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母親情文章
首先要說明的是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討論繼母的是與非,而是想借此警示他人。
2000年,雖然爺爺奶奶,太爺爺都反對,但最終父親和母親還是離婚了。那年我十七歲,上高二。
自從高一第二學期我在學校外面租了房子,就很少回家了。那是一個周五下午,學校召開表彰大會,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我拿到獎勵,非常開心。放學時已經是傍晚,就從位于縣城的學校往農村的家里趕。那時,從縣城到我們村還沒有公交車,來往都是靠火三輪。
夕陽未落,天上已經可以看到許多的星星。路面凹凸不平,異常的顛簸。三輪車冒著黑煙,沿著盤旋的山路緩慢的攀爬著。路的兩旁都是高矮不一的灌木叢,葉子在夕陽的照耀下,微微泛著紅色。隨著傍晚的風,輕輕搖擺著。
車子在村口一停,我就飛奔著往家里跑去。進了院壩看到二樓燈火通明,有上很多人。在二樓陽臺上的太奶奶,看我到家了,把我叫上二樓,興奮的向我介紹繼母。我先是一怔,回過神來便陰著臉沒有吭聲,算是一種抗議吧。
家里很多人,除了叔叔嬸嬸還有很多鄰居,似乎都很高興的樣子。父親問我吃飯了沒,我答吃過了。然后放下書包就跑到一樓的廚房,自己做飯,一邊燒火一邊流淚。
聽到廚房的動靜,父親下樓,看到我在做飯,有點憤怒的說:“你不是吃過了嗎?”。我也沒有吭聲,用沉默對抗著。他也不在言語,回去招呼其他客人了。那是我第一次給自己煮飯,煮的面條,全都煮化了。在二樓的歡聲笑語里,我含著淚吃完了那碗面。
太奶奶下樓一直喊我上樓,我沒理她。心里還有些怨恨。太奶奶寵愛父親,父親覺得母親不好,她也不喜歡母親。二十多年的相處,都沒改變她對母親的看法,即使母親對她百依百順。她也不喜歡奶奶,覺得奶奶太過小氣。她也不喜歡爺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爺爺不是他親生的,她也是個繼母。
叔叔在不遠處重新修了房子后,太爺爺和太奶奶就一直住在叔叔那邊的一樓里。雖然和我家的房子連在一起。但他們很少過來,自己洗衣,自己做飯。名義上是父親贍養他們,但其實還是他們自己在照顧自己。那時他們已經八十多了。
整個下午我都呆在太爺爺的房間里,太爺爺看著我不停地嘆氣,不停罵著父親。我看到他悄悄的抹去眼角的淚水。誰又能理解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此刻的心情呢。
第二天一早,繼母喊我起來吃飯。這時才打量了她一下。四十多歲的女人,留得短發,五官還算端正。穿的干干凈凈,比母親時髦一些。但做的飯菜,確實不合我的胃口。吃了飯,我就跑去爺爺奶奶家,等到下午在爺爺家吃了飯,就坐車去了學校。
漸漸地,我也接受了這個現實,也慢慢的和繼母開始說話,她對我倒也客氣。但同時我發現繼母和鄰居們的關系卻越來越遠了。周圍的鄰居看不慣繼母,主要原因是她從來不勞動,這和母親二十多年沒日沒夜的勞動,形成了鮮明對比。身為農民不種地,在大家看來那就是另類。如果說不種地大家還能勉強接受,但繼母連一些簡單的蔬菜如蔥、蒜苗都要上街去買,這村民們是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也有鄰居開玩笑的對我說:“你看你姨(當地對繼母的稱呼),每次走路頭楊的八丈高,好像比別人都高一等一樣。”,我只能笑而不答。
也許是繼母也覺得鄰居們對她不熱情,她在村里也找到了一兩個自己的知己。這些人都是村里人不屑交往的對象。人以群分,此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繼母的享受主義,漸漸的惹怒了太奶奶。一個勞動了一輩子的老人,如何都不能接受一個放棄土地的人。但繼母依仗著父親,太奶奶也不能拿她怎么樣。太奶奶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個人在一樓做飯,絕不和父親、繼母一起吃。太奶奶和繼母的關系到底到了怎樣的地步,直到那天我才窺探一般。
那天也是周末,太奶奶看我回來,就上二樓來找我。剛在沙發上坐好,繼母就大喊太奶奶趕快下去,說太奶奶經常把煙灰落在沙發上,會把沙發燒了。太奶奶蹣跚著下樓,我趕緊扶著太奶奶下去。在太奶奶的臥室,太奶奶終于第一次向我打聽起母親。太奶奶呵斥了一輩子人,現在被人呵斥,估計她當初怎么也沒想到吧。看著太奶奶滿是皺紋的臉,和滿頭的白發以及越來越佝僂的身軀,以往對太奶奶的怨氣,這一刻消失的干干凈凈。
一年多以后,繼母的孩子出生。滿月后,父親要出去打工,繼母說什么也不讓走,堅持讓父親給她請個保姆,不然她帶不了孩子。那天晚上,太奶奶徹底爆發了,在一樓扯著嗓子罵了起來,連父親一起罵,整個村子都能聽到。繼母和父親躲在房間里,不敢吭聲。
太奶奶就在那里扯著嗓子罵,鄰居都沒人來勸。直到村上一個長輩前來勸太奶奶,太奶奶也罵不動了,才停下來。父親也下來看太奶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淚流滿面,我不清楚父親為什么哭,大概是沒想到自己淪落至此吧,當初他可是聞名全村的人物呀。
又過了幾年,九十歲的太奶奶去世了,父親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人。在太奶奶的墳前他我第二次看到他哭,那么大聲,完全不顧形象,像個孩子那樣嚎嚎大哭。聽鄰居和爺爺、奶奶講,太奶奶躺床上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父親每周回家都要給太奶奶洗臟衣服,也有人聽到父親和繼母打架,但過后似乎沒什么變化。
太奶奶去世后,整個院落就剩繼母一個人呆著孩子生活,到也平靜。只是門口那兩棵近百年的核桃樹,有一棵已經死去,剩下的那棵也有些枝干開始干枯。
爺爺奶奶和叔叔生活在一起,離我家不到五十米遠,自從父親離婚后,爺爺和奶奶基本都沒來過我們家。即使爺爺奶奶對繼母不喜歡,但不生活在一起也互不干涉。
有天繼母在爺爺奶奶面前抱怨,說姑姑的孩子不該離婚怎么的,爺爺怒懟她說“你不也是離了婚的”。繼母當時沒說什么,悻悻的離開了。但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就跑到爺爺門前大聲辱罵,罵聲不堪入耳。接下來三天都是如此,爺爺給父親打電話,父親遠在外地也無濟于事。當時爺爺已經七十多了,在村里也是德高望重,而父親的不作為,氣的爺爺老淚橫流,把奶奶氣的一病不起。幾個姑姑回家聽說此事,鬧著要去找繼母打架,都被爺爺奶奶制止了。自此繼母在村子上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大學的四年,我的學費都是助學貸款,每月只有四百生活費,這還包括每次回家的路費。父親吃住都在單位,每月有近四千的工資。每次寒暑假回家,繼母都要向我訴苦,說錢不夠用。
上班后,每天都沉浸在解脫的幸福中。沒日沒夜的玩游戲,聚餐、K歌。周末和同事一起到處去玩。每月把工資用的干干凈凈,也一點不心疼。完全忘記了,在深山的那頭還有一個家。直到一天,父親打來電話,呵斥我為什么這么久不給家里打電話。我才覺得確實有點久了。
2009年,我和未婚妻準備買房。父親聽說后,偷偷給我匯來兩萬塊錢,讓我不要告訴其他人。我也曾聽家里人親戚說起,在我上大學時,繼母就說父親將錢都用在我身上,將來她的孩子怎么辦。本以為這話是道聽途說,現在看來父親也是有苦難言吧。我開始為父親悲哀起來,也改變了以往對父親的冷漠。父親說等房子裝修好了,就和爺爺一起來看看。
2010年國慶剛過沒多久,父親突然心肌梗塞去世了,那年他剛過58歲。等我從外地趕回去的時候,父親已經靜靜的躺在冰冷的水晶棺里。那晚親戚都回賓館睡覺了,繼母也走了,只有我一人在醫院的太平間陪著父親。靜,那是從來沒有過的`靜。每一個微小的響動,都讓我心驚膽戰。
第二天帶著父親的遺體回到老家,父親單位給了幾萬賠償金,在親戚和村領導的見證下,我悉數交給繼母,加上平時父親的積蓄,只要她勤儉持家應該是足夠她將孩子撫養成人。父親去世后,除了堂弟結婚回過一次老家。直到2013年再也沒回去過。這幾年她是怎么過的,就再也沒過問過。只是偶爾從親戚那里得知一些她和孩子的消息。
2013年春天,突然接到叔叔電話,繼母喝藥自殺了。村里所有人都驚訝不已,我則因為妻子即將臨產而未能回去。
在父親三周年忌日的時候,我才回去一次。
這幾年這座孤山上就添了兩座新墳,一座是父親的,另一座是繼母的墳。父親的墳縱然簡陋但也有墓有碑。而繼母只有一個大大的土堆,幾塊石頭磊成一個墳頭。才幾個月荒草已經長滿。墳上的花圈還在,五色的紙花已經被雨水打的稀爛。
一切恩怨現在都已經隨著繼母的辭世而結束。望著父親和繼母的墳,我忍不住眼淚就留了下來。昔日似乎還在眼前,而現在他們卻都已長眠地下,孤獨的睡在著荒山蔓草間。
假期結束我不得不再次離家,我鎖上門的那一刻,眼淚又流了下來。昔日門庭若市,今日卻人去樓空。偌大的院落雜草已經開始生長,院子的圍墻有一處已經坍塌。然而那棵即將死去的大核桃樹,又開始枝繁葉茂,煥發出生機。
人的一生多么難以捉摸,此刻無需去評論父輩們的對與錯,只能汲取他們的教訓。讓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能生活在幸福之中。
【繼母親情文章】相關文章:
1.我的繼母文章
2.繼母情節精選文章
3.繼母隨筆
5.感悟親情文章
6.初中親情文章
7.奶奶親情文章
8.庇護親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