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為我珍重》文章欣賞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這是首漢樂府詩,甚至連詩人的名字都不知道,盡管如此,還是得感謝他的那句“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記得老師曾告訴我們,這是當時社會環境中很流行的一首思婦詩,先是講自己因家鄉的那畔青青的水草,想到遠方的丈夫,由想到而夢到他在異地他鄉獨自顛簸,甚至因枯桑與海水也能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然后又是她收到了那封“照顧好自己,請勿相忘”的書信,不難想像在那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年代,一封家書對女子而言,是怎樣深沉的慰藉。 孩提時就聽過“青青河畔草”,只是覺得很美,但又說不上美在何處。后來通讀全文,印象最深的,就變為最后這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了。 嗯,我們,相隔太遠,不知道你過得怎么樣,但還是要好好吃飯,注意身體,還有的,就是我對你的.思念,刻骨銘心,如附骨之疽,使我下筆時不由自主省去我在他鄉遇到的挫折,省去我在他鄉碰到的坎坷,也省去我在他鄉受到的冷落,因為不想讓你為我擔憂。剩下的,想要告訴你的,只有深深的掛念和滿滿的思念。
我,曾無數次嘲笑過這紅塵中最長的是思念,最短的是愛情,此刻先不計較長短,一份家書里掩涵的愛與哀愁卻讓人如此向往。是的,總有一種感動可以穿越數千年的滄桑仍然震顫著后人,那就是最真摯的感情 。
追憶,牽掛,是一種美好的情懷,有些落寞,有些孤寂,淡淡地憂傷著,卻從不愿舍棄分毫對你的愛意。流年里,總會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煙花般絢爛,流星般璀璨,縱使隔了滄海阡陌,卻依稀在魂夢里呢喃,在文字中想念。一些人遇見了,一些人失去了,如同四季流轉,最后會有誰陪伴在身邊,相濡以沫;又會有誰知你、懂你,以明凈的眸,給你一生深情的凝視,將那份怦然心動在生命中永久珍藏。
生命中,如果有一個能夠兩情相悅,愿意陪伴你的人;生活里,如果遇到能夠倜儻沉穩,疼你愛你的人;紅塵中,如果有愿意伴你采菊東籬,橫笛吹簫的人。那么,你就做一朵如蓮的女子吧,在素年錦時,繪一幅情深意重,共一場琴瑟相和。遇見,溫暖;遙望,歡喜;思念,情更長!
人總要有個心靈境地遮風避雨;心總要有個港灣歇息靠岸。最長久的情,是平淡中不離不棄;最貼心的暖,是風雨中的相依相伴。
一封家書,寥落幾筆,不言重逢,不言艱辛,只有殷殷的囑托,還有深切的思念。你,要好好的,我才會很安心。 閉上眼睛,靜下心來,眼前浮現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年青女子,穿著荊釵布裙等在自己院子里的情形。她形容有些消瘦枯槁了,因為濃郁的思念讓人憔悴。忽然聽說送信的人來了,女子喜出望外,把信拆開,她恭敬的讀著信。那信上寫的是什么呢?上言是:加餐飯;下言是:長相憶。也許,就這簡單的六個字早就已經足夠。已經抵得過多少個日日夜夜望穿秋水的企盼,抵得過多少個月月年年輾轉反側的思念。
握手一長歡,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我說世間最短的是情愛,你卻用執念將我挽留在你如花的歲月里。愿歲月的枝頭能結出相思的紅豆,不期待熬成纏綿的傷口,只用一根相思紅線,將它穿成手鏈,系你腕上,朝夕相伴,償你這么多年深深淺淺的思念。
此刻,天色漸亮,月明星稀,一輪圓月漸漸隱去,新的一天已然來到,今天是二十四節日里的“立冬”,意味著從今天起漫長的冬季開始了,太陽運行的軌跡遠離了北回歸線,寒冷會裹挾整個冬季。想起了這首很直白的詩:“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一語思念,一語牽掛,感謝你溫暖了我蒼白的流年。我,在這里,一直都在,因為你,所以溫暖。
山羊不吃天堂草,不為修佛,只為留一片芳草在心中,在流年的來去中,優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