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家風故事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風故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故事作文1
“人無信不立”這句話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了信任,就會沒有立足之地。我清楚地記得爸爸用一件小事教育我一定要講誠信,也告訴了我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那是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天空還下著毛毛細雨,我、哥哥和奶奶一起去一家文具店買文具。我們一走進文具店,老板就很熱情地問道:“小朋友,你需要什么?”我說:“老板,我自己拿。”于是,我走到最里面,拿了一把尺子、一塊橡皮和一瓶純藍墨水,然后遞給了奶奶。這時,哥哥突然說:“聽說隔壁那家的文具更便宜,我們到那邊去買。”由于顧客非常多,老板忙于照顧別的顧客,沒有讓我們立即付錢。而奶奶也不知道她手上的文具沒有付錢。我們就到了第二家文具店買了一些文具。
回到家里,我們才發覺奶奶手上的這一袋文具沒有付錢。奶奶說:“這么晚了,明天再說吧。”可爸爸就非常生氣,并嚴厲地說道:“東西雖小,但是這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質,趕快把錢給人家送去。”于是爸爸立即騎上電瓶車帶著我到文具店去付錢。
爸爸一進店里就連忙用道歉的口氣對老板說道:“老板,不好意思,剛才小孩買文具忘了付錢。”老板也連忙說:“沒事,沒事。”爸爸付完錢,又連聲道歉后才走。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無信不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誠信比金錢還要寶貴,這樣的家風我們要世代傳承。
家風故事作文2
我的心里有一個精神家園,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都不會忘記這個精神家園,那就是誠信。
有一次,我背著媽媽買垃圾食品,剛開始我還吃得津津有味,可后來,我的心中開始不安起業,因為我面臨一個兩難的問題:我是告訴媽媽,還是不行告訴媽媽呢?告訴,就等于被媽媽訓斥,不告訴,我的心里又很難過,畢竟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啊!我只好選擇不告訴媽媽。
傍晚,我寫完家庭作業,我的內心又開始不安起來,心中似乎有兩個聲音在爭辯:“告訴你媽媽吧,這樣你就可以解脫了。”又有一個聲音傳來:“不,絕對不可以告訴你媽媽,否則就全完了!”突然,我的耳邊響起熟悉的腳步聲,天啊,是媽媽回來了!
看到媽媽那慈祥的笑容,我實在忍不住把我犯的錯告訴了媽媽,等待她的訓斥。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三分鐘了……我覺得這三分鐘有一個世紀那樣漫長。終于,媽媽開口了,意外的是,她居然沒有訓斥我,只說了一句話:“好吧,下次不要這樣了。”我欣喜若狂,全身無比輕松快樂!
是啊,只要我們堅守精神家園,世界就一定會得更加美好!
家風故事作文3
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他滿頭銀發,慈祥和善,熱心快腸。他每天臉上都笑呵呵的,對家人、鄰居、同事、學生都很友好。他是社區合唱團里聲音最洪亮的那個“老先生”。每到“鄰居節”的時候,他都會精心做他的拿手好菜“粉蒸肉”和“炸藕夾”,熱情地招呼大家分享。爺爺堅持每天看電視看報紙,晚上七點戴上老花鏡看《新聞聯播》是他雷打不動的節目,看到有的地方發生了地震、水災、臺風,爺爺都非常關注,還會掏錢參加捐款活動。
我的爸爸是一名大學教授,他課講得好,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每年過年一定會有很多學生給爸爸打電話、發祝福、寄賀卡,這些學生里有他幫扶過的貧困生,有他批評過的“調皮佬”,有喜愛他課程的“粉絲”,也有要他指點迷津的“創客”。爸爸每天都很忙,但他還是堅持熱心做公益,還經常帶著我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目前正在關注和研究“殘疾人無障礙旅游”的.項目。他還擔任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經常組織活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圖書、捐文具、捐衣服。
我是一名熱心有愛的少年。今年暑假,我參加“希望工程—出彩講堂”鄉村公益活動,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灤平的偏道子村。這個村里的小朋友很多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住在村里。我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一起背詩詞、一起上山采摘、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我把自己帶來的一大包沉甸甸的圖書、筆記本、彩筆、玩具、棉手套送到他們手里,我們緊緊地摟在一起合影,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心里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
我們家不是土豪,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去做慈善。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笑容,說一句體貼的話,送人一本書,捐出幾件舊衣服,給老人和孕婦讓個座,幫陌生人指指路,獻一次血,開車禮讓行人,給貧困學生買一件過冬的羽絨服,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就像是雨天里的一把傘,酷暑里的一杯茶。
我們語文課上學過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關愛就在平凡的生活里。暑假在微信里看到了一條消息,杭州蕭山82歲的老人陳阿毛徒手疏通下水道,清理路面積水這個小舉動已經堅持做了20年。一件小事能連做20年,真是不簡單!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同事鄰居,或許是大叔阿姨,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每天充滿善意地工作、學習、生活,用關愛去觸摸別人的心,用力所能及的幫助去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作文4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是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舍己為公的故事,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是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的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訓。
說到家風家訓,我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奶奶常常說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我還小,不以為然,而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我懂得這就是奶奶的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我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我,我自己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我通過自己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家長的.喜愛。
我們零零后是祖國明天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作文5
從我出生開始,我家就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氛圍,家人相處和睦,待人誠懇友善。鄰里相處關系也非常融洽。就算鄰居給我們家造成損失,也不會跟鄰居計較,不信,我就舉個例子吧!
一次,樓上的大伯因為一直不肯申請自來水的一戶一表,還用老的水表,結果老化的水管漏水了,我們家的衛生間以及廚房間的天花上一個勁兒滴水。跟樓上大伯伯說,他一直推,并不積極解決問題,還說等等會不漏的。爸爸媽媽和奶奶雖然心里十分不舒服,卻并沒有生氣,對待大伯仍然很友善,一直好言相勸。一周時間,家里的`廚房及衛生間一直像“水簾洞”一樣,漏得一塌糊涂,吊柜里也進水。過了十天的樣子,看到我家的這個樣子,大伯伯也難為情了,才去申請了一戶一表,自來水公司來封閉了老的水管,很快就把漏水問題解決了。但我家里也要花錢整修了。
我之后問媽媽,為什么不直接向大伯伯提出賠償損失呢?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多年來的鄰居,就因為一次漏水問題而傷了和氣,真的值嗎?”
是呀!人們通常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去傷害這種和氣,這很不值得。
這就是我家家風,也希望人們多為別人著想,不要老顧著自己哦!
家風故事作文6
我家的家風是:期望、信任、鼓勵、支持。
期望:爸爸媽媽希望我能夠好好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有一個好的前程。為此爸爸媽媽給我報了幾個興趣班和學習輔導班,還買了許多練習冊,平時有時間時就做幾頁。我覺得自己做的還是不太好,太粗心,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
信任:爸爸媽媽信任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媽媽還說:“我們一家人要相互信任,相信每個人都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我以后要認真、仔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辜負大人的信任。
鼓勵: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鼓勵我克服困難,做好這件事。但每次他們鼓勵我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自信。我以后要相信自己,能夠做好每一件事情。
支持:爸爸媽媽對我提出的合理的要求,都會支持我去做。但我有時缺乏耐心,沒能堅持到底。我以后一定要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好,不半途而廢。
通過寫這篇作文,使我進一步了解我家家風的.同時,也使我看到自己做的好與不好的地方,我以后一定按照我家家風的要求去做,我和爸爸媽媽會把我們的家風延續的更好。
家風故事作文7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爺爺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我爺爺也是個大孝子,我今天就是要講述我爺爺和他母親之間的故事。
從我開始記事起,爺爺的母親很早就得了老年癡呆癥,她每天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愿出來見人,還經常自言自語,嚴重的時候,連她自己的兒子都不認得。可是不管怎么樣,爺爺還是十幾年如一日,每天細心的照料她。一日三餐,一頓不拉落送到我曾祖母的床前,給她先洗臉,后洗手,再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曾祖母的手中。等吃好飯再把碗收拾好,然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把我曾祖母的房間打掃的干干凈凈。為了讓我的曾祖母睡個舒服覺,夏日里,每天給擦洗涼席,冬日里,經常給曬曬被子。
記得有一次回老家,爺爺叫上我一起去給曾祖母給送飯,開始我有點害怕,因為與曾祖母接觸太少了有點生疏了。爺爺說:“不怕,有爺爺在,你也應該去看望一下你的曾祖母。“似懂非懂的我,跟著爺爺走進曾祖母的房間,房間沒有開燈,我隱約中看到一個瘦小身軀躺在床上。爺爺把燈打開,拉開窗簾打開窗,外面的陽光傾刻曬進房間的每個角落下,床上的身軀稍稍動了一下,嚇得我立馬躲在爺爺的身后,爺爺轉身摸了一下我小腦袋說:“別怕,快叫你曾祖母起床吃飯了。”我探出半個腦袋大聲說:“阿太,該起床吃飯了。”可是躺在床上的她,根本沒有理睬我。可是等爺爺走近床頭,府下身湊到她的耳邊,輕聲叫喚到:“媽、媽、起床吃飯了。”難道是因為熟悉爺爺的聲音,曾祖母像條件反射一樣,立馬從床上坐了起來,爺爺還是像往日一樣,給她穿上外套,然后給她洗臉,洗手。收拾了一下,人立馬變得精神了許多,但她突然對著爺爺問道:“你是誰?”爺爺有點哭笑不得回答道:”我是你兒子,我是慶和呀!”“慶和。和……”曾祖母嘴里反復念叨這個名字,好像是很努力地想到底是誰。爺爺把飯菜端到曾祖母手中,可是曾祖母就像耍小性子的孩子一樣,不肯吃飯,爺爺只有耐著性子連騙帶哄一口一口喂她吃下。爺爺看看外面的天氣很好,背起曾祖母到樓下的小院里曬太陽。我拿來了指甲鉗,小心翼翼地給祖母剪起指甲來。我靠著曾祖母,前先緊張的心情早就消失的無形無蹤。溫暖的陽光照耀我們三個人,在小院的`墻壁上折射出一幅美麗人影畫像。小院前一條小溪每天嘩嘩地流淌著,記錄著爺爺與曾祖母之間點點滴滴的故事,更像是在為爺爺拍手歡唱。
曾祖母離開我們時候,已經是95歲的高齡,一向堅強的爺爺,還是被我發現他偷偷地躲起來擦掉了眼角的淚水。看到爺爺難過的樣子,我也控制不住流下眼淚。我要感謝我的爺爺,因為他已經在我心中埋下孝心的種子,我知道它一定會深根發芽的,也一定會拙壯成長的!
家風故事作文8
我的老家在一個被山圍著的小村莊,那里的人們過著簡樸的生活,而我也在這里住了近十年。一年四季的小村莊,一到收獲季節,眼前是一片金黃的海洋。而,我們要全家出動,向著海浪撲去。小孩也得跟著,一直到遠方的天空泛出微微紅色,和早早升起的月亮一起回家。于是,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而我的父母,經歷了比我更苦的生活,勤儉節約就成了我們的家風。
又到了年末。自我懂事以來,年度工作的總結一直是我們家的"傳統"。老媽又拿著手機,開始和老爸一起算算這一年來的花費。接著,就開始了激烈的爭論。什么你這一年買了這么多雙鞋。什么今年又抽太多煙。媽總這樣對老爸說,老爸無言以對,尋求我的幫助,我卻也無能為力。最后,只能說:"你說得對!我以后少買少抽"。
節儉就該從小事做起。每天中午炒菜前,老媽總囑咐我要用電燒一壺開水用來煲湯。而我總不以為然,認為用水和用電不都一樣嗎!于是,總是忘了燒。但是,我承認我錯了。一組數據敲醒了我,不用煤氣燒水,一年換煤氣的次數至少可以少一次,省下來的錢遠遠大于用電的錢。現在,我都會好好的備一壺開水,與老媽一起節約下去!
或許正因為有這些經歷,我在這條道路上從沒有猶豫過。十八大后,新上任的主席平提出了"光盤行動"。的.確,現在浪費現象實在是太嚴重,我也期望這種現象能夠有所改變,最終消失在我們的世界里。我,自始至終踐行著這個行動。每一餐的食物,我都將它從盤子中進入我的腹中,同學們總說我很厲害,每次都是吃光。而我只是笑著,心中想到第一次去割稻的場景:炎炎烈日下的農民弓著腰,熟練的操作著,好奇的我躍躍欲試,于是,在左手小拇指上留下了痕跡,至今都沒消失。
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中國十四億的人口,節儉必須成為我們的標尺,才能去創造心目中的和諧社會!
家風故事作文9
常說家庭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我的家風故事。
我和爸爸媽媽三口人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姥姥都不在長春。爸爸平時工作辛苦,每天還要接送我上學,媽媽以前是大學老師,這幾年創業很辛苦,總是加班工作,還要照顧我。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家每周末大掃除都是自己的房間自己負責打掃,學習用品,衣服,玩具都要自己整理,不用爸爸媽媽監督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操心,大家一起勞動才能更開心。
雖然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但他們只要有時間都會多多陪伴我,每年假期都會帶我出去旅游,豐富我的經歷,增長我的見識。媽媽基本每周都會帶我去看電影,無論是我最愛的動畫片,還是她最愛的戰爭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而每一次我都特別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每周六下午爸爸會領我去他們球隊踢足球,去游泳健身。因為平時爺爺奶奶,姥姥都不在長春,節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會領我回通化,回延吉,說一家人要常常在一起,還要多回家看看老人,孝敬老人,多陪在老人身邊。
我想家風就是一個家庭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父母的教育,可以陪伴我成長,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學習,去模仿的榜樣,使我們做好人,做一個會懂得感恩的人。
家風故事作文10
家風是尊老愛幼,是修身養德,是尊師重教,是誠實守信。霸州市城鄉規劃局工作人員王文嬋始終認為,家是花園,人是花兒,良好的家風則是滋潤花朵成長的甘露和雨滴。家風伴隨她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烙上深刻的印記。
小時候,母親不止一次告訴王文嬋,不論什么時候都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吃飯時,爺爺總是坐在最中間,他先動筷子,孩子們才能吃飯。
母親一直教育她,作為一個女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現在多嚴格要求,對未來很多習慣的養成都有幫助。
母親告訴王文嬋,老師是園丁,教人學知識,認識世界,對待老師要多一點尊敬。同學和朋友是戰友,要互相幫助。王文嬋說,從小到大,她一直很感謝老師,讓她在理想的道路上拼搏進取;感謝同學和朋友,讓她在年輕的日子里,留下美好的回憶。
從小,父母就教育王文嬋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答應了他人的事情,無論多么艱難,都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背棄承諾,失信于人。
每當王文嬋對生活疑惑或者犯錯誤時,母親都會讓她安靜地坐在一邊,慢慢告訴她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所以,良好的'家風是可以傳承的,伴隨一代代人,啟迪一代代人。現在,王文嬋有了孩子,她對孩子的教育沿襲了母親的家風,希望她的孩子也能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尊師重教、助人為樂、自尊自愛……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是一種潛在的、恒久的、無形的力量。家風在耳濡目染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陶冶著孩子的性情。良好淳樸、健康向上的家風,也能使人們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為美好的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家風故事作文11
說起家規家訓,總讓人覺得很高大上很嚴肅,其實也有簡單易懂的,譬如我家的家訓就是“今日事,今日畢。”說起這個家訓啊,還有一個故事哩!
剛剛升入小學的`我玩性很大,做事也常常丟三落四。記得有一回周末,我在學校已完成了大部分作業,只剩一篇 “開心說吧”。我因腦中一直惦記著和小伙伴騎自行車,回到家就瘋玩去了,“開心說吧”的事明天可以寫,后天也不晚。可是周六,滿滿一天的興趣班,也沒時間寫了,我就想那就周末寫吧。到了周末,爸爸安排全家去爬山,我當然要去啦,寫作文的事又被擱置了。晚上回到家,已經7、8點了,我累得雙腿發麻,極不情愿地拿出本子開始寫我的“開心說吧”,緊趕慢趕總算在睡覺前寫完了。可是直到第二天交上去,我還是在想朱老師會不會說我字為什么寫這么差,哎,嚴重的拖延癥真是一言難盡啊!
放學回家,我把自己的擔心和媽媽說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經過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教訓呢?”我說:“今后每天的事情都要當天完成,不能拖延到明天。”媽媽說:“對,今日事,今日畢!這可不是說說的,今日就把這條家訓送給你了,希望你好好遵循。”
從那天起,這條家訓每天督促著我,使我受益匪淺。
家風故事作文12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家庭式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家風故事。宋代的司馬光,雖管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子女的培養。他所著的《訓儉示康》傳至當今,還告其子曰:“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的兒子們,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可見一個好的家風對一個家族有多大的影響!不但是中國,外國人也對家風十分重視。
曾任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且富有,但他仍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獨立,決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后,一邊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說到家風,我的身邊有這么一件事兒。在我奶奶家邊上,有一戶張姓人家,兒子四十來歲,我叫他“張叔”,他的老父母七十多歲。一般在農村里,像他這個年紀的人,都愛抽個煙呀,喝個酒呀,賭個博啥的,可是張叔卻從來不去。有一次與他閑聊問起他原因,他很從容地對我說:“在農村,每逢節假日或者農閑時節,村里的人就聚在一起喝酒、賭博。可是我的.老父親從來不去參與,并且從小就告誡我說:‘賭博不能碰,賭博會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煙,煙有百害而無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傷身。’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也就養成了不賭博、不吸煙、少喝酒的習慣了。”這,應該也算是良好家風的一種。
好的家風,就應該將其發揚光大。
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王守仁先生曾經在家訓《示憲兒》中這樣寫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在此,我將這兩句話與大家共勉。愿好家風淵源流長,善哉!
家風故事作文13
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永和吃飯。我點了自己最喜歡的雞絲飯。我們邊聊天,邊吃飯,很快吃好了。我放下筷子,就要去玩。
媽媽把我叫住,告訴我說:“吃完飯,應該將碗、勺子、筷子、飲料杯子都整理好放進盤子,并將垃圾收拾好。”
我不懂,問媽媽:“為什么啊?打掃衛生的阿姨不是會收拾嗎?”
媽媽耐心地解釋說:“因為這樣整理好了,就大大方便打掃衛生的阿姨。她可以把盤子一次性端走。”
我恍然大悟,說:“這樣阿姨就不用那么累了,還可以節省時間。”
媽媽夸獎我說:“鄧于零真棒!”
于是我把餐桌上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收拾好。
打掃衛生的阿姨過來了。她看著我們桌子上的三個整齊的盤子,很開心的朝我們笑了笑,還說了聲謝謝。然后輕松地把盤子收走了。
我站起來,準備離開,扭頭看見旁邊桌子上,一個小男孩正在認真地整理自己的盤子。
我們三個人開心地笑了。
爸爸對我說:“飯后收拾好盤子,對我們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對阿姨來說,就大大節省了勞動。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
從此以后,我在外面吃飯,都會把自己的'盤子收拾的整整齊齊,這個細節和行為,得到很多人的表揚。
家風故事作文1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們家的家風較嚴厲,比如:吃飯、待人接物、個人衛生等都是很講究的,我就說說幾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吃飯時,看見了我喜歡吃的炒雞蛋,就迫不急待地沖上去,往自己碗里夾了很多,正好被爺爺看見了,爺爺說:“你一個人吃了那么多,一大半都被你吃完了,只剩下這么一點兒,別人吃什么呢?”我聽了爺爺的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有一次,我去一個朋友家玩,她家里有許多我沒有見過的東西,我左看看、右看看,摸摸這個、玩玩那個,她也沒有生氣。我回家后,把這個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以后你到別人家做客,可不能隨便翻來翻去。”我小聲地說:“可是她沒有生氣啊。”“沒有生氣是朋友的修養好,你有這么好修養的朋友,也是你的福份,我們應該懂得做客的禮儀,不隨意動別人的心愛之物。”“嗯,我記住了,媽媽。”我回應到。
記得還有一次,我妹妹來我家做客,她在我床上爬來爬去,把我的玩具到處亂丟,還把我喜歡的玩具小雞給摳破了,還把花盆踢翻了,還有還有還有,她干的.“好事”說都說不完,我強壓住怒火,等我妹妹走了,我才開始哇啦哇啦的抱怨起她的“好事”來。媽媽一邊安慰我一邊說:“剛才妹妹搗亂你的房間,你一直和和氣氣,沒有發脾氣,非常棒,值得表揚。玩具壞了可以修,花盆翻了可以扶起來呀!干嘛要不高興呢?妹妹畢竟只有2歲啊,你可以好好的教教她啊。”我想了想,好像媽媽說的也對,于是我就開始心平氣和地整理起來。
其實,以上的小事,爺爺和媽媽就是教育我要心胸開闊、懂得分享、愛護幼小,這只是我們家家風中很小的一部分,就是在這一件件潤物細無聲的小事中,讓我懂得越來越多的人生道理,我相信在嚴厲的家風的培養下,我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人。
家風故事作文15
如果說,生命猶如一碗湯,那么,苦便是生命的鹽,它凝聚了生命中的挫敗、失意、磨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內涵。
舊社會,廣大勞動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過著苦難的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人民才真正翻身解放,但爺爺奶奶那一輩沒有忘本,直到現在還傳承著吃苦耐勞的家風。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吃苦精神在這潮流先進的世界中漸漸消失了吧。生在當代的幸運兒們,恐怕連苦是何物都不知道吧。反正向父母手一伸,人生樂逍遙。你享受著大酒店里的菜肴,就不知你父母當年還在爭搶著泥里的饅頭,你穿著昂貴又時尚的漂亮衣裳,就不知你父母當年還披著一件帶著補丁、單薄的衣服。可不要忘記,你的幸福背后,是幾代人的揮灑的血汗!
我家境還好,當初我也不懂得苦,什么也不用管,只知道上學、考試,感覺學習苦得要命。我爸告訴我,這世界只有學會吃苦,你才能在艱苦惡劣的環境里生存下來,并且保持從容。在餐桌上吃慣了刺少的魚肚子,也需要吃一下魚尾巴、魚頭,不要等到只有魚尾巴、魚頭時被刺得受不了。我爸爸是個能吃苦的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爸爸帶我去工廠體驗底層工人的辛苦。當時正值夏天,車間是悶熱的,沒有空調,只有機器在“轟轟”地響,地上到處爬滿了機油,很臟很滑,我的任務是安裝防護罩,邊上全是密集而亂的鐵絲。我和爸爸先要把這大罩子豎起來,這大家伙太沉重了,我們第一次都抬不起來,第二次抬的時候地上很滑,我差點摔倒,險些把腳壓在罩子下面,但在我們的齊心發力之下,終于把這個大家伙翻身過來。
接下來爸爸讓我去剪斷露出罩子外邊的多余的鐵絲,我拿著老虎鉗去剪的時候,感覺像碰到了堅不可摧的鐵柱子,怎么用力都夾不斷;只能讓那討厭的`鐵絲扭扭腰,變一下形狀。爸爸手把手教我:因為我力量不夠,所以手要盡量握在最后面,然后雙手協同一起發力,啪的一聲,終于夾斷了一根。后面剪斷的速度慢的像烏龜,還時不時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來緩解手酸,此刻才意識到在家空調底下寫作業是多么愜意。
回家以后,才發現苦在我身上留下了記號:衣服被鐵絲勾得毛球都露出來了,鞋子表面直接被染黑;特別是身上被一種小小的玻璃纖維絲粘上了,其癢無比,讓我撓了半天。吃苦才是生存的條件,才是人生的財富。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夠適應改變,有了吃苦的經驗,我就不怕了,我干過了,當別人剛剛嘗試時,你就已經領先一步了。
無論是那個時代的人都應該發揚吃苦精神,在揮灑汗水經歷磨難時,會更加堅強、睿智,做事多一份底氣,眼神變得堅定而從容。
【家風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我家的家風故事我家的家風故事05-15
家風故事作文06-23
家風的故事作文12-30
家風的故事作文11-19
家風故事作文11-13
家風故事的作文10-11
【精選】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8-14
家風的故事優秀作文12-26
家風故事作文【優】01-27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