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師的讀書心得
《致教師》是一篇教育經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致教師的讀書心得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致教師的讀書心得
這篇文章我反復看了好多次,每一次的閱讀,都有一種心酸的感覺,《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我是一名新教師,剛剛邁入教師隊伍,在我看來,沒有哪個地方比校園更純凈,沒有哪個職業比教師更光輝。可是這篇文章把我的心理防線擊潰了,原來有那么多的東西是我在教育界中不想看到的。同時我也很恐懼,害怕有一天,我的關注點不再是孩子,不再是我的教育夢,而是一些虛的東西。
“你為什么不快樂”這句話我一直在問自己,我也想在書中找到答案,文章很直接表達了“很多人為什么總是不快樂?不就是很有些想得到的沒得到嗎?”是啊,當個人的欲望太強的時候,他就迷失了,忘記了根本,就像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本來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教育理想,出于愛孩子的心理,可是如果關注點變成了一些所謂的榮譽,想在名利場中成為焦點,那他就不快樂了,心得體會《《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有個成語說的很好,叫“欲壑難填”,一山更比一山高,總會有人比你富有、出名。放平心態的時候,做回本真的我,多問問我們自己投入教育事業的初衷是什么,那樣我們才能開心起來。
就像現在的我,是我最喜歡自己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在思索,學生接受我的教育方式嗎?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把這節課上好呢?那幾個頑皮的孩子,怎么教育他們呢……這些問題我每天都在思考,只要能有一點點改進,我就會欣喜不已。
文章的倒數第二段,讀了,感觸頗多。“一位教師的思想在關注什么,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生。就如上面說到的這幾位教師,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如果傳給學生,實在不是什么好事情。”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模仿力更強,耳濡目染,你的一言一行,你的價值觀將會被印刻在他們身上。
孩子,還是孩子,請把關注點放在小朋友的健康成長上吧,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吧。
篇二:致教師的讀書心得
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參加過很多次聽課,也聆聽過很多專家的點評,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后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欣賞”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獲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也會減少上課老師的壓力。
《課堂有你,更有學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盡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熏陶。……”作為一名教師,在師范是必練的基本功就有粉筆字。記得我才進師范時,三字中從沒接觸過毛筆字,看到別人寫的毛筆字特別是隸書,真的很羨慕。輪到自己拿起毛筆,橫豎都不聽話,寫出來的甚至都看不出來是什么字,老師對我們這些沒練過字的學生說的一招我現在還記得,就是用毛筆畫圈,一個接一個,連著畫,看線條的粗細是否能做到大體相同。對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來說,我不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但練著練著,再去寫字,感覺有點能握住筆了,每個暑假,包括到現在我都有練字的習慣,毛筆字的練習影響了鋼筆字和粉筆字,所以我的三字寫出來是差不多的,粉筆字更好一些。曾經帶一屆學生帶了三年,而那時的學校沒有多媒體,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轉動的、整塊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會為明天的課準備小黑板,可能學生受我的影響,班上有一部分學生的字體越來越和我相似,這時我才看到小處對學生的影響。
生而有涯,知識無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時間內好好工作、讀書,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把教師做成播種幸福的職業,愿我們共享生命與職業的歡欣和幸福!
篇三:致教師的讀書心得
數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買了一堆文學書籍。然而我這人有“書非借不能讀”的毛病,因此每每一些好書卻被束之高閣——儼然“雪藏”——慚愧。
寒假陰雨綿綿,深感無味,忽然想起梁曉聲的《致青年》,翻出細讀,感受頗深。書中有幾篇關于書和讀書的文章,想想自己一教書匠,與書也打了幾十年的交道,以后還將充斥在我的生活里。如此緊密相連的伙伴,自然還頗有些交情。
很感謝母親,不管家境如何,都經常給年幼的我買書。父親則喜歡在新買來的書的扉頁上寫上幾句激勵的話。我那時幾乎看到《西游記》每集必買,悟空把妖怪打得亂竄讓我何等過癮!直到小學五年級,突然發現每次悟空都要請觀音菩薩才能把妖孽收服,不禁感覺索然。每當《少年報》、《少年文藝》到刊的日子,放學我就飛奔回家,生怕被二姐搶先拿了。同齡小朋友經常到家里借閱著看,也都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大姐買的《十月》、《花城》慢慢成了我的雜志,然后就有《青年博覽》、《青年文摘》等,充實著那彌漫著“臺灣校園風”的花季。還曾站著讀完了借來的《第二次握手》,但母親愛讀的《紅巖》、《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卻一直沒能吸引年少的我——書太厚,看不下去。
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把《魯迅全集》認真地讀了一遍。很喜歡他的文風,或嚴峻凜然,或清新雋永,或鋒芒畢露,或潑辣犀利,或意味深長,多姿多彩不拘一格。高中階段買得最多的是《讀者》,故事精悍,言簡意賅。還很不安分的在課堂上,借課桌上爛的乒乓球大的洞,打地道戰般的看了一些課外書,均是同學傳閱的武打或青春小說。大學期間我是圖書館的常客,除了借閱美術專業書籍,更多的是諸多中外名著,還迷上了偵破小說,把歐文·華萊士、謝爾頓的書看了個遍,為了看阿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還把蚊帳燒了個洞。后怕。
如今,更多的'人熱衷于電子小說,而我還墨守成規,沒看過一部電子小說,總感覺書——還是紙質的好。勞頓于工作與家務之間,除了專業書,文學書看得少了許多。偶有閑暇翻閱,常感人“不可不學”,書會讓你“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書,還是多讀好!
我愛惜書,每次買來必先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購買日期,還特怕別人借,因為曾借出去不少,卻很少有完好如初回來的,甚至有回不來的。于是,再不輕易往外借書,寧愿背負小氣鬼的惡名。
年齡越大,在這個浮夸的社會里融入的也就越深。顧不了陶冶情操,顧不了修身養性,害怕平凡,卻又實實在在地平凡著。生活攆著人往前走,離書本遠了,離夢想也遠了。人之愛書,原本可以愛得很可愛的呀······
篇四:致教師的讀書心得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
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儒雅的姿態,積極的狀態。”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作為一名教師,要經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品質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
【致教師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關于《致教師》的讀書心得04-17
關于《致教師》讀書心得04-22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09-18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05-11
《致青年教師》的讀書心得05-11
《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5-05
致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05-12
致青年教師的讀書心得范文04-22
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