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心畫出職場地圖的職場法則
變化的時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職業機會和變數,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困惑與迷茫。
很多職場人士早已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這一“人生地圖”的重要性。為此,一些人對性格測試深信不疑,或是對各類職業生涯測評趨之若騖。本期,特邀心理學家談職場生涯規劃,希望為職場人士點一盞心靈之燈,照亮各自的未來征程。
了解自身天賦
周小姐擅長文字工作,性格文靜內向。為求高薪,她通過了司法考試,開始律師生涯。期間,別人告訴她干這一行人際關系最重要,為此她報名參加社交口才培訓班。課程結束后,周小姐發現自己的改變有限,仍然缺少案源。周小姐過去信奉“只要下功夫,什么都能學會”。但如今她覺得,除非具備天賦,否則進步將十分有限。不少人擇業時易受社會輿論的支配,結果在競爭中敗北,或是影響工作又壓抑自己。
分析:成功心理學認為,在外部條件給定的前提下,一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準確識別并全力發揮人的天生優勢。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正確地認識自身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資深心理咨詢師郭鐵軍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天賦所在。一方面,一些專業的測評機構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自己。另一方面,除自身認知外,還有一個社會機遇的激發。因此,職場人士要主動尋找機會,認識和發揮自己的長處。
忍受延遲回報
蔣先生兩年內跳了5次槽,他覺得要學會調整目標,每次跳槽都是一個新起點。近日,蔣先生遇到昔日同事,這位同事當年和他一起進公司,現在已是公司高管。蔣先生對此頗為懊喪。有職業規劃師發現,有些人跳槽很盲目:有人在小公司工作心有不甘,如愿進入大公司時,卻發現崗位并不適合他;還有不少人選擇跳槽,是因為在職業發展上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耐不住基層職位或是禁不起職場摩擦。
分析:跳槽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理性的跳槽者具有明確的個人定位或是適度調整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具備一定的心理適應能力;非理性跳槽者則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沒有真正考慮到自己的需要,在失敗中跳槽,在跳槽中失敗,這樣可能導致內心的矛盾與沖突。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延遲滿足的容忍度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即刻有回報,一些頻繁跳槽者往往就是不能容忍工作回報的延遲。
追求認知統一
為抵御眼前的金融風暴,一些高校應屆畢業生紛紛啟動各自的“預案”,除中規中矩地應聘求職外,他們的職業思路開始轉型:考公務員、考研、創業等都被填入了備選項中。金融風暴也影響到了職場人士的職業發展規劃。不久前,智聯招聘推出了
“金融危機下的職場人”特別調查。調查顯示,金融風暴讓人們的心理產生了變化。27.1%的職場人推遲了跳槽計劃;9.7%的職場人取消了跳槽計劃;不過也有18.1%的職場人表示,受形勢影響,本來沒計劃跳槽,現在想找下家。
分析: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因素可以預測,而有的變化則難以預測。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和修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
資深心理咨詢師郭鐵軍
如何避免沖動決斷
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有兩方面:其一是在同一發展方向上的提升,在原先的專業領域,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其二就是換專業。一般來說,這兩者會發生在職場人士從業后的三至五年間。不過,也有個別人頻繁改專業或是頻繁跳槽,這類人性格屬于沖動型,自我控制力較差。對于這種情況,這些人可以在換專業或是跳槽時,列出利弊分析,一定要用紙寫下,讓自己在做決定時有所參照和思考。
【用心畫出職場地圖的職場法則】相關文章:
職場法則12-09
新人職場法則12-09
職場黃金法則10-13
職場生存法則05-20
職場法則大全11-23
國企職場法則12-09
新人初入職場的職場法則12-03
職場新人必知的職場法則12-03
職場生存的黃金法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