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錢意識”造就美滿人生
健康的“錢意識”造就美滿人生 □ 牧群
健康的 “錢意識”決定健康的人生觀。我們的市場經濟起步晚,處于商品社會的初級階段。對兒童經濟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缺乏系統的規劃。孩子們總有一天要走進商品社會,沒有貨幣交換的常識、必要的理財能力必定要吃虧。健康的“錢意識”與人的道德修為息息相關,正確的“錢意識”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
當下國人的經濟意識教育觀可謂兩極分化。老派的知識分子家庭仍然把錢視為洪水猛獸,不主張讓兒童過早接觸錢財,以免沾染一身銅臭。另一派以土豪為首,大把、大把地往孩子口袋里塞票子,孩子也成了他們炫富的載體。顯然,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西方社會商品經濟歷史更悠久,經濟意識教育更完善,其中許多精華值得借鑒。
在美國一個膾炙人口的段子,耐人尋味;摩根財團的創始人老摩根每次到某豪華酒店下榻,總是住價格最便宜的房間,店主不解其意,問他:“先生,您兒子來賞光時,總是住最昂貴的套房,而您總是住最便宜的,不知何故啊?”老摩根笑吟, “他爸爸有錢,我爸爸沒錢。”從這個段子可以悟出,“錢意識”教育的精髓是讓孩子們懂得,錢是血汗換來的,要節儉,不可隨意揮霍。
西方的.經濟意識教育,在學校已列入教學計劃,理財教育已經系統化,規范化。據我所知大約劃分為四個階段。
1. 幼兒園階段,小班開始學習辨識各種硬幣、紙幣極其面值。到大班時 ( )
認識錢的功能,嘗試用錢買一些小商品,如鉛筆、橡皮、棒冰、棒棒糖等。
2. 到了小學一、二年級開始認知“錢是用勞動換來的”這一概念。樹立勞動致富為榮,不勞而獲為恥的思想。嘗試用儲錢罐把自己攢的零錢積蓄起來。
3. 小學三、四年級,首先辨識商品價格標簽,比較價格,了解貨比三家的常識,學習評估自己的購買力,在銀行開戶,把自己送報,跑腿賺的錢存起來。
4. 小學五、六年級,學習討價還價,評價商品廣告,如何購買打折、優惠商品,嘗試購買較貴的商品,如輪滑鞋等。了解電子商務,網購小件。
洛克菲勒財團的巨頭,小洛克菲勒小時做過報童,爸爸每周給他十美分的零花錢,周末檢查,他賺了錢則獎,賠了則罰。健康的“錢意識”之精華在于認知“錢是血汗換來的”概念,培養勞動致富為榮的思想,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養成珍惜錢,計劃開支、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最后再強調一次,健康的“錢意識”導致健康的人生觀,健康的人生觀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為了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培養健康的“錢意識”必須從娃娃抓起。
【健康的“錢意識”造就美滿人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