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誦讀指導方法之我見教師個人總結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數量眾多,我校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從《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論語》、《千字文》等經典著作中加以選擇,分低、中、高三個年段展開。低年級側重以興趣入門,提供一些簡單的、讀起來瑯瑯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中相關內容,作為誦讀內容。中年級則在鞏固的基礎之上,拓展原有的《三字經》、《弟子規》內容,增加淺顯易懂的《論語》中的名句,作為誦讀的內容。高年級隨著學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則安排重點誦讀《論語》,分篇章導讀。此外,《古詩文誦讀》作為我校平時誦讀的內容充實教材。誦讀材料有了,那么如何來指導學生有效地誦讀呢?我認為還需分年段實施,根據孩子學情有的放矢地指導,具體方法如下:
。ㄒ唬┬W語文低年級經典誦讀指導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1-2年級,要求學生會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辈⒁蟊痴b優秀詩文50篇(段)。
對于現代詩文,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對古詩文的親近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常常看到有些小同學在背誦古詩文時味同嚼蠟,很是艱難,有些人怎么也背不出來,有些即使背出了也生硬得很,如何走出誦讀古詩耗時低效的狀態,激發并保持學習的興趣,為日后的深度內化、吸收打下基礎,我在實踐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游戲體驗法
漢樂府民歌《江南》,語言簡潔樸素,頗有情趣,記得以前讓學生先讀后背誦時,學生不但體會不到情趣,而且總是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搞錯,今年再教一年級時,我采用游戲的辦法,讓大部分學生擎起書本作荷葉,小部分學生作小魚,按照詩句,彎腰穿行于蓮葉的東西南北,孩子們快樂地做著游戲,教室里蕩漾著歡聲笑語,他們自身演繹了那充滿情趣的江南的池塘,朗讀起來勁頭大增,成誦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圖畫展現法
對于一些描寫景物的古詩,教師可引導學生再現詩中的畫面來拉近與古詩的距離,如指導背誦《小池》時,逐句畫出“泉眼、泉水、樹陰、太陽、小荷、蜻蜓”,可以是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動手,這樣學生在背誦時,頭腦中就有了畫面作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來也是言之有物。如《詠柳》、杜甫的《絕句》等詩篇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三、故事引導法
古詩語言凝練,有的詩本身就是一則故事,如《七步詩》、《尋隱者不遇》,針對低年級小朋友愛聽故事的特點,在誦讀前,先把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明白了詩的大意,背誦起來詩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字眼構成的了。
所講故事也可適當與學生生活接軌,融入與學生有關的東西,會易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如在指導一年級學生背誦《憫農》時,我就把主人公設想成古代一小孩,他不肯吃飯,浪費糧食,后來爸爸帶他到田間看農民勞作,他認識到了農民勞作的辛苦,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學生在聽的時候很是入神,因為他們中許多人也是不愛吃飯,不把糧食當回事的,這些孩子一定在想:哦,原來古詩講的就是有關我們的事呀!這樣古詩說的道理不再空洞,縮短了學生與古詩的距離。
力求與生活相聯系是指導低年級學生誦讀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歌唱表現法
現在,好多兒童歌曲作曲家認識到古詩是兒歌的歌詞資源,把古詩譜上曲調,便于兒童唱誦,我覺得,在教學中適當引入,對于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是有效的,也實現了寓教于樂。再者,作曲家一定會考慮到曲調與詩的內容、意境吻合,學生唱誦古詩,還受到詩情、音樂的熏陶,因此這是不錯的教學資源,像谷建芬老師譜曲的《詠鵝》、《春曉》、《村居》等曲調優美、活潑明快。
即使是沒有被譜成曲的古詩中富有童趣的篇目,可讓學生和著詩的節奏,擊掌而誦,如《古朗月行》、《風》等,這樣學生把詩當作童謠,有時在課間游戲時,也聽到他們的誦讀聲。 誦讀古詩的指導不同于編入課本的閱讀篇目,如何達到耗時少而又避免出現學生厭背,背而無效等負面效應,采用上述方法可讓學生既保持對古詩的興趣,又能朦朧地體會詩情,達到在古詩積累上既有量也有質,同時因行之有效而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ǘ┬W語文中年級經典誦讀方法
中年級的學生與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口口相教已不再適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從多方入手,推進誦讀效果
。1)經典之畫,溢滿于眼
為了推進經典誦讀,可以把有關經典內容的圖畫、書法張貼在教室、走廊、學校的宣傳欄中,讓更多的人接觸經典、了解經典、感悟經典,學習經典。學生在充滿古色古香的人文環境中,接受著經典的熏陶、感染,他們的眼里充滿著一幅幅高雅的作品,人的修養在無意識中獲得了升華。
。2)經典之聲,縈繞于耳
每到下課等休息時間,廣播中會根據安排,傳送出經典之聲,一篇篇經典之作伴隨著高雅的古箏聲,聽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學生浮躁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3)經典之文,吟誦于口
經典誦讀在于讀,我們利用晨讀、午讀的時間,各班根據安排情況,開展了自由讀、表演讀、個別讀、配樂讀等不同形式的誦讀,學生對經典之文已有了一定的積累,在平時的交流中你能聽到他們會引用一些句子了。
。4)經典之魂,深藏于心
在一次次的誦讀中,在一遍遍的聆聽中,在一幅幅的書畫中,在一場場的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對經典的認識在提高、深化。經典之魂,正在深入我們孩子的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孩子必將成為謙謙君子。
為了有效地促進誦讀活動的開展,保持學生的誦讀興趣,根據實際情況,還可開展一些活動:
。1)手抄報、黑板報評比
。2)觀看影視資料
(3)誦讀小狀元的評比
。4)讀寫結合的比賽活動
(5)誦讀心得交流
。6)誦讀星班級的評比
(7)優秀導讀員的評比
。8)中華傳統文化誦讀的考級等等
另外,為了讓誦讀這一文化工程更深入人心,可利用晨會、國旗下講話、家長會等機會,向學生、家長宣傳誦讀的重要意義,在校內張貼宣傳標語、圖片,營造氛圍。
5、探索模式,提高誦讀實效
在具體的誦讀活動中,實驗教師根據教材、班級的實際情況,探索出符合本班學生的誦讀教學模式,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扶到放,既照顧全體,又突出差異教學的原則,重視學生的誦讀,強調在自讀自悟中參與探究、討論,激活思維,拓展外延,讓學生盡可能獲得獨特的誦讀體驗,以調動興趣,增強誦讀效果,提升誦讀實效。
一次誦讀活動,單憑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挖掘其他的途徑,可以讓家長當陪讀員,陪孩子一起誦讀經典,一來促進了誦讀活動,二來也為建設學習型家庭出一份力,建設家庭所特有的文化氛圍。在學校里,應積極倡導我是小小導讀員的活動,請學生相互交流誦讀心得,表演誦讀,使誦讀成果大眾化。所以,采用教師導讀為主,學生導讀、家長陪讀為輔的導讀模式,能大大推進誦讀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ㄈ┬W語文高年級經典誦讀方法
高年級學生隨著獨立性的增強,自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在開展經典誦讀時,教師可指導一個大方向,可放手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評價,大致方法如下:
1.每日誦讀20分鐘,利用早自習、課間、課前幾分鐘或分組活動的時間,分幾個時段背誦(時間短、多反復),回家后由家長帶動誦讀。
2.背誦速度:采用漸進方式,先放慢速度,三個星期后速度可明顯加快。由教師視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3.以班級、年級為單位開展豐富的誦讀活動,采用評比、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4.背誦前教師可簡單介紹作者和大意,讓學生當小老師輪流進行介紹,幫助學生背誦,但不要求深刻理解或逐字逐句解釋。
5.做到誦寫結合、賞作結合。初期,可要求學生把背誦的詩詞抄寫積累下來。有一定積累以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自己作詩填詞,提高鑒賞能力和文學修養。
6.學校將定期對各班開展誦讀的情況進行檢測,開展班級與班級、年級與年級間的交流競賽。期末的經典誦讀會上,各班要以不同形式進行成果匯報。
【經典誦讀指導方法之我見教師個人總結】相關文章:
作文指導方法12-07
小學作文的指導方法12-09
小學作文指導方法12-09
考研復習的指導方法12-09
優秀作文方法指導05-01
初中作文的指導方法12-09
小升初考試方法和技巧指導的總結12-09
指導教師總結03-18
被指導教師總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