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哲學智慧學習心得
西哲課上我們就曾被“殘酷”的告知:沒有認真閱讀過哲學的著作就不要說自己學過哲學,只能說暫且聽過哲學課而已。捫心自問,哲學方面的書籍我確實涉獵得少,少到除了那本編得不算好的課本外就很難想到第二本了。所以,我這個聽過中國哲學課的人也就只能淺談一下認識了。我打算說一下道家。
過去,一說起道家,腦海里浮現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幫會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當山上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來的外國人太極拳賺錢的“真人”。初嘗中國哲學智慧之后才發現以上說的那一套其實和哲學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翻開之前上課的筆記,凌亂的字里行間里我發現一個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當時寫這個字的時候還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課堂氛圍所感染了。道家說的道即是無,是宇宙萬物的根本,之所以說道即是無,是因為再也找不到一個東西和宇宙相對立了,沒有參照物的存在當然也就很難證明其本身為何物。這是我認為道家理論體系里面最難被人所了解的地方(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真正領會其中的深意)。
說到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記得當年理論物理學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時間簡史》里面也曾有類似的表述。大概意思是這樣的,為什么我們不能準確地描述宇宙?為何我們無法精細的預測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個很混沌的狀態?那是因為我們無法找到一組完整的公式來描述宇宙的初狀態(宇宙的開端)。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為宇宙的開端就是一個質量無限大的點,在此之前,沒有時間的概念,因而今天我們所秉承的那一套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的東西就都不適用了,畢竟過去的一切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時間”概念基礎之上的。沒有時間概念,自然科學體系也就土崩瓦解了。所以說:道即是無。這和道家的理論核心不謀而合。雖然說用自然科學的思想來揣度哲學的意境得出的結論就不純粹了,會顯得很低級,不過,對于一個理科生而言,這樣總能找到一點兒心理慰藉。時常無聊的時候也可以借此聊以道:原來我離哲學也挺近的嘛。
繼續翻筆記道家的另一個主張是無為而治。因而不知從何時起,道家思想家在我眼中也就變成一群不思進取的人了,總覺得這種主張有些消極。而后課堂上的學習糾正了我這一看法。這里的無為而治其實是無先為,指的是不要干擾民眾的生活,就像現在提倡政府應該做服務型政府一樣。況且春秋時期的統治者大都是一些無能之輩,讓他們有所作為必定就免不了百姓受罪,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來說,道家提倡無為而治就很有現實意義了。接下來說一下這學期上中國哲學智慧課的感受。始終覺得中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那么純粹,不是單純的追求終極認知,其中的功利色彩多了些。在另一方面,這又正好印證了中國人的普遍特點—外圓內方。內心始終有自己的操守,但外在卻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剛好回避了哲學是高貴的清醒的痛苦這一命題。所以,當個中國人其實挺幸福的。
好像還想說點兒什么,哎,還是不說了吧,畢竟道可道,非常道嘛。
【中國哲學智慧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哲學經典句子04-24
智慧課堂的學習心得04-04
智慧課堂學習心得01-19
全員生發智慧系統的學習心得05-10
智慧課堂學習心得(優選15篇)01-03
哲學的故事05-23
經典的哲學句子03-20
哲學的句子11-19
中國夢學習心得模板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