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普通話培訓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普通話培訓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培養講普通話的習慣,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書面表達水平
作文和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可見說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寫得好不好。翻開農村學生的作文本,文章的文句不通,文理不順,詞語單調,“土話”多是最突出的問題。可以這么說,當前廣大農村學生說話訓練遠遠不夠,說話能力必須加強。口頭語言是在直接的交際中形成的,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讓學生有充分的說話環境。因此,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形成用普通話交際的良好風氣,對提高農村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城市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普遍比農村學生高,這與他們都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無關系。
普通話的推廣在農村小學一直實施不好,大多數的學生不論在家中或是在學校里都使用家鄉話,筆者是個農村小學教師,因此深有感觸。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環境對學生的阻礙;另一方面卻是教師的努力不夠,甚至是不以為然。推普工作是語文教師的神圣職責,教師應有深刻的認識,下功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難,教育學生認識到講普通話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交際的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說話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水平。義務教育教材的說話訓練,中高年級在低年級的基礎上作了系統安排。當然,說話訓練僅靠基礎訓練中的安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充分采用多種形式,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訓練,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樂于說,說得好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成功的提問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中心思想,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揮。課堂提問切忌太深或太淺。太深的提問會讓學生感到壓力大,學生絞盡腦汁,不得其解。而太淺的提問讓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面對“是不是”“對不對”式的滿堂問,學生想都不用想,習慣性的答案脫口而出,難有展現才能的空間。課堂提問應精心設計,才能發揮作用。
1.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對于概括性較強的題目,學生的思維難于一步到位。教師可以將題目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由分到總,尋找答案。如在教學《題西林壁》一課中,要讓學生說說該詩所蘊涵的生活哲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時,手中拿著一個球,左右兩邊顏色各不相同,通過提問“這個球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兩邊的同學會有不同的答案?”引發學生討論得出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看待,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的結論,然后再把學生的思路引回課文中,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生活當中,有什么相同的情況?”學生的思路打通了,“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2.改變角色,置身情境
如果學生把回答問題當成一種任務、一項測試,那么,緊張感必定壓抑了學生的思維。反之,如果把回答問題當做一次展示知識或個性的機會,則會興趣盎然,積極發言。例如在教學《揠苗助長》一課中,教師有意說出“農夫想出了揠苗助長的辦法,禾苗一天之內就長高了一大截,這樣子,過不了幾天就能得到豐收,農夫真是個聰明的人!”班級頓時哄堂大笑,學生紛紛表示反對,說出理由,講明道理,并聯系到生活之中。
三、掌握說話的恰當時機,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1.課前預習檢查,有備而說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不必局限于字詞,可以從更多的方面著手。
2.課后總結,有感而發
課后總結的任務通常都是由教師來進行,這樣不利于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讓學生失去一個表達、交流的機會。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如設計“口述課文內容”“學了這篇幅課文,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聯系生活實際,你有什么感想?”等說話題目,鼓勵學生大膽說,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3.感受激奮情境,一吐為快
語文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刺激學生的說話欲望。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教師先進入角色,以哀傷、沉重的感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入情,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此時,學生對窮苦人民的深深同情、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的強烈不滿充滿了胸膛,當教師提出“小女孩的不幸遭遇表現在哪里?”“小女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悲慘命運?”“聯系你的生活實際,你應該怎樣珍惜幸福生活?”等這些問題時,學生情緒飽滿,你一言我一語地暢吐心聲。
【農村普通話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普通話培訓總結06-18
普通話培訓總結07-05
普通話培訓工作總結06-18
普通話培訓工作總結11-26
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總結03-10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總結12-15
農村電教培訓的個人工作總結12-09
農村教師培訓學習總結12-09
農村教師個人培訓總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