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廢墟之上的全社會

時間:2016-11-22 19:55:39 原創文學 我要投稿

廢墟之上的全社會

北京城這幾日霧霾深重,頗有想避而無處可遁的無奈。而霧霾籠罩下的北大,則被另一種比霧霾更嚴重的情緒所籠罩,這就是被徐凱文博士冠之以“空心病”的,年青一代天之驕子們的現實虛無主義,“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30%北大學生厭學”。我無意去懷疑這個數據,我更無意關注北大每年的畢業率,而又有多少北大生挾中國第一學府的聲威活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能把如此多的“問題生”培養成人才,是北大的豐功偉績,更是北大的功德無量,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廢墟之上的全社會

專業的事情需要專業的人做,徐凱文博士的優秀與嚴謹我是知道的,皆因我的女兒與他的女兒有幸一同就讀于北大附小,同一個班,早前友篤誼深,所以借了孩子們的交情,我有幸與徐博士謀面,但所從事也迥異,我東奔西走,養家糊口,徐博士潛心學問,以學養造福社會,所以我們之間并無過多交流,而關注是始終難免的。

心理疾病是無法回避的,我們抱之以同情也是必須的,我始終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悲憫與包容是人文社會之基礎。但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按照學界的標準,沒有心理疾病的人還剩多少?就像前些年司法界提出的“激情犯罪”,犯罪沒有“激情”的有幾個?即便如今我歷事彌多,閱人無數,很多時候仍然無法完全控制情緒,仍然想逃避,想頹廢,我仍然沒有想清楚活著的意義,“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哪位大家能講清楚,從而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三成學生厭學,我想問一下,厭種的農民有多少,厭做的工人有多少,厭仕的公務人員有多少,沒有人天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辛苦,為了奔波。如果統計了所有的結果,那我們社會能呈現出來的是什么?除了七零八落的廢墟,我看不出什么來。

的確,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盡管物質的豐富可以讓我們大部分人衣食無憂,但古人所描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早被新的攀比式的追求所湮沒,物質的豐富趕不上物欲的橫流,而人類的進步從來都在欲望中前行。欲望本身無所謂好壞,只在于實現欲望的方式。但無論怎樣去實現,總要付出代價。如果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北大學子,只是他們父母實現欲望的工具,他們當然會更累,而當他們發現這一點時,大部分人其實已無路可退,他們“生當作了人杰”,若要繼續這種狀態,他們不學也得學,不想學的東西也得學。這不是北大的事,這是許多家長在做的事。許多人都明白這一點,但更多的人不會因此而放手,也無法放手,家長所看到的.、所理解的社會是明晃晃的現實,在這個看似物質豐富的時代,每個人欲望中的體面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得到。

現實是這樣,也沒那么可怕,那位北大九零后女生說,搖滾與美拯救了她的虛無主義,只要有拯救的辦法都是幸運的。我相信這些目前迷惘于虛無主義的年輕人,一旦自己做了父母,大部分人也很快被現實的現實主義所取代,沒有多少人會與現實的日子過不去。

虛無主義也不代表大部分學子會真正走向虛無,那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而已,而徐博士們需要拯救的是真正走向虛無的極少數人,那可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是需要干預的。而他們也是幸運的,生長在了有徐博士們專業人士提供幫助的時間與空間。

我們這個社會有許多不幸的群體,受困于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沒有多少人是容易的。跳樓的老板有多少,英年早逝的白領有多少,被迫親人骨肉分離的打工者有多少,起早貪黑勞作依然供不起兒女讀書的農民有多少,痛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北大優美的校園里虛無的學子們令我們憂慮與同情,其他任何的社會問題都一樣需要我們的同情,這是一個需要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包容、相互砥礪的社會,在此意義上,我們永遠沒有全社會,如果有,那只是建立在廢墟之上的全社會。

我們最大的虛無主義其實是,奢想一個沒有痛苦、不需要面對痛苦的世界。

【廢墟之上的全社會】相關文章:

1.月亮之上

2.站在廢墟的邊緣

3.廢墟中的孩子

4.講臺之上的身影作文

5.隨心的記憶之三:廢墟

6.漫步云端之上短文

7.一路之上

8.時光之上美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