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試卷教學計劃總結
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分析,本站還有更多關于生物|化學計劃總結,生物|化學計劃總結大全相關的資料。
一、試題的主要特點
從整套試卷看,難易程度適中,既全面考查了基礎知識,又突出了主干知識;注重各種能力的考查。但是因題量較大,很多學生沒有做完,或者是沒時間認真做后面的非選擇題,導致總體成績不高。
二、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錯誤
1.基礎不夠扎實,容易題丟分多。
如衰老細胞膜的功能變化、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有氧呼吸的場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也屬于較容易的題,但因回答不確切、不全面而丟分。
2.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靈活應用能力差。
如41第(1)小題中,要求學生回答癌細胞中的DNA和RNA含量與正常體細胞中的關系,實則是考查分裂旺盛的細胞所具有的特點,有的學生沒有想到;第(2)小題,要求學生分析促甲狀腺激素的受體只存在于甲狀腺細胞膜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考查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的學生沒有理解該題考查意圖,切入點錯誤。
3.沒有掌握和應用遺傳實驗的一般方法。
44題第Ⅱ、Ⅲ小題都是遺傳實驗設計題,丟分比較多,尤其是第Ⅲ題。除了時間緊張的因素之外,丟分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審題不清,使用F1測交;有的表述不清,結果分析缺乏邏輯性;有的理不清思路,錯誤的假設基因顯隱性關系,通過一個遺傳圖解來說明問題。
4.識圖、做圖能力有待提高。
43題是一道典型的識圖、做圖題,其中錯誤最多的是第(4)、(5)小題,關于B與b的分離時期、畫基因自由組合時的分裂圖。尤其是基因自由組合時的分裂圖像,絕大多數學生不會畫,最主要是染色體狀態不對,也說明學生平時缺乏該方面的訓練。而第(2)小題中關于圖一細胞產生子細胞的基因型,因為題目表述的問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寫出X染色體,所以該題不得分。
5.審題不仔細,失誤丟分多。
如43題題干中已經說明是雌性動物的分裂圖,在回答該細胞名稱時,仍然有一部分學生答成“次級精母細胞”;44題要求判斷出3支試管中親代白眼果蠅的性別,竟然有學生答成基因型。
三、對高三復習的幾點建議
1.抓基礎知識落實,提高答題能力。
高考非選擇題的題型盡管形式多樣,但是落到卷面上都是以填空題或陳述題為主。如何準確、完美的回答這些問題,是復習時要重點考慮的。目前,在復習中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落實方法不當,僅僅停留在簡單重復或口頭要求上。對于課本上的一些原話,學生反而模糊不清、似是而非。這樣的話,就不能為高考儲備答案。二是對學生要求不嚴。很多學生對練習中的非選擇題不重視,越是文字多的越不愿做,往往依賴于答案。結果在考試時,不能做到準確、完整、清晰地回答問題,簡單的題也容易丟分。在今后的復習中,如果不糾正這些現象,很難取得好成績。所以,一定要嚴格按照考綱要求,抓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核心概念和基本事實,要爛熟于胸。有的學校每節課堅持進行默寫并批改檢查,取得較好效果。對于主干知識,要讓學生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綜合應用”這三個層次,要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下功夫,最終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另外,還要重點抓三種能力:
①審題能力。造成審題錯誤的原因:讀題粗心大意,思維定勢及不良的學習習慣影響。培養審題能力的途徑:要讓學生自己審題,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然后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審題中要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關鍵詞的理解,隱含條件的挖掘,干擾因素的排除。
②綜合運用能力。復習知識就是為了運用知識。那么什么樣的知識便于運用,有利于能力的培養呢?這就是網絡化的知識。目前很多教師都是以現成的知識梳理呈現給學生,只要求學生填一下關鍵詞,這樣做往往是教給學生一些瑣碎零亂的知識,不利于知識的調取利用。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比較多,比如可以將一個核心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知識點,對這些小知識點分別加以分析,多方位理解,掌握細節,這樣一來就可以由總到分地形成一張網絡。如“生物膜”知識,可分解成種類、形態、結構、功能等幾個小知識點。每個小知識點下面還有層次,比如結構中的流動鑲嵌模型,又可包括幾個要點,這是最基礎的知識。所以能理清知識間的層次,就是一個構建網絡的方式。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對整體知識的各個小的知識點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之后,再從分到總綜合起來考慮,又可以形成另外一種網絡。在使用構建知識網絡法進行復習時,要注意避免兩個誤區:一是覺得時間緊,內容多,讓學生慢慢總結不如自己將整理好的知識網絡灌輸給學生;二是認為知識網絡應該是二輪專題復習才應該做的。其實,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提供給他一個思路,一些關鍵詞,再讓他用自己的形式組織起來。和二輪復習相比較,一輪復習的知識網絡更靈活、更細致,是構建二輪專題網絡的基礎。
③表達能力。在確保訓練題適量的前提下,所有非選擇題必須落實到紙面上。多給學生口頭表達的機會,要求學生用準確的生物學語言回答問題。
2.深入研究復習策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復習備考不是重來一遍,如果仍然滿堂灌、簡單重復,對培養學生能力沒有太大的幫助,還會使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養成了等、靠、背的“惡習”,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復習效率低、效果差。比如對于“減數分裂”的復習,絕大多數老師仍然是按部就班,采取以自己串講為主,然后讓學生練習的復習模式。雖然師生都深知這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識、考查的重點內容,但是正是因為這種陳舊、低效的復習模式,使得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這一部分內容。在本次測試中,有一小題要求學生畫出基因自由組合時的分裂圖像,該題的得分率還不到10%,這一結果是非常令人意外的,也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如果復習時改變灌輸的模式,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一個完整的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圖(同一個體的),教師再結合問題和例題,將學生易混、易錯的地方加以強調,那么再來解答有關減數分裂的試題就沒有太大問題。所以對于重點知識到底應該怎樣復習,什么樣的策略是有效的、高效的,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備課時要從以 “教師怎么講”為重點,轉變為“讓學生怎么學”為重點;課堂上,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眼、動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和能力。
3.加強識圖、做圖能力的訓練。
近幾年的高考題,都少不了圖、表、文字相結合的考查形式。該類試題切入點多樣化,考查學生的思維、識圖、信息轉換、攝取信息的能力等。在考試說明的要求中,也明確“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屬于理解能力的一部分。想要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就必須注重這方面的訓練。有一些圖解,可以改變單純講解的方式,能讓學生自己畫一畫更好,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圖解等。這也是一種加強記憶和理解的方式。
【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試卷教學計劃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生物試題及答案04-02
高三上學期生物期中考試的試卷質量分析04-03
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全解析04-03
北京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的全解析04-03
2017高考模擬試卷語文試題04-04
高三生物教學計劃04-05
高三第一學期生物教學計劃12-07
關于高三生物期中考試總結分析12-07
初二生物上冊期中考試測試卷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