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
曹校長為我們老師推薦了日本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佐藤學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看著書名我沒有和教學聯系在一起。大致進行了翻閱,一開始也沒有引起興趣。定下心來再讀,序言中,佐藤學教授極其深刻地提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孩子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看了這一段話,方知“靜悄悄的革命”原來如此啊!在書中佐藤學教授用樸實的文字敘述了許多觀點和教育案例,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一)教學中的形式主義
我們的教師,在本書中,是追求虛假主體性的教師,主要欲望就是控制課堂,維持秩序。而佐藤學缺告訴我們,在課堂上應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的和無聲的語言。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學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時光’。看了這樣的觀點使我們也聯想到自己的課堂。確實如此,我們的課堂,對學生身體所傳達的信息漫不經心,麻木不仁。當提問時老師關注最多的就是舉手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不舉手的孩子,當回答問題不響亮時,我們會對孩子有“聲音再大一點”“能不能說的完整一點”這樣束縛孩子思考的要求,而且每堂課都一遍一遍的重復著這樣的詞匯,而不舉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關注不到,并給他們貼一個“發言不積極”“不善于思考”這樣的標簽,佐藤學教授認為面對這些不舉手、不確定回答的孩子我們老師更要尊重這些模糊的多義的意見,能夠建立起教室里對個性多樣性的意識,從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個人的認識達到更加豐富、深刻地程度。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允許孩子發言模糊一點,允許進度慢一點,在組織、引出孩子發言之前,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聲音。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二)以“應對”為中心的學習和教學
潤澤的教室。看到這個名字不禁又是疑惑:什么是“潤澤的教室”呢?書中是這樣寫道:在“潤澤的教室”里,教師和孩子都不受“主體性”束縛,孩子安心地、輕松自如地構筑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使是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
看到這里讓我感受到潤澤的教室里是安心的、無拘無束的,教室里每個人的呼吸和其節奏都是那么的柔和,再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抱臂坐直”“眼睛看老師”,這些話語孩子已經倒背如流,在這種拘束不自如的狀態下,孩子如何安心?如何無拘無束?面對積極發言的孩子表揚:“你真棒”,對于那些認真傾聽卻沒有回答問題的孩子得不到等同的尊重,并在學期結束后給予“上課希望你能積極發言”這樣的評價,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發言的能力,更要重視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為此教師要言傳身教,首先要做一個善于傾聽的教師。課堂上要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無論是有聲語言還是無聲語言,從他們的表現的語言中解讀他們學習時的心情、想法,并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與孩子“心心相印,產生共鳴”。
其次,潤澤的教室應摒棄我們以前那種肢解問答式的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語文課堂,讓課堂多與教科書的語言發生新鮮接觸,若干次反復地閱讀,讓語文課充滿朗朗的讀書聲,讓語文課潤澤起來。
這本書我只看了前面幾個章節,給了我很大的感觸,一個個案例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也下定決心,在自己的教室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04-02
《靜悄悄的革命》教師讀書筆記心得12-09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12-02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范文04-18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優秀范文12-04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500字12-02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04-17
關于《靜悄悄的革命》讀書心得體會12-09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600字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