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行山紅色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20xx年7月8日,抗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73年,我隨我們裝備工程事業部黨支部黨員一起到位于太行山上的邢臺縣前南峪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參加黨員活動。
1940年11月4日至1943年1月24日,在日寇侵華戰爭進行到最為慘烈的階段,抗大在邢臺縣漿水、前南峪一帶流動辦學,一批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事業,義無反顧地集合在一起,他們背負民族興亡的使命,肩挑抗日救國的重擔,千里迢迢,風塵仆仆從陜北轉戰來到前南峪,邊辦學、邊戰斗。
當時,學員們的學習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課堂,夏天,在大樹蔭下或打谷場上聽講;冬天,在破廟、祠堂或羊圈內上課。沒有桌椅,坐著背包當凳子,雙腿并攏做桌子。沒有筆墨紙張,就拿太行土造粗紙印教材,用木棒、彈殼、罐頭鐵桶皮制蘸水筆。為了節約紙筆墨水,學員常常用木棍在地上做練習。每班還自制沙盤,用以代替紙筆演算,進行各種戰斗推演。面對著敵寇瘋狂的圍剿和艱苦的生活環境,抗大師生并未悲觀,相反一個個斗志高昂,處處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即不怕流血犧牲,英勇戰斗,戰勝了日寇的瘋狂掃蕩,又不怕艱難困苦,努力學習,完成了教學任務。資料記載,華北日軍司令網村寧次曾揚言“消滅了抗大,就等于消滅了晉察冀邊區的一半”、“寧肯犧牲2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學員,犧牲50個日本兵換一個抗大干部”,多次對抗大進行掃蕩。抗大師生沒有被敵人的囂張氣焰嚇到在戰斗中學習、在學習中戰斗,成功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同時抗大教學成果顯著,抗大總校在前南峪期間,培養出8000多名學員,走向民族解放的戰場。其中,抗大第七期先后編印出版軍事、政治、文化等教材41種,發行量達18036冊,創下了抗大創辦以來之最。
半天的參觀學習是短暫的,但是給我帶來的是靈魂的震撼、精神的激勵、行動的鞭策,感動是必然的,而作為一個基層黨員干部支部書記清楚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抗大精神更是必要的,自己應該不忘初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讓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和革命傳統在我們的生產經營實踐中得到傳承和發揚,和全支部黨員一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加強黨性修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事業部乃至全公司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太行山紅色教育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雅安紅色教育的學習心得03-09
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學習心得06-29
紅色教育基地心得體會06-20
幽靜的太行山高中作文12-09
學習紅色事跡傳承紅色精神活動總結12-07
教育學習心得12-02
教育講座的學習心得09-24
《生命教育》學習心得08-15
教育學習心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