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要走的那天早上文章
當我要走的那天早上,我看到年老的父親,年老的模樣,臉上深深的皺紋,父親靜靜的吃著東西,眼淚不停的往下流淌,我看到這場景,心里感到特別心酸。人們常常說的,老淚縱橫,就活脫脫的出現在我的面前。
父親雖然已走了十三年了,我也十分懷念他,父親雖然不偉岸,但他堅強,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他必然是出身在二十年代的'人。
我寫父親是為了懷念父親,警示我們的后代,希望他們要學會堅強,不要忘記過去,珍惜現人生,奮發向上。
時間到了文革,我十三歲多,他比我高一年級,也大概是十四五歲吧,那時我們更懂事了,接觸的時間更多了,雖然文革有派性,但是我們的友誼沒有被派性分開。
68年下半年,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運動,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只要上了初中,誰也沒有辦法逃避。他剛上初二,我小學畢業上初一,他就到農村當知青去了,他年紀那么小,個子也不高,我當時感到高興嗎,還是同情,還是無奈嗎,不能確定,心里很糾結。
那年的初冬,天,慢慢的冷起來了,他從農村回到了家,他向我談起了他的知青生活,我很好奇,也想去看一看,經過父親和母親的同意,那天早上我和他,還有我們巷子的另外幾個知青,徒步背著行李,走到他所在的生產隊,一看,老式的房屋、漆黑的墻壁,簡單的床,還有農具,自己煮飯的鍋灶。看到當時的情景,我心里特別心酸。
【當我要走的那天早上文章】相關文章:
1.每當我散步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