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餃子的歇后語有哪些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關于餃子的歇后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No.1 餃子爛了邊——露餡
No.2 獨臂做餃子——一手包辦
No.3 三斤面包個扁食(餃子)——好大的面皮;皮厚
No.4 金剛鉆兒包餃子——鉆心痛
No.5 蘸著稀飯吃扁食(餃子)——越吃越糊涂
No.6 做夢吃扁食(餃子)——想得香
No.7 煮壞的餃子——露餡了
No.8 茶壺裝餃子——易進難出
No.9 餃子脫皮——露了餡
No.10 黃表紙包餃子——露餡
No.11 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肚里有貨
No.12 餃子皮太薄——難免要露餡
No.13 滾水煮餃子——你不靠我,我不靠你
No.14 破餃子——溜邊了
No.15 大頭針包餃子——露餡
No.16 餃子破皮——漏了餡(比喻事情暴露了)
No.17 豆芽包餃子——內中有彎
No.18 豆腐渣包餃子——捏不攏;用錯了餡
No.19 端午節吃餃子——與眾不同
No.20 餃子鋪的醬油——白搭
No.21 茶壺煮餃子——心中有數
No.22 大年初一吃餃子——隨大流;年年都一樣;人有我有;頭一回
No.23 隔壁包的餃子——誰知是什么餡兒
No.24 泥人吃餃子——難言(咽)
No.25 餃子開口——露餡了
No.26 軟面包餃子——好捏
No.27 葫蘆瓢撈餃子——滴水不漏;點滴不漏
No.28 黎明的覺,半道的妻,羊肉餃子清燉雞——難得的好處
No.29 麻雀頭包餃子——盡是嘴
【拓展知識】
歇后語的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是在唐代!杜f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币馑季褪钦f,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辭海》:歇后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為群眾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說“圍棋盤里下象棋”,以示不對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全書》:歇后語是指說話的時候把一段常用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的帶有幽默性的話語。通常有兩種。
1.原始意義的歇后語,指把一句成語的末一個字省去不說,也叫“縮腳語”。如《金瓶梅》里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因為“秋胡戲妻”是有名的故事、劇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稱“岳父”為“龍頭拐”,影射“杖”字,這里代替“丈”。
2.擴大意義的歇后語,在北京叫俏皮話,是指可以把一句話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說。如“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時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在研究歇后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后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語源起于"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餃子的歇后語有哪些】相關文章:
猴的歇后語有哪些04-22
筍的歇后語有哪些08-11
諧音歇后語有哪些04-12
搞笑的經典歇后語有哪些04-13
土地的歇后語有哪些04-12
抱著的歇后語有哪些05-01
艱難的歇后語有哪些05-01
快樂歇后語有哪些05-03
關于狗的歇后語有哪些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