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的兒子與光鮮的母親精彩文章
晚報、晨報與時報等各散地擺在地上,一個大約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整個身子倚靠在橋的護攔上,十分羞怯地坐在報紙的后面的地下,前面圍有幾個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其中一個穿著雖然并不嬌艷,單從質地與大體的款式上看,有著另外一種“光鮮”的女人的話最多,她是他的母親。
顯然,這是一場有錢人帶著“欲壑難填”孩子到街頭體驗生活的一場正劇,但不管怎么樣,拿我們重慶人的話說:是搞起耍的。
這是一件事實發生的事。時間在三月五日午時左右,地點在重慶江北大灣橋面上。
當時街橋面上還有許多賣小菜和其它東西的人,行人也不少。為了讓大家能較清晰地想象其情景,我不得不先介紹這橋的特別設計:一半為車道,一半為人行道,人行道特別寬,兩面同時擺攤,中間還能留下三五個人,排起,甩起手走。所以小孩占一定位置,前面放在兩行八開的報,母親和其它人再站在報前面,對面有個攤,中間仍不阻礙行人。小孩賣報的位置大約在橋的中央。初春的太陽正懶洋洋地照在大地與每一個人的身上,一般都穿得較多,有的還沒脫掉厚實的冬裝。燥熱,而生蠕動,較快地圍起一堆的人。一位年輕的女土,不知出于好奇、好玩,還是別的什么原因,真掏出一元錢買下小孩的報紙。
說來,出現這樣的街頭景象,沒什么稀奇,自然,還有更多的,有過之而不及的'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與周圍。我認為,關鍵的不是說,這件事有多稀奇,是這樣做,有沒有這個必要?孩子畢竟只有五六歲,就是出現母親所說的,一天鬧著要乘飛機,要乘高鐵,要到這里玩,那里玩,也是非常正常的,就是要求更過,要這樣,或那樣的高檔玩具,也沒有超出一個仍處于發展期的孩子的正常心理要求,滿不滿足,能不能滿足是家長把握與家庭實際消費水平的事。沒有必要把他拉到大街,讓他接受如此深重的教育。
小孩子還算機靈,一眼就瞧見,并叫著,橋下也有人賣報,大人們開始不相信,后來確實看見,因車塞得嚴重,一個女孩正向司機們挨著推銷報紙。孩子的心意,不是說又出現了競爭的對手,而是想告訴母親,到處都有人賣報,我能賣掉?還是收攤罷。另外,別人問他報紙多少錢,他總不喜歡按照母親說的一元錢,而是說五角,母親認為他不會做生意,其實他還是想早點結束這場,不管是非常正確,還是搞起耍的游戲。
別人孩子,別人自己最清楚;別人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她自己的事。我有什么資格和權力去說三道四的,站了一陣后,我離開了。即使想到,也不愿意把這一情景完整地給拍攝下來。
一是真的不稀奇,更主要的,不想讓孩子更羞怯。
【賣報的兒子與光鮮的母親精彩文章】相關文章:
1.我陪兒子賣報作文
4.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5.兒子寫給母親的信
6.生命的精彩文章
8.平凡中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