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樂還給孩子文章1500字
教學如果唯考試是舉,很多孩子都很難從中獲得快樂,因為每個人都是因某次失意的考試而結束自己的學生時代,如果因此使他們帶著更多的惆悵與失望走向這個大社會、大時代中,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大缺失?
教育為什么?是為考試分數嗎?如果是這樣,每個人只要把課本知識熟記于心,便可功垂名成了,哪里需要什么學校?哪里需要教育法律法規來保駕護航?。然而,教育之目的遠不止為掌握一些課本知識,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學校的教育氛圍讓同學們體會到學習與做人的道理。“學無止境”。只有真正學會了學習的人,才有學不完的東西,用不完的好處,才有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長期以來,人們一再看重分數,追求一時的分數,甚至是唯分數而論,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教育的根本,給學校、老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影響著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對四面八方的升學、評比壓力,廣大師生表現得很是無奈與茫然。。
對于分數,大多數老師與家長的表現總是喜中有憂,憂中更有幾分傷心,而對于孩子來說,更多的喜憂并不為自己。在每一次考試之后,孩子們得到的不是鼓勵就是鞭策,即便有短暫的欣慰,接下來又將進入新的負重。誠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希望,但并不是每一個希望都能夢想成真,在眾多不切的期望與失望之間,我們的孩子卻承受了太多的本不該承受的壓力。。
有的孩子自入學的第一次考試開始便被判了“死刑”,自卑與壓抑從此相伴學涯,甚至終身,這種嚴酷的現象絕非個案,而且,每年因學習問題走上絕路的不在一二。。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育內部存在許多問題:辦學條件滯后,師資隊伍不健全,教育基礎及大環境不諧調……如何讓學生人人既學得好,又學得快樂,這種致高的教育境界在現實之中顯然是高不可攀。然而,作為承啟中華之繁榮昌盛的教育基礎大業,完全有權利有責任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完全有必要愛護好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曾幾何時,課外盡情游戲、玩耍中的孩子,有鬧不完的俏皮,無心的狂野,無拘無束,快樂奔放;而如今,沒完沒了的作業,無休止的補習、辦班,考級考證,競爭與壓力過早的刻畫在一張張稚嫩的臉上……難道這就是現代教育的進步?
曾幾何時,充滿童真、童趣,充滿夢幻的快樂童年,而今留下了緊張、疲憊、憔悴、惶恐的形影。這就是教育發展的成就嗎?
是不是高分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是不是高分之下的老師就是最好最好的老師?這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以成績論英雄”----這是一種極端消極的、片面的`、不負責任的教育思想,這是功利思想的宣揚與滲透,而這種思想卻在許多地方大張旗鼓的施行。一些有教育良知的人,不得不通過增大自己的工作,,延長工作時間(犧牲自身),通過對學生高強度的加壓,對家長加壓來贏得“好成績";而一些喪失教育道德的人,則通過作假、舞弊來取巧投機。因為只要有了高分你就是英雄,于是,學校、班級。、老師之間紛紛爭生源、爭指標,甚至搞欺瞞走偏門。如此,我們的學生豈能有健康、快樂成長的可能?!
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快樂帶回孩子的家-----這并不是一個簡單輕松的話題,卻是教育的本真。教育無理由制造緊張的氣氛和功利的思潮,這絕不僅僅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破壞了教育的原生態,這是現代教育的動蕩與浮躁……人需要健康成、快樂成長,這樣才會是社會的有用之人,否則,即便是一路高分的狀元學子也會沾染或多或少的歪邪與陋習,對社會也有一定的負面效應。
孩子是父母的,也是老師的,還是國家的;孩子是現在的種子,未來的希望,既屬于自己,更屬于社會。何不為孩子的學習上營造一個快樂成長的平臺呢?讓努力的孩子能攀登高峰,讓大多數孩子輕松的跨越,讓所有孩子都有滿足感、成就感,讓所有的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不斷的成長。這不正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嗎?!
把快樂還給孩子,讓快樂帶回孩子的家!
【把快樂還給孩子文章1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