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雎》聽課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雎》聽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雎》是《詩經》詩的開篇,從西周初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的時間,古人就只選送了305篇詩歌,流傳給后人,平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詩經》是所有詩文文化的源頭,這個評價一點也不為過了。古人,要想成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點讀書的理想,就必讀《詩經》。
今日,時光靜好,就拿出一本《詩經》,以前從來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讀這本書,是因為讀了南懷瑾的書,也看到許多成功人士都從古文化經典中尋找到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覺得是時候該靜下心來讀書了。
《詩經》第一篇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關雎》,《詩經》那么重要,那么,《關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么,為什么編者會把眾多的國風中的這篇放在開頭呢?
首先,我們說說,風雅頌,為何把風放在開頭,而不是頌。風是采集民俗歌謠的詩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平時勞作時,用于娛樂抒情的歌。勞動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國家的主體,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興亡都取決于他們。他們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為何又把這篇追求愛情的詩歌放在第一呢?愛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懷之一。因為它的對外性和可變性及專一性,所以愛情常成為折磨人又讓人欲罷不能的東西。親情和友情則不會這樣。大家看了國風就知道,很多關于女子出嫁男子娶親,婚姻變化,思念征人的詩,其實皆源于愛情。有之,福也,亂之,禍也。很多錯誤的決定,沖動的懲罰,當然也有成功的動力,都源于愛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詩放在開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學的小伙伴,就會問,為什么不把一篇愛得熱烈的詩歌,比如《桃夭》?我想這就是《詩經》表達情感強度上的一個標桿,也是詩歌表達情感的一個限度,哀而不傷,《關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愛情,沒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沒有怨恨報復放棄,而是,即使我轉轉反側很難受,但是我還是對自己的愛情充滿向往,好,姑娘你暫時沒答應,沒關系,我要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就是我要彈著琴瑟來取悅你,我要敲著鐘鼓取悅你,直到你答應嫁給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克制,這就是表達感情的最佳狀態了,傷心有個度,悲觀有個度。同樣的,高興有個度,愉悅也有個度。這就詩歌的美。寫出來,唱出來都令人陶醉。
【《關雎》聽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雎詩詞鑒賞01-05
聽課心得體會10-28
聽課的心得體會05-10
《關雎》古詩詞鑒賞11-24
關雎詩詞鑒賞3篇01-05
歷史聽課心得體會04-08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12-02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03-21
英語聽課心得體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