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1月份聯合辦學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本學年聯合辦學活動安排,結合我校課程建設和教育科研的現狀,校長室將今年11月份的聯合辦學活動定為外出考察學習,學習借鑒先進學校的課程建設經驗和課題研究的策略,以此不斷拓寬春江中心小學教育、教學各條線第一責任人的教育視野和創新思路。
11月19日-21日,萬鶯燕校長、唐健副校長率教導處、教科室、學生發展處徐文娟、周海娣、陳小燕、張曉鋒一行6人,在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喬建中教授的帶領下,在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秘書邵博學博士的組織下,遠赴廈門,踏上了學習之旅。
一、學校考察,借石攻玉
春江中心小學教育考察團先后參觀、考察了廈門市金尚小學、思明小學,并參觀了廈門大學。兩所小學的領導熱情接待了我們,學校的校長、主任等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文化、教育教學特色等。
金尚小學創辦于1999年,是廈門市湖里區教育局所屬的公辦小學。學校的校園環境優美,擁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雄厚的的師資力量。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及“德育首位,教學中心,五育并舉”的辦學原則。金尚小學的校園處處都展示出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學生的作品隨處可見。金尚小學尤以課程建設見長,他們的集郵校本課程自2005年9月開設到現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門校本課程有教材支持、課時保證,序列性強,育人價值明顯。他們持之以恒,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與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經驗與策略,可謂全國聞名,海峽兩岸聞名。“金尚少年郵局”涵養了一批又一批金尚學子,已經成為金尚小學師生和家長共同認可的一種特色校園文化。
金尚小學老師主編的紙藝校本教材——《紙藝童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列為福建省地方校本課程系列教材,這是福建省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美術校本課程專著。任何一所學校選用這本教材,都可作為本校紙藝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極佳的素材。金尚小學的特色校本課程實施與評價彌漫到了學校的各個角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廈門市思明小學是廈門島上建校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學校環境布置素凈淡雅,非常精致。全校教師在陳雪芳校長的帶領下共同制訂了思明小學的學校發展規劃,他們經歷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幾番輪回,對學校發展規劃進行深入討論,并最終形成了彰顯學校辦學理念明細學校發展遠景的思明小學“學校建設”思維導圖。思明小學在踐行生本教育的同時,今年申請成為新基礎教育研究聯系學校,重點推進班隊建設變革。他們汲取新基礎教育的養料,踐行兒童立場,為教師提供了很多發展平臺,比較成功的就是由各學科骨干領銜的各學科的名師工作坊。思明小學現有班隊建設工作坊、語文學科工作坊、數學學科工作坊以及英語學科工作坊等。工作坊與學科教研活動整合融通,鼓勵教師撰寫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以教師與課程的故事、學生成長的故事等作為教育教學評價的手段,促進師生全面和諧共同發展。
二、小型沙龍,互動分享
我們在喬教授、邵博士的組織與指導下,開展了小型學術沙龍,主題為“構建如春課堂文化的思考”。我們在提前思考并梳理本條線工作亮點和困惑的基礎上向喬教授、邵博士匯報了春江中心小學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自己的困惑。喬教授和邵博士結合金尚小學、思明小學在教育教學方面做的比較出色的經驗與策略旁征博引,對我們進行了現場指導與引領。我們也主動與專家進行了互動交流。萬鶯燕校長也再次強調了我們此行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希望我們通過學習借鑒兄弟學校的經驗與智慧,吸取成功養分,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創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以豐富的形式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生命自由成長奠基。
三、學有所思,智慧提升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是我們此行最深切的感受。兩位陳校長都給我們留下了淳樸、熱情、平易、謙遜卻又很有才華、頗有教育思想的感受。他們都是善于講故事并能引領全校老師一起講故事的領頭雁,都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率先踐行學校辦學理念,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
在特色課程建設方面,這些學校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學校可以圍繞一個點、兩個點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把特色課程做細做扎實。比如金尚小學的“紙藝課程”和“集郵課程”,人家做的多好!“紙藝課程”已經成為福建省地方校本課程系列教材,“集郵課程”也是實施得風生水起,他們善于系統構思,長線規劃,重視過程,能圍繞不同的主題精心開展好每次活動。仔細分析,可見這兩門課程的共同之處是巧立新意,切入口小,長程策劃、系列推進,引進了豐富的資源,如家長資源,專家資源等,通過多年研究與實踐,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可謂是蜚聲海內外。我們學校是省級非遺文化課程基地,目前已經編印出了非遺文化校本教材,也對本課程進行了系統的思考與規劃,課時有保證,每周一節課。但是目前非遺文化校本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本學期僅開展了一次課堂教學研討,而且是在萬校長的督促下開展的。活動也凸顯了我們在非遺文化課程師資培訓方面的不足。我們以后要進一步加強對非遺文化任課教師的培訓,通過教材解讀、梳理內容、課型研究等培訓,以文化浸潤感召每一位教師對非遺文化課程的認同,引領他們分階段開展不同的課型研究。依托豐富多元適切的評價方式讓每位教師自覺地精心備課,積極收集并匯總非遺資源,認真上好每一節非遺文化課,積累非遺教學實踐智慧,大力推進非遺文化課程基地建設。
兩所學校開展學科節的理念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都能整體設計,全面推開。就以數學節的節徽設計為例,他們尊重兒童,重心下移,并沒有像有些學校一樣,存在嚴重的替代現象。每個班選派兩三個會畫畫的學生參加節徽設計比賽,再由教師代表進行評獎。這是猴王涂料,專做表面文章。金尚小學數學學科組采用了新的方式。動員全校的學生參與設計,影響深遠。全校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或手工繪畫,或電腦設計,或電腦設計加手工繪畫,真正做到全員深度參與。雖然有的作品不精致,但是經歷是一種財富,尤其是讓每個學生參與,其實是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科味以及學科魅力的一種感受與價值認同。更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的評獎方式,他們動員全體家長參加投票,先指導學生將自己設計的節徽發至網上,再動員學生家長參與網絡投票,由全校家長網絡投票選出節徽設計各個獎項。非常公正,這也是一種正能量的輸出。
教師發展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兩所學校都有名師工作室,由學科名師領銜組成教師團隊,促進各學科教師抱團發展。金尚小學的教師課題非常多,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意識也很強,但凡中層均有課題。這樣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就被激發起來了,課題助推教師發展、教師參與教科研也就成為一種常態。思明小學的教師工作坊,超越了一般學科組、備課組不能達成的效果。學科組、備課組更多是行政式組織,凡是學科教師,必須參加學科組組織的教研活動。而名師工作坊,是由學科骨干領銜,學科教師自主申請加入,且是核心骨干率先加入,學科骨干加入,普通教師自愿加入,他們每周有固定的一天下午開展校內活動,也會經常開展豐富的校外活動,也可被認為是拓寬教育視野的研修。這種研修氛圍寬松自由,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研修團隊可能更加有學術凝聚力與研究魅力。我們認為:由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團隊一起開展自己的研究才會更主動,更有實效。
此外,在充分利用學校空間、延展學生活動場域等方面,兩所學校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比如金尚小學的屋頂花園與“開心農場”、玻璃屋,思明小學的屋頂操場、陽臺綠植栽培等。碧綠的菜畦,一株株蔬菜亭亭玉立;高大的香蕉樹,一串串香蕉綴滿枝頭;青青的藤蔓,一個個葫蘆瓜爭開笑妍;筆直的木瓜樹,一枚枚木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擠擠一株;一蓬蓬小綠植,訴說著南國的景致……好一幅樓頂綠植展開圖。這些精妙的設計既為學生提供了活動與實踐的地方,也是學校滲透環保教育、綠色教育以及生命健康教育的一種生動的教育資源。對于我們春江中心小學,目前的綠色植物面積太少,校園中植物種類不多,我們應思考給學生留一方蔬菜種植基地,將綜合實踐與非遺文化課程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勞動中認識農具、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對春江農耕產生深厚的興趣與感情;我們應思考在校園里多設計一些植物種植區,按季節種植些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錯落有致的植物,如高大的銀杏,蔥蔥的灌木,綠油油的竹叢,鮮艷的花草等;還可以在教室內、走廊里精心栽種一些小盆栽,引領學生自主管理,體驗種植的樂趣,也可以將其納入課程資源,讓學生在享受綠色校園生活的同時觀察植物生長,繪畫植物生長,書寫植物生長,寫觀察日記,寫植物詩歌等,提升生命自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出參觀學習,拓寬了我們的教育視野,也提升了我們的教育思考,尤其是對育人價值的再認識。我們將進一步深思:基于如春文化的學校課程如何實施更能提升學科育人價值。我們將踐行天天向上的理念,構建師生共同創造的如春學校文化,共享學校發展,最終形成一種整體性變革,不斷提升學校的品質和境界。
【11月份聯合辦學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校企聯合辦學合作意向書12-27
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宣傳活動的總結12-02
學生社團聯合會校園文化活動總結12-07
情系母校活動廣元地區聯合支隊方案03-31
論聯合執法04-03
扶貧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報告12-07
社團聯合會部門聯誼活動策劃方案12-09
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活動方案03-09
社團聯合會工作的自我總結范本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