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幸福問誰要的文章
關于幸福,有很多定義。
“幸福是筷頭的肉絲,他心里有你就是幸福”。蝸居里小貝的這句經典臺詞,以其新穎的角度,詼諧的語言給幸福做了一個生活化的詮釋,并迅速在網絡流行,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原因的,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還都是平凡的過小日子的人。幸福的理由只能從筷頭去找。
這里的小貝是那些懂得生活,卻在現實面前很無奈的小人物的代名詞,他們生活的很平凡,生活帶給他們的是不完美和自我滿足,因此他們對幸福的理解也像做人人一樣,來的平淡卻極為真實。
商福特那說:“幸福絕非輕易獲得的東西,在別處不可能找到,它只有在我們自身中才能發現它”。
這是哲學家的智慧,常人無法企及,表面似乎定義了幸福,但實際上只指出了大多數人不幸福的根源而已,至于具體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洞察世事的哲學家亦無捷徑,不然叔本華也不會一直慨嘆:“幸福如同夢幻,痛苦才是現實”了。
“幸福就是,你手里有一塊糖,當你認真品嘗它的甜味的時候,你就是幸福的'。可如果你手里握著那塊糖,卻望著遠處櫥窗內的面包而羨慕不已,那么你就無法找到幸福的感受。”
這是社會學家的幸福,很形象,也很實在,因為現實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稱作幸福,手里只有糖的人會覺得擁有面包是幸福的,那擁有面包的人呢?卻從未覺得面包與他的幸福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因為他的幸福在于不屬于他的奶油蛋糕。
這樣看來,幸福一事實在是很玄虛,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表現在與它息息相關的愛情,婚姻,家庭,社會生活等等諸多方面的滿足,可當你獲得某個方面的滿足后,又會有新的欲望產生,人類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對幸福的渴望也是永無止境的。
如此,是不是說幸福永遠可望不可即嗎?
不然!
因為誰都看得出來,上述列舉的幸福定義雖角度不同,但殊途同歸,都強調了幸福的一個最終源頭:那就是自己的心里感受,從這個意義上說幸福只有自己去尋求,誰也給不了。所以我們常說的可以給某某幸福,是極為不合理的也極為不自量力的行為。而一切許諾幸福的方案,再翔實可靠,也只是許諾者的一廂情愿罷了。就像賀拉斯所說的:幸福并不意味著事事如意。
我們反過來推論,如果幸福可以給予,那一樣也可以索取,當我感到不幸福的時候,是不是就可以找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索要幸福呢?顯然這做法很荒唐。
前段時間,央視熱播的老大的幸福里,那些弟弟妹妹們就犯了這樣一個荒唐的錯誤,因為至始至終他們說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給大哥幸福,要大哥幸福。
擁有財富的老二吉安對弟弟妹妹說:“我們把大哥接到北京,就是要給他幸福”。
渴望擁有愛情的老四對梅好說:“如果你真的認為他是個好人,那你就讓他幸福。”“大哥有我們安排的路,我們一定要讓他幸福。”
可笑!這“要”字說得何等輕松,似乎他們已經掌握了幸福的秘訣一般,可他們自己又有多少幸福的感覺呢?
吉平對愛他的小朱說:“我要的是保護,我喜歡音樂,卻不想為了生活到處教音樂”。這是她追求的幸福,可結果一樣在夏錦達那里碰一鼻子灰回來,痛不欲生;吉星為了他的別墅夢奔波勞碌,甚至拒絕做一個父親的權利,他對幸福的追求可謂執著了,但如果他的夢想實現了,就真的會幸福嗎?吉安倒是有吉星所夢想的別墅,可是他一樣不知幸福為何物。
他們都不懂幸福,自己也在苦苦尋求,他們口口聲聲說要給大哥幸福,并為大哥設計了看似很完美的幸福路線,結果反而是他們阻止了大哥追求幸福的步伐。
而對于幸福,老大有著自己最簡單的愿望:和喜歡的人好好過日子,為愛的人打拼。雖然最后他沒能和心愛的梅好走到一起,但我想他仍然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找到幸福感,因為他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幸福只是一種感覺,這要靠自己來體會。而梅好沒能嫁給自己喜歡的“老大”,也未必就一定不幸福,因為梅好也是個愿望簡單,容易滿足的人,嫁給夏錦達和嫁給老大她都一樣可以找到幸福的感覺,因為那種感覺一直在她心里,而不需要以某個人或者某件物為載體。換個角度來看,即使吉平做了她渴望的夏家兒媳婦,幸福也不會常伴她左右,因為她的幸福太物化,也太外化.她始終沒明白: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是自己的感覺,只能自己體會。
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卻迷惑了幾乎所有的紅塵男女,蕓蕓眾生。因為他們學不會滿足,學不會簡單。
【詢問幸福問誰要的文章】相關文章:
3.珍惜幸福的文章
4.幸福的老師文章
6.關于幸福的文章
7.文章:幸福的日子
8.感悟幸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