮物,我知道,如果我買一件禮物,媽媽不一定高興,怎么才能讓媽媽高興呢?我想用我近期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幾個橙子,為媽媽打一次她最愛喝的橙汁。媽媽生日那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橙子、檸檬、白糖等一起放入榨汁機,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橙汁終于榨好了,我把橙汁放在廚房最顯眼的地方,之后趕緊跑回臥室,裝作熟睡的樣子,不一會兒,就傳來媽媽的腳步聲,我的心砰砰亂跳,五秒,十秒,十五秒……,我聽見媽媽向我臥室走來,掀開了蒙在我頭上的被子說,“是你為我榨的橙汁嗎?”我說:“是的,媽媽,祝您生日快樂!”我看到媽媽眼里滿含淚水激動地對我說“謝謝你,寶貝,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這就是我家的——孝,爺爺奶奶孝敬太姥姥,爸爸媽媽孝敬爺爺奶奶,我也孝敬爸爸媽媽,有了孝,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篇五:百善孝為先】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的確,孝是中華美德,是我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的方法。人們說家家都有,我家的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
我對“孝”的理解,是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我的爺爺奶奶去世前身體一直有病,爺爺病了十六年,奶奶病了十四年。在爺爺奶奶患病期間,爸爸媽媽一直悉心照顧從無怨言。奶奶患有類似于老年癡呆的疾病,神智一直不清楚,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媽媽和爸爸一直精心照顧奶奶,逗奶奶開心。每天早晨,媽媽總是第一個起床,去奶奶的屋里,給奶奶把被子疊好,然后把奶奶扶到客廳,之后再去做飯。給奶奶梳頭、洗臉,喂奶奶吃飯。吃過早飯,媽媽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奶奶、做家務和看著我學習,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晚上,媽媽也會安頓好奶奶,帶奶奶熟睡后才上床睡覺,第二天便會重復相同的工作。后來奶奶生病再次入院,爸爸每天下班回來都要去陪床,晚飯都來不及吃。第二天早晨爸爸又會很早回來,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直到奶奶去世。
在這期間,父母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給我樹立了榜樣。爸爸媽媽是孝順的好兒女,我身為他們的兒子,當然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當時我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勞神,我還努力學習,不讓父母為我的學習操心。而現在我升入了初中,父母似乎比以前更忙,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媽媽五點鐘就要起床,六點半就要去單位上班。我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我還小不能為父母做什么大事,但是我卻可以把我能做到的是盡力做到最好,比如回家后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倒上杯熱茶,講個笑話放松一下。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就是我家的,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我要把它傳承下去。同時孝不應該只是我家的,他更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的一種風氣。一種社會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父母盡一份孝道,把這種正能量傳承下去。
【篇六:百善孝為先】
就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人樹立的價值準側。而我家的主要以孝順和和睦。
從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我們學《三字經》回家后,爸爸媽媽也常常和我嘮叨:“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以前只會搖頭擺尾的念出來卻不知道當中的含義。現在才知道東漢人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知道父母的甘苦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漢代人孫融四歲時,就知道把梨讓給哥哥吃,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計較個人得失。
還記得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陳毅探母》:一次,他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便回去探望病重的母親。她見兒子回來十分開心,但突然想起來換下尿濕的褲子還在床邊,便藏了起來。可是沒有瞞過兒子只好說出了真情。身為國家干部卻能親自幫母親洗尿濕的褲子,這讓我深受感動。
人們都說父愛比山高,母愛比海深。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更要刻苦學習從此來報答這份最真摯最無私的關心和愛護……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回報不完的,因為這種恩情比山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一天,媽媽買了兩條圍巾,一條是白色的,一條是黃色的。姐姐正愛不釋手的拿著那條白色的圍巾,這時,我剛剛從外面回來。姐姐和我說:“這兩條圍巾是媽媽給我們買的,你先選一個。”我看出姐姐對那條白色圍巾的愛不釋手,于是我微微一笑說:“我要黃色的,黃色的好看。”當然姐姐也看出我喜歡黃色的圍巾,“不不不,白色的更適合你。”姐姐說。
爸爸也常和我們說家和萬事興。就連我家的客廳都掛著一個十字繡,這是媽媽一針一線親自繡的。意思是夫妻要同心、兄弟要相挺、晚輩要孝順長輩……
【篇七:百善孝為先】
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它就是我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才能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棟梁之才!也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就更為重要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孝順長輩,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事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的歷史佳話。
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的一句安慰。孝,是父母回的家后我們的一個吻。孝,是父母從我們嘴里得到的一句感動的話。孝,是我們的健康成長。對于父母來說這就是我們對他們的孝!
記得有一次,媽媽身體不舒服,本來想讓我中午吃點剩飯,但考慮到我正在長身體還是早早的去了市場買菜。那天正下著小雪,再加上媽媽發燒了,她一回就打哆嗦,媽媽叫我去幫她把菜送到廚房,我正玩游戲呢,就說沒空,你自己不會提啊!媽媽只好自己把菜送到了廚房后就去休息了。中午十一點的時候我就跑到媽媽的床邊叫媽媽起床給我做飯,媽媽一起來就病怏怏的打了幾個噴嚏,而且臉還紅紅的。快十二點的時候媽媽才把飯做好,她叮囑我吃飯后就又回到了房間去睡覺。我吃完飯走到媽媽房間叫媽媽吃,我一摸媽媽的手感覺手好燙,又摸了媽媽的額頭:“怎么這么燙”我驚叫起來,“沒事,我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的說。那怎么行呢,我手忙腳亂的開始找藥。找到藥后我讓媽媽吃了兩粒。半小時后媽媽還是沒有退燒,我突然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熱毛巾敷在額頭上,五分鐘換一次水,過了兩小時媽媽的燒終于退了。我興奮地直跳,但想起了我對媽媽的無理態度又開始哭了起來。媽媽問我怎么哭了,我對媽媽說出之后,媽媽說:“沒事,我現在很高興,因為我的女兒長大了,會照顧媽媽了”我又高興的笑了起來!這時讓我想起來了這句話: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是天底下最深厚,最久遠,最牢固,最無私的!
我相信,每個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有著百善孝為先的的優良傳統,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我們一定會力的去詮釋它,不會讓它從我們這里漸漸淡下去。
讓我們學會愛,學感恩。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孝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篇八:百善孝為先】
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風格和風尚。,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道德準則。每個人家里的都不一樣,正是有了的約束我們才能夠更加嚴格規范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了成熟,一步一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
在我心中,家庭是圃,我是一顆苗,就像雨點,在雨點的滋潤下,我茁壯成長。而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都離不開。它直接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與性格,良好的有利于我們的自身發展,反之,則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我家的——孝順之風,百善孝為先。自打我記事兒那天,媽媽對姥姥的孝順深深烙在了我的腦海中。媽媽從不和姥姥頂嘴,凡事都順著姥姥的意。媽媽常教育我說,姥姥年紀大了,要讓著她。
今年一月份,已有九十二歲高齡的姥姥不慎跌了一跤,這一跌將姥姥跌成了癱瘓。年紀大了,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并不大,可以說沒有希望。那幾天媽媽常常以淚洗面。終于,出院了。可是難題還在后頭,失去自理能力的姥姥,癱臥在床,只有媽媽和大姨全全照料,端飯、倒水、遞茶、揉腿、端屎、倒尿,每天都如此。一個星期六,我陪媽媽去照顧姥姥。進了家,媽媽熟練地生爐子,收拾起來,又給姥姥熬稀粥,清洗尿布,總之是沒歇下來過。接下來媽媽要給姥姥洗澡。一撩開被褥,唔,一股臭味兒,我捂著鼻子躲得遠遠地,而媽媽卻一副很享受的表情。用手試了試說‘水溫剛剛好’,怕姥姥著涼,先蓋著下半身,洗起胳膊來,從上到下,從前到后一通擦,還開玩笑說:“看,你姥姥皮膚多白,像個姑娘家的皮膚,又白又嫩。”我問媽媽為什么不嫌臭,媽媽卻說:“哪嫌臭吶,我小時候媽還這樣照顧我嘞。一把屎一把尿的”。接著,又給姥姥絞腳指甲。厚厚的指甲絞起來很費勁兒,媽媽還不時問姥姥疼不疼。還給姥姥按摩有些肌肉萎縮的干癟的腿。我看著這個普通的畫面心里暖暖的,我明白了人間的偉大親情,愛的真諦。是愛,讓媽媽無怨無悔得照顧生病的姥姥;是愛,讓姥姥在病痛的折磨中多了一絲溫暖與幸福;是愛,讓中國成為了受有尊祟的禮儀之邦。百善孝為先,孝感動天,鹿乳奉親,百里負米……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孝順不僅是我家的,也是中國的國風。至今,媽媽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也烙在我的心里。
在這些教育和鼓勵中,我慢慢地長大,很感激媽媽教會我這些,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我知道我將會受益匪淺。也許這就是傳承,我們的家庭把好的傳統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好的一定擯棄,將來我們的社會也會慢慢變得越來越發達,變成一個強大的禮儀之邦。
【百善孝為先初中優秀作文】相關文章:
【優秀】百善孝為先作文01-06
百善孝為先優秀話題作文10-04
百善孝為先作文15篇(優秀)03-21
初中優秀作文【優秀】08-15
【優秀】初中優秀作文10-26
[優秀]初中優秀作文02-05
(優秀)初中優秀作文02-09
(優秀)初中優秀作文07-15
初中優秀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