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創新與形式的文章

時間:2020-10-19 15:28:16 文章 我要投稿

關于創新與形式的文章

  創新思維是思維活動的最高形式,是最活躍、最生動、最富有生命力的。陶行知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力是沒法教學的,但創造力是可以喚醒和激發的。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及渠道加以實施,而課堂便是培養創新素質的主渠道,寓創新素質于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發現和創新的情感,讓學生親歷探索的過程,體驗發現、創新的樂趣。

  如果說上列這段話是針對傳統教學中由教師主觀指令,主宰課堂,使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缺乏再學習的能力和鮮明個性的展現機會;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言的,無人有異議。但我們須警惕事情一旦超過了限度,那就有違我們的初衷了。

  首先讓我們進入課堂中,去看看我們教師是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吧。我曾多次從有關教學雜志上讀到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教學論文,其中不乏以教學《狼和小羊》一課為例,這也許已成為了經典了吧。其中介紹到:讓學生思考狼向小羊撲過去之后結果怎樣了?因為課文寫到此就打住了。雖然文中沒有直接挑明,但亦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很明顯:狼把小羊吃掉了。然而,因為畢竟沒有直接寫出結果,出現了空白,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因此,當教師提出填補空白,學生立刻積極創新:有的說,恰巧獵人來了,開了一槍,狼斃命;有的說,狼惡狠狠地撲過來,小羊一閃,狼冷不防,一頭碰在小羊身后的一塊大石頭上,一命歸西;有的說,小羊巧妙周旋,把狼引進了陷阱里;還有的說,狼用力過猛,撲到小羊身后的河里淹死了等等。

  這樣的回答顯然脫離了故事本身所寄寓的涵義。雖然小學生們個個充滿善意的創新,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不僅賦予了故事發展的多樣性,并豐富了故事的內涵。然而這背離了作者的創作本意。對類似這樣的創新思維的鼓勵,我們經常可以見到。

  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老師這么問:如果司馬光不去砸缸,你還能想出什么好辦法能救出落水兒童嗎?于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討論,不一會,還真的想出了不少辦法。有的說,可以找一根長竹竿把落水兒童拉出來;有的說,可以叫住在場的小朋友,一齊推倒水缸;還有的說,可以拋給落水兒童一個救生圈;更有學生提出,可以迅速調一駕直升飛機把落水兒童吊起來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而同樣在教《曹沖稱象》時教師則要求學生想出與曹沖不同的稱法;教《烏鴉喝水》,那就要學生想出新點子,讓烏鴉盡快喝到瓶子里的水。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往往大家贊賞:你說得真好!你真聰明!你的辦法真是巧妙!你的想象真是豐富!此類種種,在教學中頻頻出現,這好象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趨勢。于是有的老師采用拿來主義,就在課堂上讓學生這么去創新,孩子們天真的奇思妙想也常能博得一些掌聲,學生看似個個積極思考,發言踴躍,課堂也很熱鬧,但課后再去想想,卻發現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效果,學生有時連課文都讀得嗑嗑巴巴,還有些字詞仍不解其意。

  姑且不論這些問題的質量,就其訓練創新思維的方法而言,單一而乏味,何來創新之意?細細想來,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這真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嗎?其實不然,這種流于形式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

  就拿上文提到的司馬光砸缸為例吧。文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么讓掉入水中的兒童得救。歸納來說,救人的方法不外乎使人離開水和使水離開人兩種。使人離開水是我們常規思維方式所采取的方法。而文中司馬光所用的破缸放水救人的方法已經是一種跳出常規的思維方式了,已經是極大的創新了。如果再要求學生創新,學生要不就是模仿司馬光的做法,如提出喊住小伙伴一起放水,且不說能否推得動那口大水缸,即使這種方法有可行性,也只不過是變砸為推罷了,兩者在思維方式上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沒有新意可言;要么是重又回到常規舊路上去了,例如竹竿拉出水救生圈救人這些想法僅僅是在形式上玩玩花樣,并不見得比原文的辦法更高明。課堂看起來很熱鬧,而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同樣是毫無新意,也無價值可言。教師在引導學生創新的時候,的確是想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但切不可使學生以為創新就是簡單的標新立異,尤其是如此輕率地肯定學生,讓學生盲目地滿足停留在創新的淺層次上,實際上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反而是無益的!

  反思一下,這和許多不良現象一樣,都是形式主義的結果。這種創新,只怕與真正的創新目標南轅北轍。我們不能用一種傾向掩蓋或取代另一種傾向,重蹈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覆轍。其實對于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來說,面對創新,潛心學習,廣泛吸納他人的先進理念,同時不斷去實踐、探究、反思和提高,而不會人云亦云地機械照搬他人的現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依據教材,從教材中尋找訓練點,以讀為本,設計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放型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靈活性、多向性、發散性、創造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