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年終總結范文
**年,**教育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愛心** 幸福教育”的發展思路,以“五大建設”、“三大突破”為抓手,堅持以教育質量為核心,狠抓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全區高分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和“省區域教育現代化先進區”評估驗收,促進了**教育辦學理念大解放、辦學條件大變樣、辦學品位大提升,全區正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邁進。
乘勢而上 教育現代化持續推進
繼順利通過省區域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創建之后,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乘勢而上,迅速開啟新一輪教育現代化建設,提出以“堅持以建設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為方向,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升教育質量,全力打造好學校、培育好校長、塑造好教師、培養好學生,努力讓全區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奮斗目標。圍繞奮斗目標,區委、區政府決定在保障基本財力供給的基礎上,未來三年將新增10億元專門用于發展教育事業。**年,全區圍繞新一輪教育現代化建設,按照分步實施、逐步實現的原則,完成創建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4個、先進學校12所,同時完成10所學校教育裝備“二進一”提升工程。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區還相繼完成了**中等專業學校(一期工程)、小營小學幼兒園、袁集鄉中心小學幼兒園、吳城鎮中心小學幼兒園項目以及劉老莊中學學生宿舍樓改造工程,創建省、市級優質幼兒園7所,創建省、市級社區教育中心2所、市級居民學校2所,全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改革創新教育質量顯著提升
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改革創新驅動質量提升。一是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分別推行“探究互助”、“翻轉課堂”、“生本課堂”教學試點,并逐步實現由點到面,全面鋪開,在初、高中畢業班推行在各學段畢業班課堂教學中倡導五種課型操作規程,提高畢業班課堂教學有效性。在全區開展十大教學模式評比,鼓勵廣大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組織 “決戰**高(中)考·走進高(初)三課堂”活動,在高、初中相繼舉辦“淮州篇”、“淮海篇”、“陽光篇”、開明篇”、“韓圩篇”、“韓橋篇”、“蔣集篇”等多場教學現場會,活動過程中,由領導出策略、專家出點子、名師出示范、教師出成效,強力促進了高、初中畢業班課堂教學效益。
二是不斷優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集團(聯盟)工作,集團(聯盟)校間實行資源共享、教學互動、捆綁考核。建立局領導聯系到片、科室掛鉤到校制度,實行責任督學定期督導檢查制度,全面加大對學校質量、安全等工作的監測與管理力度。實施教研員“五·三”
工作制,學科教研員一周五天必須有三天深入到校,指導一線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學前教育階段創新開展幼兒園星級評估。在小學階段開展“542”提升工程和農村學校“兩極崛起”工程。初、高中階段開展飛行監測、晚間探訪及校際聯考活動。職業教育階段加深校企合作,高度重視對口高考工作。特殊教育階段辦好學前教育康復班,利用蒙氏、感統、康訓、語訓抓好文化學習和缺陷補償,通過開設電腦、家政、汽車美容、手工制作班,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三是教育質量再攀新高。**年全區高考首次實現文化、體藝“雙超千”目標,區教育局、淮州中學、淮海中學、南陳集中學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年,中考均分、達市四星級高中錄取分數線生數比例等指標較往年有明顯提高;首屆新疆班學生高考一、二本達線率100%,在全省名列前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向學校專門發來賀信;**中專對口高考達一、二本線37人,成績位列全市第一,市教育局專門向區委、區政府發來賀信。
狠抓內涵 教育品牌不斷突顯
堅持走內涵發展、科學發展之路,提升幸福教育指數,培育幸福教育品牌,真正把教育打造成一項幸福事業。一是堅持德育為先。圍繞愛心**建設,推進愛心文化進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加強“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教育,讓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美好追求和行為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淮州中學、袁集小學等學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我區選送的學生節目在**市未成年人風采大賽(八禮四儀)中獲一等獎第一名,代表市參加省風采大賽榮獲二等獎,其中微視頻和情景劇均獲第一名。二是開展體藝活動。深入開展“大課間”體育運動,保障學生每天在校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正常開展體藝2+1活動,常態開展年度體藝文化節活動,在中小學開展四球聯賽。“七·一”前后,組織兩場主題分別為“永遠跟黨走”、“紅燭生輝”大型文藝匯演。參加全市體藝文化節,我區獲一等獎20個、二等獎項目17個、三等獎25個,區教育局受被市教育局表彰為優秀組織獎第一名。區教育局在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中被教育部表彰為先進集體。三是加強特色創建。今年以來,全區參與省、市級詩香校園、科技特色、科研示范等各類教育創建20余項,涉及38所學校,全部順利通過各級驗收。由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實施的創新創優項目《科普教育·筑夢人生》,培育了少年兒童熱愛科學、熱愛創造的情感。結合區域實際,全區學校精心培育校園特色文化,形成了一批以詩詞文化、愛心文化、象棋文化、水文化為代表的特色文化校園,大力打造體藝特色,形成一批以少兒乒乓球、少兒足球、花樣跳繩、管弦演奏、淮海戲和篆刻等為代表的體藝特色校。
以人為本隊伍管理增添活力
狠抓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一是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師德師風考核力度,對師德失范、教學失當的教干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十佳評選活動,表彰一批師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教干教師。今年
以來,我區多名教師受到國家、省、市級表彰,蔡園園老師被表彰為全國優秀老師,孫建勇老師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白雪梅老師被表彰為**市“十大師德之星”,李維軍、程玉梅老師榮獲提名獎。二是大力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堅持開展教干賽課、教師考學、師生同考、校長論壇、教師講壇、青藍工程等活動,提升教師素質。實施“365”業務督導,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全年開展各級各類培訓1266人次,安排560名教干、教師參加區外學校觀摩學習、跟崗培訓。參加全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18人獲一等獎、28人獲二等獎,綜合成績位列全市第一。三是不斷優化隊伍管理機制。全面推行中小學教職工雙向選擇、一年一聘制度,激發隊伍管理活力。建立教干任用選拔機制,設立后備干部人才庫,確立定期輪崗和末位淘汰機制。加大對邊遠農村教師關懷支持力度,提高補助津貼標準。成立教師發展中心,設立名師工作室,加大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培養力度。加強與**師院合作,在培訓培養教師、提供實習實訓基地、加強教科研探討、優先錄用優秀畢業生等方面達成雙邊共贏。四是全面整肅教育行風環境。開展“行風提升百校行”活動,對學校辦學行為、教師教學行為加強全面督查,通過視頻曝光、通報批評等形式加大查處力度。落實“兩個責任”,創新構建黨風廉政建設“1﹢7”責任管理體系,保障教育發展穩定有序。組織局機關人員下基層、大走訪,幫助基層學校、一線教師及引資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觀看特色展示260余次,舉辦座談180余場,訪談師生、家長2700余人次,征集各類教育問題42條,分階段予以落實解決。
回望**,云蒸霞蔚尚滿天;翹首2015,春意無邊天高遠。新的一年里,**教育將堅持以區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為指引,瞄準新目標,落實新舉措,邁向新臺階,積極實施教育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為建設“實力強、城鄉美、群眾富的幸福**”作出教育人應有的貢獻。
【教育工作年終總結】相關文章:
鄉鎮教育工作年終總結04-05
遠程教育工作年終總結范文04-20
幼兒教師教育工作年終總結范文04-26
教育工作總結-教育工作總結范文04-02
教育工作心得05-09
教育工作總結05-11
教育工作格言大全05-11
個人教育工作心得04-13
教育工作實習心得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