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心理健康最新標準是什么
心理健康最新標準是什么?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康復劑,也是獲得機體健康、延年益壽的要素。那么,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郁、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于身心大為不利。由于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于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于身心健康無益。
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于身心健康。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需要應得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哪類婚姻容易導致離婚
什么樣的婚姻離婚的幾率比較高呢?婚姻心理學老師指出,以下八種類型的婚姻很容易破裂導致離婚:
☆羅曼蒂克型的婚姻☆
追求羅曼蒂克的愛情生活,對婚姻生活有過高要求,期望新婚的甜蜜與和諧永遠保持下去,愛情多姿多彩,熱情必須持久不衰。這種不現實的期望,一旦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實現,雙方便會發生摩擦沖突,會引發嚴重的婚姻問題。——
☆過分依賴父母型的婚姻☆
太過分依賴父母的夫婦,當婚姻生活出現任何問題時,不是與配偶商量如何應付承擔,而是分別向自己的父母尋求支援或指示。已經結婚的夫婦應該明白,他們的將來是與配偶連結在一起的,要把對方視為最可信任、最親密的人。否則,這種婚姻一般會因“尋求外力干預”而導致失敗。
☆十全十美型婚姻☆
對任何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夫婦雙方都強制要求配偶達到自己的最高標準。這樣的婚姻會因要求過高而出現不必要的磨擦,久而久之,就是良好的婚姻關系也會不易維持。
☆“節儉”過度型的婚姻☆
即使目前家庭經濟條件豐裕,也總是擔心好景不常在,過分節儉,不容許配偶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娛樂或享受,甚至剝奪了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基本生活需要及樂趣,從心理上過多承擔憂慮而不懂得與配偶的情感生活。
☆多愁疑病型的婚姻☆
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她們時常懷疑自己生病,自怨自嘆,其實際是想借此引起配偶的注意與關懷,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令配偶感到煩惱。
☆“一貫正確”型婚姻☆
對配偶過分挑剔,總是在別人面前批評配偶的任何舉動及思想行為,自以為是愛對方,其結果是使對方無法忍受。這樣會導致對方離你而去。
☆事事關心備至型婚姻☆
事無大小都供奉代勞,偶有不周,便會成為沖突磨擦的導火線。對配偶愛護備至,長久如此,若對方沒有做出相應的回報,自己就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易使感情發生裂痕。
☆忙于“事業”型婚姻☆
有些人永遠不會靜下來,總是忙個不停,他們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總這樣會令配偶感到被冷落。這種人若不控制自己,多花些時間陪伴配偶,即使是為事業,也會導致婚姻關系破裂。
人際心理:贊賞他人也需技巧
愛聽表揚的話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喜歡正性刺激,而不喜歡負性刺激。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樂于贊賞他人,善于夸獎他人的長處,那么,人際間的愉快度將會大大增加。
贊美的好處:
有一位心理醫生在銀行排隊取款時,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滿面愁苦,這位心理醫生暗想,我要讓他開朗起來。于是他一邊排隊一邊尋找老先生的優點,終于他看到,老先生雖駝背哈腰,卻長著一頭漂亮的頭發,于是當這位老先生辦完事情走到心理醫生面前時,心理醫生衷心地贊道:“先生,您的頭發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頭漂亮的頭發而自豪,聽到心理醫生的贊美非常高興,頓時面容開朗起來,挺了挺腰,道謝后哼著歌走開了。可見,一句簡單的贊美給別人帶來了多大的好處。
一位女大學生,她因為宿舍中人際關系緊張而苦惱。在宿舍里同學們互不來往,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難知心交談,宿舍氣氛沉悶,她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但又不知從何做起。我告訴她:從現在開始,試著夸獎他人,真心贊賞他人的長處,如:“你今天氣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這件裙子對你再適合不過了!”等等。不久以后,她來告訴我,宿舍的氣氛完全變了樣,大家相互幫助,彼此關心,在一起時有說有笑,下課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
贊美的力量:
善于贊賞別人常會使一個領導者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對下屬說:“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單位人力緊張,有件事我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這樣一來,你的下屬一定會為你分憂,即使一人干了兩個人的活兒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在家庭生活中,學會贊美尤其重要。人們常常婚前甜言蜜語,婚后批評抱怨,以為結了婚就如進了愛情的保險箱,用不著挖空心思討好、夸獎對方,難怪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說法。其實,婚后妻子更需要丈夫的欣賞,丈夫更渴望妻子的鼓勵,批評挑剔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適得其反。有一則故事叫“王大姐訓夫記”。王大姐之夫平日懶惰,從來不理家務,無論王大姐如何嘮叨指責毫無效果,無奈之下求教于心理醫生。得到心理醫生的指點后,王大姐一反常態,再不嘮叨抱怨,代之以刻意觀察尋找丈夫偶爾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某日,其夫無意中洗了一次自己用過的碗,于是王大姐大加贊賞,并承諾做幾道好菜予以鼓勵,其夫心里頗為受用。再一次,其夫又無意中順手洗了自己的襪子,王大姐馬上如法炮制,大做文章。漸漸地,其夫感到家庭頗為溫暖,一回家即主動尋找家務活,并逐漸樂在其中。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和贊揚更是不可缺少。“小寶真乖,快把蘋果分給小弟弟”之類的話有利于孩子的社會化。“兒子真棒,爸爸為你而自豪。”“媽媽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與同學的矛盾。”這些對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非常重要。
贊美他人會使別人愉快,被贊美者的良性回報也會使我們自己感到愉快,從而形成人際關系的良性循環。
當然,夸獎他人并不意味可以毫無顧忌,以下兩個原則是要注意的:
一是真誠。夸獎別人要出于真心,所夸獎的內容是對方確實具有或即將具有的優良品質和特點,不要讓別人感到你言不由衷,另有所圖。如夸獎一位身材矮小者長得魁梧恐怕就要出現“拍馬屁拍在蹄子上”的情況。
二是夸獎的內容應被對方所在意。稱贊中年婦女身材苗條,贊揚老年人身體硬朗便很容易引起良好反應,而贊美兒童年輕、青年人牙齒堅硬等卻很難有積極效果。
“別人家的孩子”引關注 家長應避免攀比心理
“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這種生物不玩游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這種生物可以九門功課同步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了;這種生物長得好看,寫字好看,成績單也好看,就連他的手指甲都是雙眼皮的;這種生物每天只花10元錢都覺得奢侈浪費,這就是感動中國2011十大人物之別人家的孩子!”近段時間,“別人家的孩子”走紅網絡,成為了微博、各大論壇上的熱門詞語。
不僅僅是“別人家的孩子”,網友們還衍生出許多的“別人體”,一時之間占據了各大網絡和論壇的版面。吸引網友們轉發調侃的,恐怕是大家都有過的經歷:父母總是愛以親戚朋友家的孩子或者班里的其他同學為榜樣,喋喋不休的告訴我們別人家的孩子多么優秀,而我們自己則還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像他們一樣脫穎而出。“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那么出色,而我們永遠那么平庸!”正是這樣相似的經歷,促使網友對“別人體”迅速產生共鳴并引爆網絡。
不僅如此,不少家長在看到別人體也能發出“會心一笑”:這些看似搞笑的話語,正是平時自己常常對孩子念叨的:“別人家的孩子”看來總是乖巧聽話,不需要家長費心,而面對自家孩子時卻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總是忍不住用“別人家孩子”來“激將”,希望能促使孩子產生動力,自發的努力進取。
“別人家的孩子”走紅網絡,背后也有著其深刻的原因。不少教育專家指出,正是家長的攀比心理導致“別人家的孩子”頻頻出場,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夢魘。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使得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愈發的高,不少家長都患有焦慮癥: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夠優秀,不夠出類拔萃,于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攻擊自家孩子的短處”成為了常見現象。這樣一種“激將法”可能會對一些孩子有用,但是頻繁使用,也可能導致孩子氣餒,自信心缺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這其實是家長的一種心理偏盲心態。心理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鏡一樣,總是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記憶和評判:對身邊人的優點視而不見,對生活中的收獲熟視無睹,凡事愛往壞處想。在這種心態下,家長會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并由此引發焦慮和挫折感。如果家長通過言語將這種心態傳染給孩子,無疑對孩子的正常的心理發展不利。
作為家長,應該有一個正確、健康的心態。因為絕大多數眼睛盯著別人家孩子的家長,并不是他們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心理出現了偏差。家長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孩子的弱點與伙伴的優點相比,孩子會從開始的內疚不安演變為不耐煩,最后甚至產生反感討厭,甚至出現"我偏要這樣"的逆反心理和行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有長處也必然有弱點,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反復擴大缺點。
所以,試著把眼光從別人家孩子轉移到自己的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才能成為最聰明的家長。
網絡炫富源于心理問題
“70后炫富女蘭董”、“80后炫富女小柯”、“90后炫富女譏諷擠公交車的是下等人”等網帖比比皆是,也引發了網友的炮轟,但網友越是罵得厲害,炫富的人似乎就越得意。對此,你有沒有想到,網上炫富可能也是一種心理問題。網上炫富均系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網絡炫富的人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自卑型,這類人炫富其實是自卑心理在作怪。他們不敢去直面自己的自卑,通過炫耀來獲取自信,以此來戰勝恐懼和憤怒。
第二種則是空虛的“富二代”,他們沒有生存壓力,有大把的時間“鉆研”各種形式在網上搞怪,熱衷于把自己的東西,如車、房子、寵物、衣服等在網上曬,以追求點擊率為快感。
還有一種為“炒作型”,炫富者或許根本不像自己描述的那么富有,他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利用夸大的事實來炒作。
不管出于何種原因,網上炫富均系心理不成熟的表現。炫富者如果已經達到了不炫耀心理就極度不舒服,無法控制自己的炫富行為的程度則應求助于心理醫生。
妻子掙錢多婚姻更易破裂?
你有一份自己一直想要的工作,而且做得很好,甚至比你丈夫賺錢更多。
但是當心了,那些在家庭中成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女性更易付出離婚的代價。
研究人員坦言尚不明確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但這可能是由于男性因不能成為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自尊心受挫所致。
上述發現來自于一項歷時25年的研究,該研究對2500多對夫婦的婚姻進行了分析。此前有其他研究表明家庭婦男更易產生婚外情。
由于近三分之一的英國女性比她們的丈夫掙得多,可能會有數百萬人對這一研究結果感到懷疑。
這些美國研究人員對2500多位女性的婚姻和收入進行了研究,這些女性都在1979年至2002年期間首次結婚。
他們發現,那些掙錢比丈夫多的女性離婚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女性高出38%。
西華盛頓大學的杰伊·蒂奇曼說,這一數據背后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
例如,經濟獨立讓女性更容易找到擺脫不幸婚姻的方法。
自尊心受挫——雙方皆有——也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
蒂奇曼教授說:“男性‘自尊心受損’可能導致雙方關系緊張。還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有些女性對掙得比她們少的伴侶態度消極。”
據美國《家庭心理學期刊》上的報道,工作時間的突然延長也同婚姻破裂相關。
這種現象的其中一例是2001年凱特·溫斯萊特同助理導演吉姆·塞普萊頓的婚姻破裂,他們的婚姻失敗被歸咎于這位女演員電影事業的突飛猛進。
今年,歌手夏洛蒂·澈奇同她的橄欖球手未婚夫蓋文·漢森分手了,朋友們指出,他掙錢比她少得多。
關于幸福的婚姻,蒂奇曼教授建議男女收入比應為60|40,而且丈夫應是賺錢最多的那個。
他的發現和近日發布的一項美國研究相似,該研究指出,那些在經濟上依賴另一半的男性更易出軌——而且收入差距越大,男性出軌的可能性越大。
例如,那些妻子整天工作的家庭婦男,同那些與妻子賺錢相當的男性相比,有外遇的幾率要大五倍。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收入低的男性可能會將婚外情作為重樹男子漢氣概的一種方式。
【心理健康最新標準是什么】相關文章:
最新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3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
心理健康的智力標準是什么05-02
最新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衡量女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12
男性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