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

時間:2022-12-07 06:06:40 中考試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2018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

2017-2018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1

  一、選擇題

2017-2018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

  下面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提防(tí) 憎惡(è) 庶祖母(zhé)

  B. 文縐縐(zōu) 干涸(hé) 不遜(xùn)

  C. 黝黑(yǒu) 畸形(jí) 匿名(nì)

  D. 解剖(pōu) 詰責(jié) 緋紅(fēi)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涕泗橫流 自之知明 無與論比 怒不可竭

  B. 一杯黃土 化為無有 忑忐 凄慘

  C. 深惡痛疾 油光可鑒 落第 磨磨蹭蹭

  D. 晗首低眉 廣懋 城惶城恐 暗然失色

  下列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明上課總是精力不集中,幾乎每節課都心無旁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B. 不要一聽到別人談論自己的缺點就氣沖斗牛,應該首先檢討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不夠。

  C. 她向來做事果斷,我就喜歡她這種斬釘截鐵的作風。

  D.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都墨守成規,我們的校園就會更加和諧。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1999年10月1日是祖國成立50周年的生日。

  B. 因為去年我國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洪災,可是中國人民齊心協力戰勝了它。

  C. 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誕生是二十世紀科學研究領域里的一項重大突破。

  D. 通過國家嚴格考核,使南京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二、詩歌鑒賞

  對《漁家傲·秋思》內容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A. 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 “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C. 這首詩既表達了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的感情。

  D. 這首詩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厭戰情緒。

  三、名著閱讀

  名著導讀

  (1)貝多芬在致艾爾多迪夫人的信中有兩句話成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它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圖很早就畫出來,但一直無人敢接手,米開朗琪羅成功的完成了這偉大的作品,它是__________。米開朗琪羅至死還留在佛羅倫薩畫室里的唯一作品是:_______________。

  四、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

  20xx年4月 2日是第五個聯合國“世界自閉癥關愛日”,某校學生會準備走上街頭,進行一次宣傳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同學們搜集到下面兩則材料。根據這兩則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說出自閉癥兒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綜合兩則材料,用一句話概括我國自閉癥事業的發展現狀。

  【材料一】

  自閉癥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自閉癥兒童視力、聽力正常,但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喜歡獨自玩耍,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他們在行為方面也有異常,如不斷重復一些動作、對某些聲音或圖像有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自閉癥需要社會的關注。20xx年,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立自閉癥兒童早期診斷和康復訓練的體系;20xx年,中國殘聯為3至6歲家庭經濟困難的自閉癥兒童提供康復費用補助;截至20xx年,我國已建立了34個省級訓練機構。

  【材料二】

  我們周圍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他們重則生活不能自理,卻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以前,人們叫他們“被魔鬼偷走靈魂的人”,精神病或傻子,直到70年前,醫學界才把他們確定為自閉癥或孤獨癥患者。自閉癥一般三歲前發病,沒有特效藥,要盡早進行康復訓練,我國自閉癥兒童的人數超過160萬,目前有一半患兒需要排隊等候才能進入機構接受訓練,近20%的患兒直到6歲才開始接受康復訓練。

  ①主要特征:

  ②發展現狀:

  (2)為了調查人們對自閉癥的認識,同學們在街頭進行了問卷和采訪。請你結合上面搜集的材料,根據問卷結果和采訪記錄,寫出調查的結論。

  (一)人們對自閉癥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

  (二)街頭采訪記錄

  市民甲:我鄰居的孩子是自閉癥。他從來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氣,有時不知為什么就在街上大喊大叫的,樣子挺可怕。這自閉癥的小孩,就是傻子加瘋子!

  市民乙:自閉癥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兒童啊。聽說他們比一般人都聰明,在數學、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賦,美國有個12歲的自閉癥男孩還在大學學天體物理呢。

  調查結論:

  五、句子默寫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對影成三人。

  (2)胡馬依北風,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橫秦嶺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用夸張手法表現自己內心愁苦之深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

  (6)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選自《呂氏春秋》)

  【注】①廩丘:地名。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釋加點詞

  (1)蹴爾而與之

  (2)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3)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4)令弟子趣駕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 相與步于中庭

  B. 相于材人遠矣

  C. 奉命于危難之間

  D. 管夷吾舉于士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2)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

  4.【甲】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如果我們想要使【甲】文的論證更有力,引用【乙】段文字是否可以?為什么?

  七、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

  孤獨的老鄉

  夏陽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暫且叫他小吳吧。

  ②第一次盤問小吳,真不能確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門廣場,游客絡繹不絕,人流涌動如潮。大家背對巍峨的城樓,無不在忙著攝影留念。小吳不是這樣。他到處轉悠,瞅瞅這個,看看那個,總是攆在人家身后,時不時還支棱起耳朵,偷聽人家在講些什么,形跡可疑。

  ③我作為廣場的巡邏人員,截住小吳,問:“你干嗎?”他捏著衣角,囁嚅道:“我在豐臺那邊打工。”

  ④“我是問你來天安門廣場想干嗎?”

  ⑤“沒干嗎呀。”

  ⑥“老實點,我注意你不是一回兩回了,你老盯著人家游客干嗎?”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誰?”

  ⑨“找老鄉。我來北京三年,還沒遇到過一個老鄉。”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吳的肩,叮囑道:“注意點形象,別太露骨,更不準妨礙人家。”他眼里汪著淚,點點頭。

  天安門廣場,草原一樣廣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這里涌來。黃昏時候,夕陽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吳迎著無數面孔走去,仔細辨別暮色下的每一張臉、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廣場上游客稀疏,燈火慵懶,小吳拖著疲憊的身軀,追上了20路公交車。公交車從我跟前一閃而過時,我看見小吳抓著吊環,擠在一群人中間,眼里滿是戀戀不舍。

  小吳來的時間很固定。每個星期天早上,換乘三趟公交車來,晚上又換乘三趟車回去。我巡邏時經常遇到他,有時會問:“找到了嗎?”他總是一臉黯然。

  有一次,我發現他神情大異,跟著一個旅行團很久,最后還是悄悄地離開了。我問他:“不是嗎?”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鄰那個縣的。”

  “相鄰那個縣也是老鄉啊。”

  他搖了搖頭,固執地說:“連一個縣的都不是,能算是老鄉嗎?”我安慰他說:“實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頭被炸死了,那個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說完,撇開兩條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吳找到按照他的標準定義的老鄉,是在一個下午。遠遠地,看見他和一個夾著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國旗下拉扯。我立即趕了過去。小吳看見我,激動地說:“他是我老鄉,絕對的老鄉!”那中年男人甩開小吳的手,整了整領帶,呵斥道:“老鄉?誰和你是老鄉,老子是北京人!”小吳說:“你耍賴,你剛才打電話說家鄉話,我聽出來了,你是我們縣的。”中年男人厭惡地揮了揮手,罵道:“神經病。”聽了這話,小吳的身體晃了一下。

  這件事后,很長時間沒有看見小吳在我眼皮底下轉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還是離開北京了?這孩子,挺好的,時間長了沒見,還真讓人心里有點掛念。

  小吳再一次出現,是帶一對老人來看升國旗。這對老人臉色凄苦,衣衫襤褸。我問他:“你找到老鄉了?”小吳說:“沒呢。他們是一對聾啞夫婦,東北的,也沒有老鄉,我就對他們說,我們做老鄉吧。”

  我欣慰地笑了,說;“那加我一個吧。”小吳狐疑地問:“你?”我看著遠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在這里巡邏快三年了,也沒遇見一個老鄉。”

  (選自《20xx中國年度小小說》,漓江出版社,有刪改。)

  1.根據文意,用簡潔的語言填寫下面表格。

  2.文中的“我”對小吳的態度有一個逐步變化的過程,根據文章內容,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懷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認同

  3.結合語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他眼里汪著淚,點點頭。

  (2)我巡邏時經常遇到他,有時會問他:“找到了嗎?”他總是一臉黯然。

  4.第 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

  小吳的身體晃了一下

  5.聯系全文,說說小說結尾有哪些妙處。

  郁孤臺笑了

  彭世強

  ①一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似蹙眉凝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滿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③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跨進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④我自然惦記著辛公當年的登臨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競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視眼前的稼軒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②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我不禁輕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③缺,讓奸佞當道,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路!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⑨眼下,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⑩如今我們生逢盛世,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 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境,解釋第⑧段中加紅詞語“歷史的霉點”的含義。

  歷史的霉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4.閱讀文中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畫線的句子,聯系全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墻為什么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

  (2)郁孤臺為什么“笑了”?

  5.“樓以詩顯,詩以樓傳”,古建筑是歷史的印記,更是文化的沉積。華夏大地上,像郁孤臺這樣的遺跡又何止一處,請再列舉兩座這類建筑物,結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杰出詩文作簡要表述。

  [示例]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岳陽樓記》,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八、命題作文

  下面兩道作文題,任選一題作文。

  (一)作文題目:心聲

  (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補齊下面題目并作文。

  那一段_____________時光

  要求:把題目補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章中不出現含有個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襲、套作;要有真情實感。

2017-2018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2

  一、選擇題

  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羈絆(bàn) 鏘然(qiāng) 糜子(méi) 天衣無縫(fèng)

  B. 兩棲(qī) 遷徙(xǐ) 霧靄(ǎi) 草長鶯飛(zhǎng)

  C. 龜裂(jūn) 隕石(yǔn) 拙劣(zhuō) 出類拔萃(cuì)

  D. 緘默(jiān) 襁褓(qiǎng) 絢麗(xùn) 強詞奪理(qiáng)

  下列詞語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棰擊 沙礫 賦予 袖手旁觀

  B. 扶植 目睹 膚淺 自圓其說

  C. 探察 清談 特地 格物至知

  D. 枯燥 帖切 狡辨 不修邊幅

  (題文)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互聯網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又使互聯網向更寬的領地擴展,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B. 在科幻迷看來,作者能否在小說中自圓其說,是小說成敗的很大因素之一,而這,比天馬行空的想象更難。

  C. 我年近八十,行將就木,但還想為祖國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D. 綦江人都懂禮貌守文明,一進入圖書館都立即銷聲匿跡了。

  下列沒有語病的一項( )

  A. 在參觀故宮博物館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國文化的博大璀璨。

  B. 深圳長青詩社大約20名左右詩友到大鵬新區老干部活動中心表演詩歌朗誦。

  C. 膳食營養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

  D. 近年來,深圳市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全力推進醫療技術合作和醫療技術質量。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或課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繼承并發揚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觀點,與老子并稱“老莊。”

  B. 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這篇文章被清代的張潮選進了他所編寫的《虞初新志》。

  C. 《回延安》采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詩人賀敬之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詞語,抒發了自己對延安的深情。

  D.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都屬于事理說明文,但它們的說明順序明顯不同。《恐龍無處不有》以介紹恐龍生存的大陸為主,屬于空間說明順序;而《被壓扁的沙子》則遁過介紹斯石英說明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主要使用了邏輯順序。

  二、名著閱讀

  名著導讀

  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這部小說回答了作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特別是古典詩歌,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八年級(1)班將開展“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

  (1)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一條宣傳語。

  (2)請你參照下列活動形式,為本次活動再設計兩個形式。

  形式一:分門別類輯古詩

  形式二:

  形式三:

  (3)與古人對話:請選擇一位你最喜歡的古詩人,仿照示例與他展開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

  示例:劉禹錫,你一生坎坷,風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你的豁達與樂觀,鼓起了我前進的風帆。

  四、句子默寫

  默寫填空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蒹葭》》)

  (2)一日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子衿》》)

  (3)欲濟無舟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4)缺月掛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5)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也。(《莊子·逍遙游》)

  (6)萬籟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8)揮手自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現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博大濟世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秋水》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是魚之樂也

  (2)固不知子矣

  (3)全矣

  (4)請循其本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2)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3.下面是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莊子與惠子的這場辯論的主題是“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

  B. 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很快樂,這其實只是一種主觀看法,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C. 惠子認為水中的游魚并不快樂,所以當莊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他立即給予了反駁。

  4.在莊子與惠子的這一場辯論中,你欣賞的人物是誰?請結合文本談談理由。

  六、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

  少年書架

  ①喜歡書,像喜歡一件寶物。小時候每每發了新書,都要找來舊報紙,包了書皮,工工整整寫上:語文、數學……然后是班級姓名。手里托著書,美滋滋看著,心里有份莊重,有種沒來由的穩妥。

  ②學期未,新書變舊書,一如既往的整齊,只是有了歲月的痕跡,泛著淡淡的黃。細心收起來,放到紙箱里,來年春天,再搬出來曬太陽。

  ③偶然去老師家,一進門就呆住了:老師客廳的一面墻,寬寬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書,一本本直立著,是一隊隊意氣風發的少年,春風蕩漾啊!羅列其中的,還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書,可以這樣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師用木板和木條,自己釘在墻上的,美其名曰:書架。我用手撫摸著那粗糙的木條、木板,還有書,像是久別的朋友,細膩,溫暖。

  ⑤我迷戀上老師書架的樣子了,在書桌前,把書一本本立起來,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儼然一個小書架了。這小小發明,竟然讓我激動了許久。

  ⑥放學回家,喜笑顏開地告訴爸媽,我有書架了!爸媽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師家里的所見,以及自己在書桌上擺放的事告訴他們的時候,媽媽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還有一抹難以名狀的光澤。

  ⑧那時,家里的條件不好,能上學讀書,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還敢奢望買上一件這樣“無用”的家伙呢?當然,我也會悄悄想:什么時候,我也會真的擁有一個那樣的小小書架?

  ⑨那是一個秋日,天,藍藍的,幾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輕輕飄著。爸爸下班回家,推著自行車進了院子,朗聲道:夠了,夠了!

  ⑩什么夠了?我和媽媽驚奇地從屋子里跑出來。看,這些木頭足夠做一個小書架了。爸爸興奮著。我看那些木條、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車后架上安靜地等待著。小心臟一下子活躍起來,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見了,看見了那個美麗的家伙款款而來……

  爸爸利用下班的時間,去包裝廠,在丟棄的廢料中,千挑萬選,撿來這能用的木料。

  歇班兩天的爸爸,用砂紙,一點點地打磨著那些木頭,準備好錘頭、鋼鋸、各種釘子、油漆……放了學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邊,看著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靜靜的;陽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兩天的時間,掰著手指頭過。

  小小的書架成了!

  爸爸問我,喜歡什么顏色。我想啊,想,就調成黃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書架成了土黃色,是秋天葉子成熟的顏色。

  風來,漆干。抱起書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書一本本放進去。那歡喜,宛如蓮花的一瓣,在心里,一點點開。放書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靜、飽滿。見到它,如見到久違的老友。

  日子深一腳淺一腳地過,它在身邊,不離不棄,不惱不怒。經歷各種漂泊,它伴著我,慢慢換了容顏。

  家里也大大的書架,開闊大氣。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漬的光,笨拙而蒼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長者,沉默不語,凝視著我,撐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選擇少年重來,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書架。

  (選自《做人與處世》,有改動)

  1.本文圍繞“書架”寫了哪幾件事?請概括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個“小書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書架陪伴“我”成長

  2.品讀第⑦段劃線句,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媽媽的心理。

  媽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還有一抹難以名狀的光澤。

  3.批注,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請參照示例,自選角度,對文中第⑩段劃線句作兩條批注。

  示例:那歡喜,宛如蓮花的一瓣,在心里,一點點撥開。

  批注一:以蓮花的綻開來比喻“我”的歡喜,形象具體地再現了“我”放書時的心情。

  批注二:“一點點綻開”與前文“一本本放”相照應,展現了“我”的心情越來越愉悅的過程。

  語句:我仿佛看見了,看見了那個美麗的家伙款款而來……

  批注一:

  批注二:

  4.在第 段中作者稱書架為“久違的老友”,為什么?請結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書架陪伴“我”成長。陪伴你成長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長?請具體談一談。

  以下兩題選做一題。

  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襲。

  (1)細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細品五月,欣賞初夏的濃墨輕涂;細品唐詩宋詞,感嘆古人生動筆觸下的韻味;細品身邊小事,感悟生活中不平常的道理……

  請以“細品___________________”為題,將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

  (2)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一直在積淀知識、經驗,你正悄悄打開未來之門。也許你喜歡手工制作,造個鐵皮鼓做個木頭人,說不定你就是未來的匠人;也許喜愛昆蟲,平時樂于觀察、研究,說不定你就是中國的“法布爾”;也許你讀書習字之余,探尋數學奧妙,希望未來能有新視野新發現……

  請以“我正開啟未來”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4-03

2017-2018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語文試卷05-01

2017-2018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12-07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卷04-05

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5-01

第二學期五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試卷12-09

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卷八年級生物12-09

2018學年第二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分析報告12-09

三年級第二學期語文的期中考試卷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