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太谷輝煌與夢想的作文
2017年,成就明清兩代晉商夢想的“金太谷”,喜迎“山西農谷”建設的歷史性機遇。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金太谷的輝煌與夢想優秀征文,歡迎閱讀參考。
金太谷的輝煌征文范文一
把"金太谷"建成"山西農谷"
“金太谷,銀祁縣,廣吃米面的榆次縣。”這一晉中百姓介紹家鄉的口頭禪,至今體現著晉商故里的輝煌與自豪。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行走在“金”字當頭的太谷縣廣袤田野上,當年“萬里茶路”的心臟處處讓人感受到勃勃生機。
山西金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山西巨鑫偉業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植物脫毒快繁育苗研究中心,科研技術水平全國領先;縣域內總長66公里的4條主干道,全面啟動土地征收補償工作……
這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性決策: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
得天獨厚,“金太谷”喜迎現代農業發展歷史性機遇
二月二,龍抬頭,第十七屆太谷縣科技節如期舉辦。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科技節上,“山西農谷”建設成為所有參與者熱議的話題,科技節主題也被確定為“創新驅動引領、助力農谷發展”。
在山西建設“農谷”,絕非偶然。
2016年10月31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翻開山西發展新的一頁,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016年11月11日,省政府常務會議落實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通過了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的初設方案,“山西農谷”建設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
那么,太谷縣的魅力何在?晉中市的魅力何在?
美國有“硅谷”,武漢有“光谷”,通常被稱作“谷”的地方都有高科技作支撐。同樣,太谷縣境內有我省唯一的山西農業大學,有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高粱研究所,長期以來得天獨厚的農業科技資源,造就了太谷縣發達的農業基礎和相對健全的農業產業體系,也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職業農民。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太谷已連續2年在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獲中西部第一,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縣級前茅。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上,太谷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率先在全省成立混合所有制農業投資企業,在一批創新項目的引領帶動下,形成84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同時,晉中市農業生產條件也非常優越,農業產業化居全省領先位置,蔬菜和畜禽產品綜合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屬于農業科技含量較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強、農業優勢突出的市之一。
建設“山西農谷”,太谷縣可謂得天獨厚。
成就明清兩代晉商夢想的“金太谷”,喜迎“山西農谷”建設的`歷史性機遇。
改革引領,把“山西農谷”打造成全省農業研發高地和產業洼地
未來的“山西農谷”什么樣?
根據省政府會議精神,“山西農谷”建設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途徑,
以發展功能食品和功能農業新產業、拓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為目標,強化“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等要素創新,構建產業、經營、創新、支撐、服務、推廣互為補充的6大體系,打造一個集“政、產、學、研、用”于一體的“山西農谷”。
山西農谷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陳明昌認為:“未來的山西農谷,是全省農業的研發高地和產業洼地,在全省農業發展中擔負帶頭作用、示范作用、引領作用,是全省現代農業的政策集聚區、成果集聚區、人才集聚區、資本集聚區和科技產業孵化輸出地,同時也將成為國內一流的農業科創城。”
晉中對“山西農谷”建設更為迫切。晉中市委主要領導表示,到2019年,要將“山西農谷”基本建成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中心、現代農業展示窗口、三產融合和五化協同發展先行先試區、全國丘陵功能農業綜合示范區和休閑農業、康養業、鄉村旅游示范區,同時成為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至此,“山西農谷”建設正式駛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省政府已成立了“山西農谷”建設領導小組,組建了“山西農谷”專家咨詢委員會,省直相關部門正在調研制定支持“山西農谷”建設的有關政策,積極爭取全國性重點實驗室在“山西農谷”落戶,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和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也掛牌在即。
晉中市牽頭組建了“山西農谷”建設籌備委員會,每周市長辦公會都專題研究“山西農谷”建設工作,并將進展情況及時向市委報告,共同研究解決“山西農谷”建設推進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按照省、市要求,太谷縣已經開始以全域化、全要素、全產業方式進行布局,構建“山西農谷”“一城三園五區”的空間架構。“一城”,即以山西農業大學為主體,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城。“三園”,即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功能農產品加工交易物流園和北方林果科技園。“五區”,即特色產業良種技術示范推廣區、綠色健康養殖示范推廣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推廣區、生物技術產業示范推廣區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創新為魂,使“山西農谷”成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龍頭樣本
3月25日,山西巨鑫偉業植物脫毒快繁育苗研究中心的植物培養室,上百萬株綠茵茵的小植株被分層分架地培養在玻璃器皿中,散發著盎然春意。
“這些都是經過脫毒處理后的種苗,有草莓、構樹、馬鈴薯等36個品種,經過優質化快速繁育,不到2年,產值就能達到上百萬元。”山西巨鑫偉業副總經理米子勝帶著記者邊參觀邊介紹。
“創新,是建設‘山西農谷’的靈魂。晉中市正在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借鑒省內外各類園區和省轉型綜改示范區的經驗做法,制定出臺農谷發展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產業、科技、資金等要素集聚。”晉中市政府主要領導胸有成竹地說。
作為“山西農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基礎的山西金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即是政校企合作、以產業融合促創新、以創新提升產業的試水之作。
“目前,科技創新園已引進省內外高端科研人才21名,40個大學創業項目團隊入駐,為金谷帶來8項科研成果。以科研成果為平臺,金谷正在打造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探索出了人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山西金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負責人宋述忠介紹。
同樣,創新理念,也讓承擔著“試驗田”重任的太谷縣迸發了新活力。
“在‘山西農谷’管委會組建上,我們實行大部門制扁平化管理;人員配備時,打破條條框框,從各部門抽調業務骨干;委托中國農業規劃院進行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量身定制農谷發展的優惠政策,創新制定差異化人才引進扶持政策,建立科研人才激勵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造性地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解決資金投入和土地等問題。”太谷縣縣委書記王懷民思路清晰。
為實現“山西農谷”建設“一年見雛形、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標,太谷縣已梳理出建設項目、基礎設施、招商引資三大類41個農谷項目,總投資約256億元。今年將重點實施總投資196億元、年度投資41億元的27個項目。
“我們組建了‘山西農谷’現代農業開發公司,著力破解資金投入難題。目前,總長66公里的農谷大道等4條主干線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金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等重點續建項目全面開工,其中金谷園區科谷生物研發成功的‘白僵菌’實現試生產;紐艾格功能性綠色肥料、番茄小鎮、大北農種養循環等6個招商項目落地,巨鑫偉業設施農業數字農業試點項目列入農業部儲備項目,田森集團與西班牙財富集團合作的番茄小鎮土地征收工作正在加緊推進……”太谷縣縣長劉偉對“山西農谷”的建設進度如數家珍。
藍圖已經繪就,腳步鏗鏘有力,變化日新月異。相信不久的將來,“山西農谷”將成為帶動全省、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龍頭,并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樣本。
“金太谷”,再次引人矚目、令人期待。
金太谷的輝煌征文范文二
早在上個世紀以前,在晉中、呂梁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面的榆次縣。”這是對晉中商賈云集,殷實富庶的贊譽。聽老人們說起歷史上的太谷縣,也無不嘖嘖贊嘆!但是,“金太谷”的歷史給后人留下更多的則是一個難解的謎團?許多宣傳資料說:明清時期太谷的第一富商是北汪“三多堂”的.曹氏,但太谷的民間普遍認為城內的孫家才是真正的太谷第一富戶。昔日,青堂瓦舍遍布太谷城鄉,如今,十之八九已經夷為平地。不過,好在目前太谷城內尚有8000余間老宅子,古城舊貌依稀可見,特別是150余處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價值有待開發。但令人沮喪的是一些很有氣派的豪宅深院,竟然無人知其何人所建,曾經的主人是誰?距太谷縣城僅15公里的西莊村有一處名曰“延壽莊”的避暑山寨,地勢險峻,舊貌尚存,但不知何故,上世紀80年代由陳爾鶴老先生編著的《太谷園林志》中,居然一筆未及。
今年,電視劇《喬家大院》熱播后,3月7日的《山西晚報》28版刊登出大清光緒年間晉商財富的一個排行榜,榜上共錄14家,其中太谷有曹、劉、武、孟、楊五家,論實力太谷最強,但關起門來細考證,曹、武、孟家尚知一二,而位居榆次常家之后,總排名第六的劉家就是太谷史志辦的人員也如墮云里霧中,劉家主人是誰?居住何處?這些都成了懸疑。還有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山西日報》5月9日的3版燕治國先生寫的《驚天大盛魁》一文結尾處寫道:“人們都不知道大盛魁的始祖姓甚名誰,當晉商研究成了門熱學之后,有人考證出大盛魁是山西太谷武家堡人王相卿在雍正初年創立的,不知根據是什么。”說起大盛魁,其規模與顯赫遠勝于喬致庸的復盛公。然而,“大盛魁”在上世紀40年代歇業,至今也不過六七十年的時間,而了解“大盛魁”歷史的后人又有幾何?為了弘揚晉商精神,讓后人不忘那段輝煌的歷程,讓我們尋訪“金太谷”的蹤跡。
金太谷的輝煌征文范文三
“谷”色古香:金太谷的“綠色崛起”
這里是煤炭大省山西中部腹地難得的一片綠洲,一馬平川,綠意盎然;這里是歷史上曾經馳騁商海五百年的晉商故里。明清時的太谷曾執全國金融之牛耳,握全國物流之命脈,有“中國華爾街”和“旱碼頭”之稱,“金太古”之名由此而來。
太谷是個好地方。正是中秋時節,綠色覆蓋下的太谷鄉村,碩果飄香,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笑臉上。而今的太谷,民間殷實,農民人均純收入全省第一。苗木專家、棗業大戶、養殖能手……沒有資源依賴的太谷農民,把土地經營得“寸土生金”,美化家園,綠色致富,令人羨慕。
隨著交通瓶頸的打破,距離太原僅33公里的太谷不再寂靜。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媲美歐洲田園風景般的綠色生態,日益成為投資者和城市人休閑養生的首選之地。太原晉中同城化趨勢下的太谷,越來越成了省城太原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和休閑養生的后花園,這也正是太谷面向未來的發展定位。
太谷之美,秀外慧中,有魅力更有內涵。迷人的田園綠色、厚重的文化、強勢的教育資源、幸福的農民生活、淳樸的民風等等,仿佛有著無窮的寶藏,吸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們。
太谷的明天注定精彩,太谷的未來令人向往。
太谷概況
太谷縣位于山西中部晉中盆地東北部,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轄3鎮6鄉3個社區197個行政村,31.7萬人口,43.5萬畝耕地。
太谷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境內有3條鐵路專線、2條高速、1條國道、3條省道,交通四通八達。特別是太太路、龍城高速、大西高鐵的陸續建成,大大縮短了太谷與太原(33公里)、太谷與外界的時空距離,將太谷融入了大太原“半小時交通圈”,為率先建設太原的產業承接基地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十二五”期間,太谷縣委、縣政府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城鄉統籌為載體,積極推進土地向規模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逐步實現農業生態化、工業集群化、旅游特色化、城鄉一體化四個目標,努力把太谷建成山西中部最富發展活力、最富文化張力、最富和諧魅力的生態經濟縣和休閑度假區,主動融入太原都市圈,再造兩個新太谷。
站在新起點,在操作層面,太谷正在大力實施“234戰略”,即圍繞“組織建設、項目推進”兩條主線,擦亮“農業、文教、生態”三個品牌,做好“做大菜籃子、構筑承接地、打造后花園、建設衛星城”四件大事,奮力趕超、爭先進位,全面加快“谷”色古香美麗新太谷建設步伐。
人文教育——
山西的一面旗幟
太谷不僅是聞名全國的晉商故里,在山西的縣級層面,太谷的人文教育優勢幾乎無出其右者。
早在新石器時代,太谷就有古人繁衍生息,是箕子封邑、孟母故里。西漢置縣始稱陽邑縣,隋開皇十八年更名太谷至今。明清太谷執全國金融之牛耳,握全國物流之命脈,成為聞名于世的“中國的華爾街”和“旱碼頭”,是享譽全國的“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涌現出盛唐詩人白居易、華北名筆趙鐵山、近代名人孔祥熙、形意拳宗師車毅齋等歷史名人。太谷縣城是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十大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之一。太谷秧歌、形意拳、龜齡集、定坤丹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麥稈畫系列作品獲第五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銀獎。
從斷機喻學的孟母教子到孔祥熙創辦銘賢學校,厚重的歷史文脈,造就了太谷尊師重教之風,更為太谷的教育留下了精彩的伏筆。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了眾多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駐足發展。目前,太谷境內有“二本二專”,即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大信息學院、新華職業學院、山西交通技工學校。學校7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均為省示范高中;職業中學1所,為國家級職業中學;九年制學校5所,單辦初中10所,小學57所。在校學生53600多人,教職工3300多人。同時縣內還駐有山西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兵器工業部753廠、航天工業部518所、山西省精神病院、晉中第二人民醫院等科研醫療單位和軍工企業。一縣之內擁有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在全國并不多見。
2011年,太谷在全國首創的“城鄉教育六大盟區”是太谷在均衡化教育上的一次大膽試水。“城鄉教育六大盟區”,即縣城3所初中、3所小學與鄉村中小學結盟,并按照“強校引領、資源共享、捆綁考核、互動發展”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盟區教育管理、盟區內教師交流、盟區教研教改、盟區考核評價“四個統籌”。不僅實現了城鄉“教師、設備、招生”的三個一體化發展,更形成了教育資源共享、師資互動交流、成果齊頭并進的均衡教育大格局。在實施“六大盟區”教育改革兩年多的時間里,太谷全縣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城鄉校長教師交流走上了制度化軌道;新招聘的中小學教師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實現了100%的下放,陽光招生、均衡編班使農村學校生源穩定,從根本上破解了擇校擇班、重點班、實驗班以及教育亂收費等熱點難點問題。太谷在均衡教育方面的成功實踐,很快引起了關注,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日報》等知名媒體對太谷縣區域性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后連續三年,太谷與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成功攜手,承辦了三次全國高校課堂教學研討會,共吸引了全國20個省市、120多個縣區、2000多名代表參會。
因這一教育改革成果,太谷先后被授予全國體衛工作先進縣、全國藝術教育先進縣、全國信息技術教育實驗縣、山西省教育先進縣、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全省義務教育先進縣等榮譽稱號;被北師大確定為區域性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實驗基地。全國高考復習研討會、省體衛工作現場會、省藝術教育現場會、省繼續教育現場會、省標準化建設現場會、省養成教育現場會連續多年在太谷召開。近三年來,來太谷參觀學習的教育同仁絡繹不絕,遍及全國所有省市。來太谷參觀學習的深圳同行曾表示:過去是因為孔祥熙,知道了太谷,現在是因為太谷教育,熟悉了太谷。
從1997年開始,太谷以一年一個主題,一年集中做好一項硬件配備為工作思路,連續15年,先后投入5億多元開展了“教育系列年”活動。持續的投入讓太谷硬件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2003年全縣實現了計算機網絡教室“全覆蓋”;2006年開通了全省第一家縣級教育信息網;2011年實現了城鄉學校100%“班班通”,并搭建了網絡教研平臺;2012年又率先開展了“組組通”、“人人通”試點。太谷教育信息網也因此被評為全國區縣級教育門戶“百佳網站”。全國電教館長工作會議在太谷縣召開,太谷扎實而又超前地創辦了信息化教學“太谷模式”。
太谷縣縣長武曉華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要用小財政托起大教育,窮縣城辦出富教育,力爭全市站前列、全省創一流、全國有名氣,讓太谷教育這張名片更響更亮。”
獨占鰲頭——
現代農業領軍山西
晉中是山西農業的一面旗幟,而太谷則是晉中農業的一面旗幟,由此可見太谷農業在山西的影響。
作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太谷縣,在農業部舉辦的2013年度績效評價中,該縣農業在全國排名第六,在中部地區排名第一。2013年,太谷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909元,位居全省第一。
2009年太谷被山西省確定為晉中農業示范區核心區;2010年,榮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2013年又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21個、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中國棗鄉、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蔬菜生產先進縣、全國十佳苗圃基地是太谷的名片,太谷餅、壺瓶棗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09年,太谷縣明確提出以“農業園區化,園區項目化,項目科技化”為主線,新發展設施蔬菜1萬畝,苗木花卉達到10萬畝,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100萬頭、100萬只的'農業“四個一”工程總體戰略思路。連續六年,太谷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如一做好這件事。至2013年底,太谷全縣生豬產出160萬頭(被定為全國生豬產出大縣)、雞2700萬只、羊59萬只、蔬菜種植24萬畝(其中設施蔬菜9萬畝)、干果林30余萬畝,肉、蛋、奶產量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成了名副其實的省城太原的菜籃子和果盤子。設施蔬菜、苗木花卉、規模養殖、干鮮果木等主導產業的規模優勢不斷擴大,農民收入逐年保持高位增長。小白鄉白燕村苗木花卉合作社負責人張云利帶領社員創下了一畝地收入18萬元的奇跡;陽邑鄉河西村趙大湖的興民牧業合作社蛋雞養殖最好的一年賺了幾十萬元,雞蛋成“金蛋”……
連續十四年舉辦的“太谷農業科技節”早已聞名遐邇,舉辦科技節的初衷,旨在重點探索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模式。依托山西農大、省果樹所等駐地科研院所,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惠農服務,積極引導農業企業與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在這一合作框架下,太谷縣又開展了總投資5億元的“一區三園”建設(一區,即山西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園區;三園,即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創新園和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園)。目前,一期工程大學生創業園的20個科研項目已入駐實施,園區建成后將成為晉中農業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山西科技農業展示區。除“一區三園”這一典型代表外,太谷目前農業科技新技術至少有245項,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
針對農民“銷售難、不穩定”的問題,太谷縣委、縣政府積極引導,探索了四種訂單營銷模式:農超對接型(超市+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統銷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基地輻射型(公司+基地+合作社或農戶)和工程承攬型(公司+基地+合作社或農戶+工程包攬)。比如,任村鄉雙民合作社與太原美特好超市對接,以“保底價”的方式進行收購,基地面積新擴展2500余畝;綠美園林公司形成了集苗木種植、造林施工和后期管護一體的市場化產業鏈,年技術輸出人員1200人,創收2000萬元等等。通過推行這些營銷模式,太谷全縣60%以上的農戶被納入到“訂單農業”體系。
特別是由山西省投資集團投資30億元、占地1200畝的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項目,先期建設的國際網絡交易平臺通過整合全省119個縣市特色農產品,與國內10個省市聯網發展電子商務,正引領山西訂單農業新模式。
創新是太谷農業不斷取得突破和發展的關鍵。
2014年6月,與晉中市政府、山西農大和盛農投資合作,成立總投資2億元的山西金谷現代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從股權投資、產品營銷、電子商務和技術服務等方面,探索農業領域資本合作新模式,將引領帶動晉中乃至山西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作為山西省首家成立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太谷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主要開展土地確權登記和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提供農村產權綜合服務,探索農村資源整合模式。
基于太谷農業之諸多優勢,面向未來,太谷縣的目標是全力打造全國最具規模和專業化的農產品交易中心、最具潛力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最具特色的精品酒莊集群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谷”色古香 養生太谷——
省城太原的后花園
省城太原三面環山,向南則一馬平川,直到太谷南山。隨著太太路、龍城高速、大西高鐵的陸續建成,相隔僅僅33公里的太原與太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表現得如此“親密”,不知不覺間,太谷的南山已經開始成了太原的南山。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來自省城太原周邊的游客越來越成為太谷短線游的主力。基于此,太谷的旅游朝著省城太原的后花園的目標全速推進。
南山自然成了太谷需要重點打造的一個旅游板塊。2012年3月開始,鳳凰山生態修復和美化綠化工程全面展開,由此拉開了南山生態旅游圈建設的序幕。鳳凰山森林公園綠化工程是太谷縣生態建設史上最大的一項工程。該工程總投資5億元,以打造“避暑納涼、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的山丘生態景觀為主基調,綠化荒山荒坡1.5萬畝,分為鳳凰山主景區、盤道生態小江南、嶺南花果飄香、鳳凰山運動健身區四大功能區。僅僅用了100天的時間,鳳凰山生態公園一期工程宣告竣工,隨著二期工程——大型文化廣場、福緣寺和一萬畝荒山綠化等工程的全面竣工,鳳凰山生態公園已經成為從太太路一進南山的第一大景區。到目前為止,南山生態旅游圈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鳳凰山為核心,鳳景山、鳳翼山為補充的格局,山西省果樹所的百里林果帶和太谷中醫藥養生園都位于太谷南山生態旅游圈。太谷南山成為省城太原周邊十大免費自駕游景點之一。
與此同時,基于太谷特色和優勢全力打造以農家樂和采摘為主的鄉村生態游、休閑養生高端游兩大特色品牌。太谷縣財政投資400萬元,根據農民增收、游客便利、景點盈利的原則,按照“三有五統一”的標準,打造“一線六鄉十七點”,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完成了潤月生態莊園、美寶山莊、龜齡山莊等7處鄉村酒店掛牌。休閑養生高端游,重點是全速推進梅苑生態園、棋盤山漂流、杏林生態園、官寨狩獵場、富海生態園五大景區建設,啟動梅苑生態園4A級旅游景區申報工作,旨在全面提升太谷旅游的品位和檔次,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24公里南山旅游公路啟動建設,將南山一線5個鄉鎮近百個村的農家樂、采摘園以及其他文物古跡串聯起來,形成了“品養生酒、練形意拳、打柔力球、住生態園”和“游三多堂、嘗太谷餅、登鳳凰山、吃農家飯”的兩條旅游線路。2014年1-6月,太谷縣共接待游客100萬人次,綜合收入9.8億元。2014年8月11日,山西省鄉村游現場會在太谷潤月生態莊園召開,太谷發展鄉村游的經驗和做法受到全省關注。據悉,太谷已經開通了“一線六鄉十七點”所有景點的旅游直通車。
目前,太谷縣的文化旅游已經形成“一城、一院、一帶、一線”的旅游空間架構,“休閑度假、明清古城、中藥養生、叢林狩獵”四大旅游板塊成效凸顯。全縣的16個旅游景點、10個生態園區基本形成,有10個農家樂接待中心、3個星級酒店。梅苑山莊成為全省一流的觀光、休閑、公務活動區域之一,官寨狩獵場成為全省手續齊備的兩個狩獵場之一,東賈農家樂、三臺民俗文化等鄉村特色旅游頗受青睞。
“谷”色古香,養生太谷。都市之郊的田園風景,融入自然的超凡體驗。
【金太谷輝煌與夢想的作文】相關文章:
金太谷的輝煌與夢想征文05-09
征文金太谷的輝煌與夢想優秀范文04-07
金太谷的光輝和夢想500字征文范文04-07
輝煌與夢想征文05-02
放飛夢想走向輝煌短文04-03
中華魂輝煌與夢想征文稿-2017中華魂輝煌與夢想范文04-07
中華魂輝煌與夢想優秀征文-2017中華魂輝煌與夢想征文范文04-07
為夢想為了以后的輝煌的國旗下講話04-23
太谷學習心得體會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