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決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1、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2、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級心理功能的減退。
3、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從而有利于社會發展,避免“養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余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
4、老年人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照顧,因此子女應經常與老人溝通,遇事與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喪偶的老人獨自生活,會感到寂寞,因此子女應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為,滿足老年人的愿望。
5、在一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凡屬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會“傷害腦子”。因而有些老年人對抗抑郁藥使用也顧慮甚多,以為是輕型抑郁癥最好不用藥,要用也最好是偶爾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長期服藥。這是一種誤識。老年患者應當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藥,堅持足夠療程。
6、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狀態。學會寬容就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于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7、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能,幫你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傷、煩惱、痛苦之中,讓人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8、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盡可能保證8小時以上睡眠;每天徒步行走30分鐘以上,太陽出來后再外出運動,在樹木多、綠化好的地方活動可增加吸入較多的負離子,提高攝氧量有助于刺激腦細胞,防止腦細胞退化,對老年癡呆的防治有理想的效果;經常曬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D的吸收,維生素有助于保護大腦的敏銳性。
【解決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相關文章:
面試時解決緊張問題的方法05-11
呵護老人的心理健康的方法05-01
關于獨居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02-18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05-09
淺談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05-09
老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05-01
關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05-09
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案論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