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文章《春陽福》
四月的陽福,綠樹紅瓦,碧水藍天。落櫻飄蕩,春意昂然。
公路上的汽笛和農田上突突的農機聲,不時地在村落上空飄蕩著。忙人如熾的水田,鬧里取靜的高塔,百年滄桑的古屋古舍,鳥飛獸走的小山坡……無處不在散發著鄉村小鎮的獨特魅力。
環村連綿起伏的山峰披上了一件翡翠色的天衣,遠望去如一個個仙女駐足人間,飽覽勝景!山腳下高高低低的房子錯落有致的屹立著。世事變遷,滄海桑田,這些新老房子就是村子昨天、今天,明天變化的忠實見證者!一條不大不小的水泥路直通村子盡頭,昔日的碎石小路早已不見蹤影。但是人們還是記得它安躺在水泥路下,或許它正對著新路訴說著那過去的過去……路縫中,有些小草調皮的鉆了出來,對于身下的“水泥兄”免不了調侃下。誠然這些綠色精靈真的可愛。因為有了它們這路有才生氣!路邊的野花怒放著,那淡淡的香味使你不得不俯下身去,摘來拼命的嗅嗅。那香氣真的讓人心曠神怡!“路邊的野花不要采”真的做不到。人呀,對于生活中的“野花”又有幾人能“坐懷不亂”呢?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陶公筆下的“桃花源”,在這也能找到相應的影子。因為村里的年青人都到外面打工了,自然就剩下“黃發垂髫”了。老人看淡了一切,而小孩子又不深人世,“怡然自樂”也只有他們才能做這境界了。雞犬成群是村里的常態。它們終日無憂愁,世人又能與之相比快活?!久居石屎森林的城里人到這小住幾天,品山品水品美食,更品這里的樸實民風!你就會覺得“桃花源”就是這樣的真實而又容易得到了!
房前有井房后有樹是我們這的一特色。按堪輿學來說,門前有水錢財多,屋后有樹靠山硬!當然這一切都是美好的愿望罷了!說說這井吧。人們從早到晚都與它關系密切!每天天剛亮,勤勞的村民們就在井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洗漱、打水做飯……夕陽西下,人們又在這里洗手洗腳,這清澈的'井水不僅能洗掉塵埃。還能洗去一身的勞累。這樣,吃飯就更香了。
“呱呱……”幾聲蛙叫從池塘那傳到耳邊。放眼望去,只見個圓形的大池塘,水平如鏡。它有幾百年歷史了。是老祖宗留下的風水眼,老一輩人常說這是“聚寶盆”。因此,它與眾不同!它的周圍沒有一棵樹,只有青菜地。為什么會是這樣的風水格局了?傳說樹能左右水與天的交流。沒有它,村里的人才可以更好的與天神對話,更好的接納上天賜予的“福、祿、壽”。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也做也很高明,南方的青菜多喜陽,而這個地主四周空曠,剛好合這點,。又加上這里水源足,水源近,可以省去挑水澆園的功夫。由此可見,老祖宗是非常聰明與務實的!
一條長長的竹竿將這個圓池平分為二,幾百年一直都是這樣。每年冬天挖蓮藕時就換新的竹竿,當然是不用什么祭祀儀式的。至于為什么這樣,沒人知道!左邊的水深,水色清綠,水面干凈,藍天白云、日月星辰都在其中,而右邊水淺,長滿了綠綠的荷葉和小小的浮萍,你看不到一點水面。一年四季你只能在左邊看到天光云影。冬天來了,荷葉殘,浮萍盡,右邊的水卻早已干涸。多少來從未變過。村里的老人常說這是個陰陽池,左邊為陽,右邊為陰,陰陽合一則事事成!這寓意是十分明顯的,陰陽代表天地,天地都在這個村子里,自然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丁財兩旺、人才輩出了!
池塘向來不寂寞:春蛙鳴叫,燕子低飛;夏荷吐艷,群鴨嬉戲;秋月相照,鸕鶿輕唱;冬藕出浴,農民歡笑。風吹水面,漣漪不斷,如一個個年輪記錄著這喜樂年華,雨打荷葉,水珠跳躍,似一群群仙子歌頌著幸福生活!水面戲耍的鴨子,水中游玩的魚兒,岸邊采蓮的少女,還有那帥氣的阿哥,唱著那動聽的客家山歌……
陽福風光旖旎,但不必與江南水鄉爭高低。亦無須和繁華城市分秋色,因為它只屬于我們陽福人,這個入詩入畫的地方是我們每個陽福人溫暖的港灣!
【教學文章《春陽福》】相關文章:
1.狗福文章
2.吃虧是福文章
5.關于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