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讀書心得
通過閱讀此書,我在教學方面受益匪,特別是對“有效教學”的涵義有了深刻的領會,增加了對教學的信心。 教了8年的語文,逐漸悟出語文教學的真諦,感覺到自己在慢慢成長。此書的作者,把幾十位教師的經典課堂講述出來,他們的本質都是一樣——“有效教學”。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時,目的就是有效教學,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里,把知識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有效教學,一直都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多樣化,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覺得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教師是傳道、授業者,是學生尊重、崇拜的對象,猶如知識的寶庫,學生手上的字典。
在教導學生時,自身的知識面要廣,一直是追求先進知識的代表者,前沿者。必須要懂得教學,明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對傳授的知識要熟悉。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
第一備目標。明確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單一的主角,而且還包括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把課堂內容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因為在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有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與情感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解讀教材。入選的教材文質兼美,因此我們必須做到讀懂教材,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研究教材,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自己的學科認知結構。
第三備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從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設計教案,而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會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失去實效。因此了解學生成為我們備課的關鍵因素之一。
2.教學課堂上的“三字”——“趣”、“實”、“活”。
教學,教師不但要熟悉教學內容,而且要懂得如何施教,最重要的還是有效教學,其實就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在傳授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意向,培養學生的興趣,那么要做到“三字”。
“趣”,教師上課不能照教材宣教,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開發有趣的教學,上課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全神貫注,積極參與,主動參與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如果他們沒有興趣,“無動于衷”,就不可能主動,參與也就變成一句空話。
“實”,上課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好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
“活”課堂氣氛要活,學生思維要活躍。學生思維活躍的程度是衡量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標志。
“趣”、“實”、“活”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只有課堂有趣,才能做到實在,才能激活思維;學生獲得知識,取得成功后,又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上課能做到“趣”。 反思教學,總結教學經驗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從葉教授的話中,我感受到,教師工作的壓力,教師不單每天重復教學,最重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只有堅持不懈地反思教學成果,研究教學質量,把理論與實踐不斷相結合,從教學中精益求精,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向“名師”水平靠近一步。 現今社會,不僅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種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求學心切,對知識的渴望,教科書已經不能滿足了他們,教師必然要推動教學改革。我認為可以從幾點改變教學效果:
1.堅持讀書學習,提高自身水平。
教師的知識不進即退,大爆炸的知識年代,學生的知識來源廣,教師若固守城池,照本施教,那么就不進即退了。作為教師每天除了教書育人外,還要堅持每天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總結反思,推動教學成果。
根據三十幾位名師的經典課,可以看到一個問題,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能互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大膽探索疑問。這本書,其實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遇見過的問題,通過作者的收集,總結反思,把總結成果向一線教師推廣,達到反思效果,從而推動教學的深思,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師教學,只有不斷地總結課堂內容,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才能推動教學成果。 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怎樣上好語文課,就像薛法根老師說的那樣:“語文課必須返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課堂觀察講座學習心得范文11-22
名師教你怎樣復習高考數學及備考計劃12-09
課堂觀察學習心得5篇12-01
課堂教學觀察學習心得12-01
對翻轉課堂的心得體會該怎樣寫12-08
《名師授課錄》的讀書心得12-06
怎樣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習心得11-21
《名師授課錄》讀書心得范文11-22
走近課堂觀察學期總結范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