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之美
兒子夜課回來,竟突然稱贊起今晚的月光是如何如何的美好,這不得不令我對一貫冒冒失失的兒子刮目相看了。
到底是怎樣的美好呢?我也是對這深夜里的月光徒然產(chǎn)生了興趣,我隨兒子來到窗前。
“你看,那一片片碎了的云片像不像大海中起伏著的波浪,那圓圓的月亮像不像一個勇敢的姑娘,這雨后的垂柳,這一盞盞迷離的街燈像不像一個個歌者,正在歌頌、仰慕著如女神一般圣潔、純美而勇敢的月亮呢。”
兒子侃侃而談,對于自己所領(lǐng)略和感受到的那種獨一無二的美,顯得異常地興奮和自豪。
或許是受了兒子情緒的感染吧,等到家人都已經(jīng)漸漸入睡了,我卻睡意全無,仍然放心不下這深夜的月光,仍兀自靜靜地端坐于陽臺上的搖椅里,細細地品味著這份久違的安靜和美好來。
這是個微雨稍歇的晚上,夜空里依然點綴著零散的或大或小的灰黑色的云片兒。這些云片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一會兒分散開來,一會兒又聚攏在一起,像一群正在戲耍著的頑童兒,沒有一絲的安靜。也許就因了這份誘惑,連一直躲在云層后面看熱鬧的月兒也不再矜持。她不斷分撥著擋在自己身前的云片,試圖通過自己的不謝努力,重新燃起整個暗夜的光芒。云片仿佛故意和月兒作對,每當(dāng)月兒勇敢地沖出它們層層包圍時,這云片便齊刷刷地退到月兒的背后,烘托得這月兒猶如一輪即將噴薄而出的朝陽;單等月兒稍微懈怠了,這云片便又一股腦地擁擠過來聚攏在一起,只能縫隙里看到月兒暗淡的影子,像夕陽沉入西山形成的晚霞。也許就是有了這份一明一暗的映襯,有了這份一多一寡的對比,才造就了這月光有了和平時不同的景致和韻味,且格與調(diào)鮮明,靜與動分明,才使得兒子感嘆這份月光之美吧。
記得上學(xué)的時候,在我們學(xué)生公寓的前面就有一處十幾米的長廊,大部分時間里,長廊上都爬滿藤蔓一類的綠色植物,旁邊的花徑邊則布滿郁郁蔥蔥的花木,同學(xué)們白日里可以坐在廊蹬上讀書乘涼,傍晚也可以來這里休閑漫步,倒不失為校園里一處難得的.所在。我不喜歡很熱鬧的場面,便趁著安靜的時候,也來這里走走,借以放松一下平日里過于緊張的情緒罷了。倘若是趕上一個晴朗的圓月之夜,我便會選擇一個稍顯偏僻的角落兒,這樣獨獨看著月光像輕柔的細紗一樣自無垠的夜空里拋將下來,穿過遠處高高低低的樓房,落在參差不齊的花木的頭頂上,落在長廊密密麻麻的藤蔓葉上,落在少男少女青春的背影旁,能靜靜地領(lǐng)略和感受一番樹影橫斜,小徑斑駁,蟲聲呢噥,私語竊竊,那種既透徹又令人陶醉的月光之美便會沉淀到自己的記憶深處了。
其實,對于這月光的欣賞抑或是理解,古往今來也是不盡相同的。
古人有的將彎月比清愁,如晏幾道的“嬌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細畫彎彎月”,如蘇軾的“畫檐初掛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抑或是岑參的“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梁州”等,而歐美也有欣賞如斷臂女神維納斯這種殘缺之美的,他們是否對于這月光的圓滿與殘缺也有一番美論就未可知了。
對于國人來講,大都喜歡圓月之美,尤其是中秋之月,元宵之月最甚。每逢這些節(jié)日到來,人們也都喜歡呼朋喚友地聚在一起,一是賞月,靜靜地看圓月初升,來時的氣勢恢宏,場景壯觀;遠去時的淡然與從容。二是借月,或舉杯淺酌,或吟詩誦賦,或低聲細語,古人曾常有,今人也無缺,雖講究團團圓圓之意,更難卻一個快樂愉悅的心情罷了。
【月光之美】相關(guān)文章:
1.玉之美
2.秋之美
3.缺憾之美
4.絕對之美
5.秋韻之美
7.春之韻,夏之美
8.《品戲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