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讀后心得體會
開學幾天,草草拜讀了《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一書,雖沒讀完,但卻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使我意識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盆水。作為教師,除了掌握語言知識外,還需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英語教學。
在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到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人的發(fā)展,尤其提到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初,我所認為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閱讀完后,我才了解我的理解非常的片面。所謂發(fā)展,應該包括五層含義:1. 全體學生的發(fā)展;2. 全面和諧的發(fā)展;3. 終身持續(xù)的發(fā)展;4. 個性特長的發(fā)展;5. 活潑生動的發(fā)展。所以,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是學生學習的開發(fā)者、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也不應只關注學科教學,更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新課程的這一核心理念以人為本,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顛覆了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模式,易于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合作性,從而真正達到了學習語言是為了運用語言的目的。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致高,學生會學、樂學,自然進步明顯,而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會促動教師更為努力地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進步,教師會深入研究學生,研究教材與教法,閱讀相關資料,追求專業(yè)成長。這樣就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本_資料,來.源/于;貴_州學,習.網 gzu521.com良好循環(huán),更好地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英語課程標準》的心理學基礎是語言習得理論。20世紀7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該理論認為:“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是學習者獲得第二語言能力的兩條不同的途徑。語言學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運用的過程,而語言習得是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也就是說,語言學習有意識的、正式的學習;語言習得則是無意識的、自然的學習,是學習者在積極參與的真實環(huán)境中的學習。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多年來英語學習費時較多,但卻收效甚微,為什么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卻始終開不了口的原因,學習英語需要營造真實的語用環(huán)境。
隨著課改的推進,任務型教學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提倡,這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與新課程所提倡的“用語言做事”不謀而合。所謂任務型教學,是指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它有三個特點:一是以話題為主,用目標語進行活動(情境);二是以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為目標(教師為主導);三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活動(學生為主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語言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一些語言知識融入到具體的語言任務中去,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合作學習,反饋出比較完整的語言信息,這就符合了語言習得理論,語言輸出量會比較大,操練效果也會非常明顯。本書還借助生動的案例,為我們介紹了6種基本的任務類型,即列舉型、整理型、比較型、解決問題型、分享個人經驗型和項目型任務,為我們以后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樣式。
以上就是我讀完《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前4章的一些理解與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認真把這些理論用于實踐,讓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提高與完善。同時,我也會認真地讀完后4章,從知識和技能兩方面來提高自己,在創(chuàng)新和教育科研方面完善自己,以實現(xiàn)自我專業(yè)發(fā)展質的飛躍。
【《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讀后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讀書心得范文03-31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06-23
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04-12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5-25
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05-05
學習新課程心得體會03-27
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06-20
有關翻轉教學法學習的心得體會05-11
新課程培訓的學習心得體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