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時間:2022-11-22 18:26:1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直接影響自身的成長,還會影響校園的安定,進而影響社會的和諧與全民素質的提高,因此大學生心理問題已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資料,歡迎閱讀。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則: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

  二、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三、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四、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每個人在人生發展的特定階段,都會遇到一些事情讓他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或心理上的困惑,我們把這種常見的、人人都會遇到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自動解決或緩解的一系列問題稱為“心理不適應”。大學生常常由于環境的改變和情感的挫折產生困惑,有時陷入難過、悲傷、憤怒、無助的情緒。心理不適應類問題的主要癥狀集中在情緒的不良狀態,一般不良情緒不超過兩個星期。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適應性問題。

  Ø 新生不適應

  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發生了改變,離開了長期依賴的家長和老師,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些學生出現了獨立與依賴的矛盾。有的學生來到這個新的環境后,會發現原先的預期與現實的大學生活存在較大的差距:他們有的在學習上存在困難,有的對專業的滿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異而覺得與現實環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對內容豐富的大學社團活動不知如何選擇,有的在完成進大學的目標后暫時喪失了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總之,由于個體適應能力的差異,其中一些大學新生會出現因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適應困難,進而情緒低落,出現心理問題。

  新生的適應問題若未得到及時處理,有可能發展成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網絡成癮等等。 班級可組織新生適應方面的心理講座,并多組織集體活動,給同學創造表達內在情緒的機會,同時建議同學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Ø 情感問題

  愛情是最嬌艷也是最刺手的玫瑰花。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愛情價值觀還不成熟,他們往往憑著自己青春期的沖動,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問題,往往沒有準備,難以承受。另外,在大學里,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同學之間相互影響,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沒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緒不穩定。有的失戀后長時間沉浸在痛苦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荒廢了學業,整個人萎靡不振,甚至引發抑郁癥等嚴重的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學生自殺的重要誘因之一,必須加以重視。 班級可以組織一些愛情心理學方面的講座或活動,鼓勵同學多參加社團活動或班級工作,避免陷入單向的兩人世界。若同學遇到情感困擾,建議其不妨與輔導員或心理老師談談,幫助同學從戀愛中成長。

  Ø 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是高校心理咨詢中的三大主要問題之一(其它兩項是情感困惑和學業問題)。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如害羞、恐懼、自卑,交際能力不夠,言辭表達較差,導致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際,不愿與人溝通。外地生源的學生由于不懂上海話,加上有些學生會持有“上海人排外”的想法,造成他們與上海生源的學生無法很好相處,導致人際關系緊張,陷入孤獨境地。 班級可組織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和能力的活動。對于因人際交往問題產生較嚴重情緒困擾的學生,應建議其找心理輔導老師談談。

  Ø 學業問題

  大學是高中生向往、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們放棄許多興趣愛好甘于在題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進大學后部分學生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自己學一些社會急需課程,再加上英語、計算機等各種證書的考試使他們處于緊張的學習狀態中。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除了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由老師或家長強行代辦之外,大學錄取時進行專業調劑也讓他們無法就讀自己所喜歡的專業。一些學生們在原先所讀中學都非常優秀,但是一進大學就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彼此實力相當,甚至發現自己的英語和計算機都不如其他同學,一貫優越感的喪失也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而與此同時,又有部分學生則感到考入大學如釋重負,因而即使感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努力學習的勁頭。學業受挫會使學生產生自卑、焦慮、沮喪等情緒,若不能適時解決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班級可開展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的活動,也可推薦同學尋求心理老師的建議。

  Ø 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擇業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的自主權。對于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一變化對受“進入大學門,就是國家人,就可以端鐵飯碗吃皇糧”的傳統觀念影響,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較差,心理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一些學生的專業、興趣、就業目的、性格特點間的沖突,讓他們產生矛盾的心理?謶帧⒔箲]、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郁,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了解自我、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提高職業技能、掌握就業信息,尋求心理老師幫助,能緩解職業發展和擇業帶來的心理困擾。

  二、 心理障礙

  如果某些同學長時間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是出現一些不同于其他同學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如臨近考試就特別焦慮,總是發揮失常;學習上出現困難卻并非因為不努力;上網時間越來越長,逐漸不受控制等等;對于一些出現典型癥狀的同學,如害怕見人,害怕特定場合或人;明知沒有必要卻不能控制的'重復行為與反復出現的想法;連續兩個星期以上失眠或嗜睡;人際交往中出現嚴重的問題等,以至于這些同學的正常生活、學習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可以直接向該同學了解具體情況,幫助其緩解情緒壓力或立即建議該同學去做心理咨詢。

  常見的心理障礙有以下幾種:

  Ø 焦慮癥

  該癥狀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復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生理癥狀。并且,焦慮情緒并非由實際的威脅或危險所引起,他們的緊張不安和恐慌程度與現實處境很不相稱?荚嚱箲]是大學生常見的焦慮表現。

  Ø 強迫癥

  強迫癥主要表現為自發的重復行為或想法,但又明知沒有必要卻無法控制,同時伴隨有痛苦的情緒體驗,以至于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強迫癥通常在青少年期發病。患者常常自己極其痛苦,卻又不愿意讓別人知道。嚴重的強迫癥需要專業的治療(包括服藥精神類藥物),有時暫時的休學甚至退學治療也是有必要的。

  Ø 恐懼癥

  主要表現為對某特殊物體、活動或情景產生持續的和不合理的恐懼,患者常不得不回避其害怕的對象或情景,恐懼時常伴有頭暈、暈倒、心悸、心慌、顫慄、出汗等生理現象;患者對恐懼的對象或情景極力回避,雖然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在學校中對學生學習和生活影響比較大的是社交恐懼,當事人對與人或與某些人(比如異性)交往感到恐懼,但又希望能與之交往或不得不與之交往,所以為此煩惱不已。不過,恐懼癥是心理治療效果比較好的心理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士咨詢或治療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Ø 網絡成癮

  網絡成癮是指由過度地使用網絡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主要表現為:互聯網使用成為生活的中心;不斷增加上網時間以至于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而不能自控。停止或減少互聯網的使用會導致無聊、抑郁、氣氛等負面情緒。他們常常使用互聯網來逃避現實問題,他們的人際關系、工作職業常常因此遭到破壞。

  嚴重的網絡成癮往往會導致當事人學習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退學。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及其家庭往往會構成很大的打擊。

  Ø 飲食障礙

  好發于女性,特別是12-18歲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歲以后發病罕見。約1/3患者起病前輕度肥胖。以故意節制適量為主要癥狀。進食量遠較常人為少,或僅選擇低能量食譜。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饑餓,而有陣發性貪食暴食相交替;颊咄ǔsw重減輕,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嚴重者可達消瘦程度;極度擔心發胖,常采用過度運動、致吐、導瀉、服用食欲抑制藥或利尿劑、藏匿或拋棄食物的方法減輕體重。嚴重者伴有營養不良、毛發呈脫發樣、浮腫、低血壓、低體溫、心動過緩,可伴有強迫狀及抑郁情緒。很多患有厭食癥的學生

  拒絕承認有病,不愿意配合診治,尤其是不承認體重過輕和進食過少是病態,患者就診的原因常為生理功能的紊亂。多數患者社會、生活功能基本正常。有暴食現象的學生常常難以控制地進食,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食物,他們自感異常,心中有著難言的痛苦。

  如果確認是飲食障礙,輕微的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處理,嚴重的最好送專業的醫療機構處理,因為嚴重的飲食障礙,如神經性厭食癥,有可能因生理衰竭而死亡!所以,對于過度輕瘦或短期內體重驟降的同學需要多加留意。 Ø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癥,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伴有頭疼、失眠等癥狀。該癥狀的主要表現有:①容易疲勞;②容易興奮;③睡眠障礙;④情緒障礙;⑤緊張性疼痛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心理調適或藥物治療是可以選擇的改善方式。

  三、 精神疾病

  如果你發現你的同學長時間情緒低落、對正常的人際交往和生活失去興趣、常常莫名其妙的哭泣、性格變得極其內向,或者出現幻覺和妄想,情感反應倒錯、冷漠或是異常,言語中表現出思維的混亂,建議盡快與老師聯系,并推薦同學及早去精神衛生機構診斷、治療。

  Ø 精神分裂癥

  主要癥狀表現包括:

  ①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等,即對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產生感知覺,同時對現實真相缺乏認識和辨別力。

 、谕耄壕幵焓聦,產生不真實的想法,比如無端懷疑別人要害自己、覺得自己是某個權威人物或與之有關系、無端認定某個異性喜歡自己等。對現實真相缺乏認識和辨別能力。

 、勐撓胝系K:思維松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涌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維;

  ④情感障礙: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錯或自笑(癡笑); ⑤意志活動減退: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對于精神分裂癥及時送精神衛生中心治療是最佳對策。如果發現你的同學有以上癥狀,請及時聯系輔導員或心理老師。

  Ø 抑郁癥

  主要癥狀包括抑郁心境,思維遲緩、言語動作減少。如果出現以下癥狀中的4條,并且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即被診斷為抑郁癥:

 、倥d趣喪失、無愉快感;

 、诰p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茏晕以u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萋撓肜щy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薹磸统霈F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咚哒系K,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⑧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退;

 、嵝杂麥p退。

  據估計抑郁自殺約構成所有自殺的1/2-1/3,長期追蹤抑郁病人自殺身亡者約為15%-25%。如果情況嚴重,必須嚴加注意,以免自殺情況發生。對于抑郁癥,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會有幫助。

  Ø 躁狂癥

  主要癥狀為情感高漲、思維奔逸、言語動作增多,病人表現出語量增多、語速加快、神情亢奮,但是情緒反應不穩定,易激惹,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現短暫心情不佳。此外,聯想過程明顯加快,改念接踵而至,說話聲大量多,滔滔不絕。因注意力分散,話題常隨境轉移,可出現觀念飄忽,音聯意聯現象。病人常有“腦子開了竅”、“變聰明了”、“舌頭跟思想賽跑”的體驗。在心境高漲背景上,自我感覺良好。感到身體從未如此健康,精神從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過高評價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現夸大觀念。 對于躁狂癥及時送精神衛生中心治療是最佳對策。及時的藥物治療會有很好的效果。如遇到此類情況,應及時告知輔導員,或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如何面對和解決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系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系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系問題常常表現為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問題。大學生處于青年中后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手淫困擾,以及由婚前性行為、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為嚴重的,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郁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么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郁、強迫、、恐怖等都是的現癥狀

  第七種問題是偏離正常狀態的心理問題,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而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種心理困擾,這些困擾主要是由很多現實的社會心理因素所導致,也往往是暫時性的,經過自己的主動調節或尋求咨詢老師的幫助,多能恢復心理的平衡和適應。

  二、如何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已逐漸加深,但大學生們在對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態度上比對待自己的更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則表現得優柔寡斷,覺得難以啟齒,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這一心態,建議:

  1、坦然面對。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心理困惑只是成長正常狀態,沒有問題哪有成長可言,因而不必大驚小怪、怨天憂人。

  2、不要急于“診斷”。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復雜,切忌盲目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或者道聽途說,急于“對號入座”,認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問題當然是必要的,但大學生的問題還是發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長中的煩惱”,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

  3、轉移注意。心理問題往往有這么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著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調整生活規律。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松化解了。

  5、不要諱疾。對于嚴重的、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也可尋求專家咨詢及機構的幫助。

  三、個體維護與增進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則與措施

  1、發展良好的。

  2、。

  3、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4、發展良好的。

  5、放棄偏見,求助。

  6、積極實踐,將上述觀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時調整心理生活與反應。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復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致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癥下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80%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提高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并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為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心理

  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是焦慮。適度的焦慮水平及必要的覺醒和緊張對人的學習、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續而重度的焦慮則會使人喪失自信,干擾正常思維,從而妨礙學習。

  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建立正確而適度的學習標準,確立適合的抱負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過度焦慮。另外應提高自學能力,掌握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良好的學習措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如焦慮嚴重且持續較長,則要通過心理咨詢幫助排除。

  3、人際關系不良導致情緒及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增加,現代化家電的普及,計劃生育帶來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鄰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使他們不善于交際。另外在大學中,人際關系比高中要復雜的多,要求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人際關系不良會導致溝通缺乏,心理緊張,情緒壓抑,產生孤獨感,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對于人際關系不良的同學,首先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認知偏見。此外要加強個性修養,戰勝自卑、羞怯,糾正虛偽自私等不良個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際原則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確保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困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沖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應生正確對待異性交往,培養與異性交往的能力。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5、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這些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渲泄出來,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消極厭世等。因此,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應進行職業輔導,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應了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的認識,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測驗工具,諸如《氣質調查量表》等來進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于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后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6、自身心理素質的不足。如自我認識片面,、沖動、不穩定,意志薄弱,怯懦、虛榮、冷漠、固執,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調節的技巧。應豐富心理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學習心理調節的基本技能并力求訓練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常見寶寶心理健康問題12-09

高考考生常見的心理問題12-09

隔代教育兒童常見心理健康問題12-09

淺談中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12-09

常見的面試問題11-03

面試常見問題04-04

面試常見英文問題12-09

韓國留學申請常見的問題03-31

法國留學申請常見的問題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