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誠信教育的總結范文
篇一:誠信教育工作總結
一、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認識
我們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誠信”則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有了“誠信”的思想觀念基礎,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誠信教育中的“誠”是“本”,是人們一切思想行為的始發點;“信”是“表”,是人們思想行為的以“誠”為本的表現。對于這一點,有專家如是說,“誠信”是人們心靈中無時不在的警察,它約束和規范著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這一論述形象表達了誠信對規范人們思想行為的重要價值。
學校的根本任務在于育人,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學生成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堅持講“誠信”和“誠信教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讀書做人,成就再大的事業也必須從學做人開始。對于學生來說,講“誠信”,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講“誠信”,一是要求誠實守信,有錯就改,養成良好的處世立身品格;二是對待他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應。跟教師、家人、同學、朋友相處,時時處處離不開誠信,保持誠信的立場,老老實實學習,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與老師、同學真誠相待、和睦相處。
二、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內涵
為避免學校德育工作的理想化,內容落空;傳輸途徑單一,可操作性差,缺乏實效;評價滯后,“知”和“行”分離的弊端。我們把誠信教育的具體內容作了進一步的分解細化,以確保誠信教育的有效開展,包括六個支系和四條基本路線。六個支系:一是信賴,指誠實,不欺騙,不偷竊,堅持真理,熱愛集體,熱愛國家。二是敬重,指尊重別人,寬容差異,不存偏見,舉止禮貌,用語文明,用友善日的方式處理憤怒和爭執。三是責任,指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敬業奉獻,自律自控,謹慎可靠。不遮掩過失。四是勤奮,指勤勞樸素,珍惜時間,有理想,奮斗不息。五是關懷,指善良,熱情,寬恕,助人。六是公德,指合作,參與,睦鄰,遵紀守法,保護環境。四個基本路線:要求教師誠信立教,做到熱情、關愛、公平、寬容;要求學生誠信養德,做到目標、勤奮、明禮、友善;要求學校誠信興校,做到立德、育人、求實、創新;要求家長誠信養家,做到呵護,鼓勵,勤勞,健康。
三、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一活動,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素質實踐,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訂教育計劃。學校努力探索誠信教育途徑,不斷推陳出新,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訂具體實施的計劃,在調查分析基礎上分層次有重點地制訂各階段誠信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和主題。
(3)營造活動氛圍。學校利用宣傳欄、板報、廣播、家長會等各種形式向全體教師、學生宣傳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并擴展學生家庭,營造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
(4)教師率先垂范。開展誠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為是關鍵。學校領導和教師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開展誠信教育首先要確立誠信立教意識、確立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務者的觀念,通過各種制度建設及對家長、學生承諾等方式樹立學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誠信教育落實到全體教師的教育行為上,發揮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5)完善誠信評價機制。開展誠信教育,在各種教育和體驗中,教師、學生及家長養成的誠信品質,必須有一條可操作、發展性的評價機制作為支撐,否則,誠信教育就會造成 “知”和“行”分離的結果,停留在形式上。過去,學校對對象的誠信品質評價僅僅結合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師德考核中進行評價,缺乏獨立性,發展性和完整性。目前,學校正考慮遍制一套誠信評價手冊,希望能更完整獨立,更公開發展的對誠信品質加以評價和衡量。
四、誠信教育的內容
誠信教育的內容很廣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積累經驗,為誠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具體的誠信教育的內容是:
(1)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禮貌是誠信品質的外在表現。文明禮貌教育,包括各種場合的文明禮儀,文明的行為舉止,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通過外在的文明禮貌行為實踐養成誠信的內在品質。
(2)遵紀守法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
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規章制度,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等。
(3)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要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從學習、生活、禮儀等方面實施養成教育。特別是作為誠信教育重要內容的言行一致和學會負責的教育,包括說和做相一致,對自己、對家庭和社會負責的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等。
(4)真誠待人和樂于助人的教育。真誠待人、樂于助人是誠信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包括真誠地理解、對待他人,人際交往中要信守承諾,富于愛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動地幫助他人等。學校通過“學雷鋒月”、“文明禮儀教育月”等,通過教育,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關心他人的能力,提高個人的社會親和力。
(5)公德與責任教育。學校繼續開展以“公民道德教育月”和“民族精神代代傳”教育實踐活動為主的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道德習慣,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6)理想與愛國主義教育。學校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線,學習先進事跡,加強學生樹立愛國意識,樹立遠大的理想,進而在日常學習中珍惜時間,勤奮進取。
(7)勞動實踐教育。在勞動中體驗,在實踐中成長,是我校社會勞動實踐活動的宗旨。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誠實勤勞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智慧。學校地廣人稀,單環境衛生維護就是一個寵大的勞動實踐基地,政教處以“處處是課堂,天天有收獲”為口號,嚴格要求學生每天按質按量完成衛生值日、宿舍內勤,隨時隨地要求自己,加強自身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的培養。同時,有計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實踐,進村居、老人會、進工廠等場所開展公益活動。
(8)搭建誠信體驗平臺。幾年來,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中,設立誠信考場,與學生簽定誠信承諾書,實行無人監考機制,進行考場互督管理,為學生提供誠信體驗平臺,塑造學生誠信品質。
四、誠信教育的主要形式
學校把誠信教育貫穿在各類教學及日常活動中,把思想品德課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在思想品德課中穿插誠信教育的有關內容。同時,學校根據教育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和道德實踐活動:
(1)結合升旗儀式、班隊活動和平時班級管理、日常教學活動進行有機滲透。
(2)開展專門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征文、演講、對話、辯論、講座等。
(3)組織學生對現實生活誠信狀況的調查活動,參加社會道德實踐活動等。
(4)誠信氛圍建設,加強廣播欄目、宣傳欄布置、宣教室建置、班級誠信物質文化建設。
在誠信教育中,學校把誠信教育和基礎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同時,開展誠信教育不僅僅停留在學校內,還通過辦好家長學校,與家庭教育加強溝通和指導,積極融入社區并參與各種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等,爭取學生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
育的合力,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力,提高誠信教育的整體效益。
職業中專
201X年1月29日
篇二:誠信教育總結
誠信、誠信教育,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誠信教育,是為了培育誠信意識、誠信行為所采取的教育活動。教育部在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在一些領域和地方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失信現象屢禁不止,這些社會不良現象也侵蝕著校園,給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一些地區和學校,少數學生考試作弊、言行不一、欺騙他人的情況時有發生。
同時,提出了三個“充分認識”的要求,即,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建設誠信社會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充分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作為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認真抓緊抓好。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現就學校開展誠信教育活動階段總結如下:
一、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認識學校的根本任務在于育人,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學生成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堅持講“誠信”和“誠信教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校“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講誠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是切實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落腳點,也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質,教會學生做人的著力點。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處處離不開“誠信”,否則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的事也可以不辦。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讀書做人,成就再大的事業也必須從學做人開始。對于學生來說,講“誠信”,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講“誠信”,一是要求誠實守信,有錯就改,養成良好的處世立身品格;二是對待他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應。跟教師、家人、同學、朋友相處,時時處處離不開誠信,保持誠信的立場,老老實實學習,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與老師、同學真誠相待、和睦相處。
二、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一活動,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素質實踐,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訂教育計劃。學校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訂具體實施的計劃,在調查分析基礎上分層次有重點地制訂各年級段學生誠信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和主題。
(3)營造活動氛圍。學校利用宣傳欄、板報、廣播等各種形式向全體教師、學生宣傳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并擴展到社區和學生家庭,營造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
(4)教師率先垂范。開展誠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為是關鍵。學校領導和教師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開展誠信教育首先要確立誠信立教意識、確立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務者的觀念,通過各種制度建設及對家長、學生承諾等方式樹立學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誠信教育落實到全體教師的教育行為上,發揮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
誠信教育的內容很廣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積累經驗,為誠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具體的誠信教育的內容是:
(1)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禮貌是誠信品質的外在表現。文明禮貌教育,包括各種場合的文明禮儀,文明的行為舉止,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通過外在的文明禮貌行為實踐養成誠信的內在品質。
(2)遵紀守法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規章制度,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等。
(3)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要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從學習、生活、禮儀等方面實施養成教育。特別是作為誠信教育重要內容的言行一致和學會負責的教育,包括說和做相一致,對自己、對家庭和社會負責的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等。
(4)真誠待人和樂于助人的教育。真誠待人、樂于助人是誠信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包括真誠地理解、對待他人,人際交往中要信守承諾,富于愛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動地幫助他人等。通過教育,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關心他人的能力,提高個人的社會親和力。
(5)道德規范進校園活動。學校繼續開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實踐活動為主的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道德習慣,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教師誠信教育的總結】相關文章:
誠信教育活動總結11-28
誠信教育活動總結收集05-04
誠信教育主題活動總結09-24
誠信教育宣傳活動總結11-09
誠信教育活動總結范文05-05
學校誠信教育活動總結03-02
教師誠信教育心得體會05-16
誠信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總結12-06
誠信教育活動總結模板8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