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靜出動勢》的學生學習心得
我是做藝術工作的人,對老莊之學特別感興趣,書看了一些,但是深知看再多書,知道得再多,不如在“行”上的一點收獲,這也是王明陽“知行合一”的觀點,“行”上做不到,“知”還遠不是真正的“知”,所以,一直想找個修行的方法,如何通過“行”獲得真正的“知”。經朋友介紹,今年2月,我拜訪了李老師,開始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太極樁功,第一堂課就被太極的思想吸引了,之后每周基本上都會去上課。雖然學習已經有半年,我悟性不高,練習也比較疏懶,沒有師兄們進步快,這是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是老師講解和示范太極樁功深入淺出,還是給我這樣天資不敏的人很大的啟發。
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體會,也正好請老師和師兄檢驗和指教。比方說,我慢慢形成了一個習慣,在平時日常的行、臥、坐、立中,我會留意自己是否做到能松下來,當然離松通的境界十萬八千里,但是形成習慣之后,一點一滴的松通之感逐漸在積累,這種體驗是實實在在的,不是靠看書能獲得的,這不僅只是在身體上的受益,更重要的是,也是李老師時時強調的,是對“心”虛化的訓練,也就是“無我”的修行。
再具體點,在平日書法的練習中,我也時刻提醒自己運用理解的老師所教導的太極的原理,更加理解了不少書法大家談到的為何執筆不能用力,李老師在“力和勁”一課中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兩者的區別,肌肉緊張所產生的“力”很容易造成指和腕的僵硬,而“勁”是心身放松下來之后內在之力,因為松下來,每個關節都可以靈活運動,用意不用力,身隨意動,隨時可以變換方向,而且可以非常疾迅地不斷發力,在力的層面上,這種力無疑對書寫更為有效。這樣的課,有很多,每次我都有如拾珍寶之感,比如“蓄與發”、“虛與實”、“中與重”、“形和意”、“開與合”等等,這不僅能在書法理論和實踐上有重要意義,而且還是為人處世之大道。
還有一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教益的體驗,但因為自己才疏學淺,難以更好的描述,我只能在這里稍作提及,以作備忘。這就是李老師常說的:“回到零”或“把自己空掉”。我們可以從零重新出發,從道家所說的“無為”而作有為,從佛家揭示的 “空性” 而生出無窮之妙用,無所住而生其心,(“從”這個字很不恰當,因為“空性”并非真有“空”,“從”好像又犯了落到了實處之謬,但是我一時找不到貼切的字,望大家指教),我們就可以處在無限的可能性的初始之“處”……
【《靜出動勢》的學生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剪出動人的故事作文11-23
群魔出動的萬圣節作文11-29
靜12-09
萬圣節群魔出動作文12-02
靜的作文11-30
遠方,靜12-09
氣象萬千磨礪出動心驚魂當修為12-09
氣象萬千磨礪出動心驚魂當修為12-09
靜念經典美文12-04
靜高中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