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秀習作“我心中的教育”征文精選
教育,我們拿什么來拯救你
一艘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這個船的船長多少歲?
教育學家來到了法國的一所小學,當他拿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室里亂成了一鍋粥,90%的學生認為此題十分荒謬,根本無法解答。有學生甚至懷疑老師的智商有問題。而當他來到中國的小學時,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咬著筆桿思考了很久,并在紙上工工整整地寫道:75—32=43(歲)。只有10%的學生對這道題提出了質疑。詢問原因時,他們說:“老師出這道題一定是有道理的,老師不可能給我們出一道沒有答案的問題。就是編也要編上。”這樣的結果,真是令人扼腕嘆息。現在的學生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他們已經喪失了一大半的思維能力。我們的軍事武器、空間技術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或許有人說,中國窮了好幾個世紀了,要一下子科技頂尖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如果我們回到明朝,八股取士……不!我們不能讓教育淪落到如此地步!中考高考把學生折磨得痛不欲生,他們不分晝夜地學習,學習,殘酷的競爭讓他們幾乎失去生活的信心,抬頭望去都是一片凸出的肩胛骨,都是熬紅的血絲密布的眼睛,宿舍里整夜整夜地亮著燈,文言文狀語從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歷史原因,根本原因……
美國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其成績在世界上的排名僅在20名以后,而到了高中、大學,他們突然就變得機智過人,思維出奇地敏捷,各種稀奇古怪但又絕對符合邏輯的想法層出不窮,特別是數理化,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諾貝爾獎最經常眷顧的就是美國人。迄今為止,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仍然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為什么?
如果在美國上課,老師講了6個知識點,中國的學生會在考卷上原原本本地將這6點還給老師。但這樣的卷子通常只能得c,頂多就是b。有一些美國的學生只答一兩點,但是有創見,是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卷子就能得到滿分—a+。他們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他們不會讓“船長43歲”的情況出現,一些學生也許會說“一個能駕馭上百頭牲畜的船長,一定是經驗豐富,又不至于老得無法開船。所以船長的年齡應該是35~60歲。”——精彩的答案!
元旦競賽、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單元檢測、學案、同步探究、配套練習,山一樣堆在我們面前。我們拼命地做,拼命地寫,感覺自己還在半山腰。我們的教育過于重視了實實在在的分數,挫折教育卻無人問津,以致于現在的小學生就像玻璃杯,看著晶瑩剔透,一碰就碎,碎得稀里嘩啦,捧出來跟餃子餡似的。什么時候才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彩色粉筆溫馨的顏色,靜靜地看著擦黑板時揚起的粉末,有一種親切的“上課的味道”,而不是“緊張的備考”。
教育啊,我們拿什么來拯救你?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作為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學生,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就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愉悅、創新、全面發展并使我們幸福成長的旅程,它會使我們受益終生。
首先,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充滿生機愉悅的。
我們要愉悅地接受教育,輕松的學習,真正切身體會到求知是快樂的。這就要求老師們講課的內容是豐富新穎的,在課堂上積極調動氣氛,把知識詮釋的簡單有趣,這樣我們才會學的更輕松,記憶也就更牢固。在現在的教育上,我們感到有壓力,身心疲乏的是過分追求較高的分數,“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是廣大學子求取分數的寫照,不僅僅是學生,老師家長們也十分計較學生們分數的高低,在我看來,分數只是評價獲取知識的一種形式,我希望的教育是輕松、不背負分數的包袱,以求知為目的的愉悅過程。
其次,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追求創新,最終使廣大學子有所創造的培訓形式。在我看來,努力學習,獲取知識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創新。這就要求在教育上多開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向更深奧的科學創造上發展。創新可以使未來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能有效地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育應該引導我們走向發明與創新,可以努力地開展一系列小發明創造的實踐活動,讓我們從小養成思考的習慣,進而向更深的科學發展,也許,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我還認為,教育是為實現學子們全面發展的模式。教育,不僅僅是在求知方面有所成就,還需要全方位的發展學生們的特長,陶冶情操,使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有多條道路供我們選擇實踐,多種方式完成我們對祖國的貢獻,新式的教育應當是更加豐富、多角度的。這種教育會使我們的潛能特長更好的體現,對于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平時的課程中開設多種興趣課,供我們選擇學習,學校里開展興趣俱樂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活動等,這就會使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有趣生動,對個人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積極作用,能夠取得顯著效果的教育成果。
接受教育的過程即成長的過程,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使我們更好的成長,融入到社會中去,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情感,道德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磨礪我們的性格,培養良好的品質,使我們的人生因教育而生動豐富精彩!
以上所談到的是在我心目中的理想的教育。我相信,未來的教育在一次次的實踐與探索中能夠更加完善美好,成功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建設人才,鑄就祖國的光明未來!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古有四大發明聞名世界,今天的科學技術仍然大踏步的向前邁進。然而這一切的光輝與榮耀都來自于教育,是教育培養了大量杰出的人才,是教育推動了社會發展。
我們每天都沐浴在教育溫暖的陽光下,吸收著知識的甘露。“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點一滴的教育堆積起我們人生的金字塔,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向美好的人生邁進。
那么,我們將來的理想教育將是怎樣的呢?
教育的主要舞臺是學校,優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劣質的教育是智慧的墳墓。我希望將來優質的學校能夠遍布全國各地。我心中理想的學校是一所環境優美的學校。綠草如茵,鮮花怒放,不知道什么時候,柳枝就會輕輕觸摸到你的臉。大自然是最美的,我認為學校不僅要實現現代化,還有回歸自然,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情趣,在優美的環境中汲取知識的甘露,返璞歸真。我心中的理想學校是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校,學校應開展藝術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校應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和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發展自己的藝術特長,在輕松的環境中成長。
學校舞臺上的主角就是老師了。我心中的理想老師是一個追求創新、敢于創新的老師。每個人最后的歸宿都是一樣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希望自己的生命歷程能與眾不同,能創造出輝煌與奇跡,那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創新。我心中的理想老師能啟迪學生們走新的路,嘗試新的學習方法,掙脫標準答案的束縛,盡情展開自己想像的翅膀,能夠培養出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在探索和創新中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心中的理想老師還應是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老師。人只有通過溝通才能了解彼此的認識及想法,才能對彼此有更深刻地了解。老師傳授知識,應該善于與學生溝通及交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想法。這樣老師樂教,學生樂學,教育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應是育人的教育。教育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才能,還要有做人的道理,人生的啟迪。俗話說得好“成材先成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當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應更加注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培育出德才兼備的新世紀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應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我認為學校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學習。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死記硬背單詞、公式,在老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學習,這樣是不可取的,學生一旦離開了老師就會迷失方向。學生應好學、會學、善學,學會靈活變通。
有一天,寒冰終會融化,因為陽光在閃耀;有一天,蓓蕾終會綻放,因為春風正在拂過;有一天,草兒終會綠邊漫山遍野,因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一天,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會變成現實。
教育輕瞥見
假如中國式教育,沒有那么多虛華的旖旎,沒有那么多浮夸的高昂,亦沒有那么多你死我活的競比,它將是平靜到可以用來慢慢享受的,慢慢地品,一如同往常明媚午后的暖茶,緩緩沁入莘莘學子的心脾,書香之氣溢滿大地。
在網上沖浪時偶得一段話:“中國科舉制度兩千多年,人們既知道它的弊端,卻又遲遲沒有廢除,這是為什么呢?中國如今十三億人,十三億人啊,總要有個途徑來選拔人才,那就是考試。”最后一句話讓人徒生可悲,“現在的教育根本就是為考試而服務的,你說,你要是不好好考,你的未來,還有什么希望?”是嗎?是這樣嗎?中國式教育?
為考而學,本質上就已發生了錯誤。
我在這迄今為止漫長的八年學校生涯里,究竟獲得了什么呢?是感動?溫馨?成長?像場夢,喜憂參半的那種。
還隱隱的記著那個明媚的午后,四年級的盛夏,空氣悶熱的躁動,還有蟬的聒噪。記憶中老師說完“再見”之后,感覺就像是一個生了銹的齒輪發出一聲“吱—呀—”的悲鳴,永久的停在了那里。“等我回來,會給你們帶禮物的哦。”老師強笑著說完最后一句話,然后拖著艱難的腳步走出教室。
后來,從她的堂弟口中偶然得知,原來老師因為長期加班,沒好好休息,不好好吃飯,患了闌尾炎,那幾日其實是去做手術……她是我們最愛的老師。那幾天的日子是相當難過的,可心中也隱隱抱著希望。
再后來,發生了什么已經記不太清了,像是記憶要故意抹去這一段似的。只是當初老師那個硬塞給我的本子依舊還珍藏在家中,珍藏在心中,深埋于記憶。此后她所教授的每一節課我都會仔細認真去聽。
現在的教育,是否忽略了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那是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能給學子以被人關心,被人體貼,被人照顧的溫馨之情。并且再加以用自己的行為感化學子,進而轉化為鼓勵、激發,教會學子如何待人接物,而不是一味的訓斥、責罵。這是我心中的教育最起碼要具備的一點。
還記得有一次,我問同學:“中國教育的根本意義是什么呢?”她期期艾艾了半天也回答不上來,遺憾的是,我也沒有這把密鑰。但是她卻轉而堅定的告訴我:“你看,我們學這么多學科,如此雜,如此亂,但我們學的這些,長大后又有什么用呢?怕是早已忘得干凈。我們長大后,工作真正用的到的東西其實也只有小學和大學所得到的吧。”像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恍然大悟。不過,現在想想這個說法也總有些弊端。現在正值素質教育興起時期,只就一方面發展,只怕會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心中的教育,是能給學子生命中最需要的知識財富,能幫助他們鋪好以后的路,照亮他們的前行。
我心中的教育至少不應是死板、苛刻的,它近于人情,它講求公平,它待人平等。至少不會像現在的“白紙式”家長塑造型教育那樣苛求成功,也不會像“排名制”教育那么“一將功成萬骨枯”,它將歸于寧靜,它在最安逸的生活中給予學子以知識和收獲。它將如水,也似火,填滿季節的夾隙,使書香之氣漫延大地。
如果一個人孤獨的泊舟,輕渡在書海之上,那么那抹撕破沉寂黑暗的燈塔之光就是教育。如果還有什么比燈塔更光亮,那當然是天空那輪皎潔的月亮。以月為喻,中國新式教育的未來無疑是明亮的。關鍵在于實施,在于態度,在于我們的信仰。何不給教育這樣一個契機?在歲月的驚鴻一瞥中反思教育,理解教育,改善教育。
我心中的中國式教育,它像是被哪路神祗注進了蓬勃的生命。僅僅是輕輕的一個瞥見,關于它,我就有許多許多的話兒要訴說,還有很多,更多……
【優秀習作“我心中的教育”征文】相關文章:
我心中的小河征文05-10
在我的心中征文1000字05-03
我心中的豐碑征文作文05-12
我心中的美好書屋征文11-02
我與消防優秀征文11-03
我心中的美好書屋征文15篇12-09
我的教育教學故事征文02-24
我心中的陽光優秀作文03-01
我的書屋我的夢征文優秀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