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文章《你和未來我選哪個》
01
后臺里每天都會收到同樣的留言,只是提問的人不同。
有的姑娘想考研,但是男朋友在外地,已經工作了。繼續讀書兩個人就異地,婚期被拖延得遙遙無期,如果不考,又怕再異地感情涼了。
有的姑娘想出國讀書,媽媽生病了,雖然有貼心的爸爸照顧,但還是非常擔心。想留下來照顧媽媽,但是媽媽一定要讓自己出去讀書。擔心自己出去以后,陪不了媽媽。
都是關乎選擇的問題。
在我們計劃外,經常出現不得不做的選擇,通常這種選擇特別殘暴,有時候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考慮,非A即B,讓人覺得:求一個“事事順心的情況”基本上等于白日做夢。
02
很久以前我看過一本小說。
女主出生在大阪,中學時期和一個做蕎麥面的男生相愛了,高中畢業后男生開了面店,女主到東京讀服裝設計。
女主大學畢業后,嫁給了一個中產,安心做起了全職太太。日子一晃就到了中年,忙碌的老公除了甩給她一張又一張大額的信用卡,回家次數越來越少,女主終于在買買買的無盡空虛后,乏味了眼前的一切,去大阪旅行了。
在大阪,她又看到了那個開面店的初戀男友,他現在已經結婚了。她發現初戀的太太和她長得一模一樣!跟蹤了好幾天以后,她找到了他的太太,提出一個驚人的要求——交換彼此的人生。
03
人們通常喜歡一種設想:“如果我當時和初戀結婚了,說不定現在孩子都有了。”“如果我當時選擇了那家公司,說不定現在早升職了。”“如果我當時不結婚,說不定現在沒這么多苦惱了。”對現實的不滿,全部折射在一個又一個“看起來更合理卻再也不可能重來的選擇里。”
小說的女主和那個和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姑娘真的交換了彼此的人生,她不再是人生只有買買買的中產太太,成了當地服裝廠的打版師,枕邊人從西裝革履一絲不茍的中產精英,變成了睡覺打呼嚕不拘小節的小面館老板。初戀的老婆,也從大阪來到東京,開始了以前從未想象的生活。
剛開始,女主既新鮮又快意,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有貼心的'丈夫準備了可口的料理,做回本職工作,生活更充實了。東京那邊自然不用說,面館老板娘穿上了以前只能在櫥窗外興嘆的漂亮衣服,過上了名副其實的中產生活。
沒過多久,女主受不了每日“不求上進”的面館老公,對日復一日枯燥的打工生活心生厭倦,愛酗酒的丈夫婚后嚴重家暴,酒醒了卻誠懇道歉,抬起頭看看住的房子,也潦倒得破敗不堪。她格外懷念東京那個不常回家卻非常愛她的老公,坐落在繁華市區高檔小區的家,一切井井有條的質感生活。
面館的老板娘到了東京就開心了嗎?并不。她不習慣一個不常回家也不太說話的丈夫。雖然可以買買買,但是枕邊落寞,每天無處可去,日子蕭索又無聊,像一灘永遠看不到頭的死水,她也受夠了。
04
終于紙包不住火,兩位姑娘身邊的人發現了真相,她們無法再換回去,雙雙自殺了。
我們有時候會把對眼前的不滿,歸結到當初選擇錯誤,并提出假設:“如果我選了……,會不會……。”人生可以預測或者假設嗎?
顯然不能。
選擇之所以讓人們感覺到無助和無措,因為誰都不知道,十字路口的盡頭,到底會有什么等級的怪獸出沒?如果考研,男朋友會不會和自己分手?如果錯過了這個男朋友,以后再遇不到更合適的怎么辦?如果畢業選擇回家,逃離大城市,但是并不如自己所想,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
每一個來問我的寶寶們,我相信其實你們在問我的時候,心里已經有了那個自己偏向的答案,你們提問,是想在這個向我傾訴的過程中,再確定一下自己堅持的初始答案。
所以抱歉,我沒有回復任何一個人到底選擇哪個,以為我并不知道每一個人內心真正想要的。其實選擇從來沒有對錯,無論選擇什么,都可能有預期之外的失去和難過。說白了,當下做出的每一個判斷,如果像小說中的女主一樣,把不滿投射在“選擇錯誤的假設中”,人生永遠有遺憾。
既然人生無法預測,我對選擇的態度是:不談每個選擇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我只想一件事:當下選擇所失去的,我是否可以承擔?我會不會后悔?即便現在真的選錯了,我也有實力坦然接受最壞的結果。
成長,從學會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開始。無論好壞。最起碼,得有底氣說出來:今天選我喜歡的,明天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