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活動暢想曲文章
假期里,孩子們告別空調房間“人造凉”的舒適,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走進大山,酣享盛夏上蒸下煮的“自然熱”。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現在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經歷吃吃苦、受受累的過程,這樣有助于培養孩子自強不息的品質。參加“匯智'悠'學”露營活動,目的就是要“增益其所不能”,文明其行為,健康其體魄,拓寬視野,純凈心靈,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家長大多帶的自動帳篷,搭建起來非常方便。只有幾頂簡易帳篷,自動化程度稍低一些,搭建過程更適宜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與合作意識。我找到帳篷的主人正煒和子巖同學,讓他們分別擔任隊長,另外他們還有權自主選擇三位同學作為“戰友”。很快兩支參賽戰隊組建成功,一場搭建帳篷的比賽箭在弦上,即將開始。
同學們聞訊趕來,觀看他們緊張地做賽前準備。他們先要一起把之前搭好的帳篷慢慢拆開,恢復到剛從包里取出來的樣子,然后放到各自比賽的指定區域。兩隊隊友都竊竊私語,商議各自戰隊的名稱、口號,以及隊友的分工安排。
我和同學們一起倒數10個數,宣布“搭建帳篷”比賽開始的話音剛剛落下,兩隊幾乎同時開始了組建工作,進入比賽狀態。同學們為參賽小伙伴熱情地加油助威,家長們比參賽選手還要緊張,他們不停地用手機拍著照,錄著像,場下氣氛的緊張程度絕不亞于賽場上。
子巖率領的`“團結戰隊”,按照賽前的分工,各負其責。小平和小慧負責將帳篷拉開;銘銘負責將一根根短桿,用彈力繩連成堅固的支架;隊長負責將支架穿進帳篷的套扣里,然后一個扣一個扣的逐一用細繩固定好。
“奮勇戰隊”正煒掛帥,麾下小龍、秀霖和茂渲三員猛將,一邊搭建帳篷,一邊相互提醒帳篷入口要背風。他們將采用內撐外披式方法,先用支架撐起內帳,然后再將防水外帳披上,最后實施固定。支架連接繩脫落,場上出現了意外情況,現場氛圍頓時緊張起來。隊員們研究著可能的解決辦法,并且不斷在操作實踐中驗證。
再回頭看“團結戰隊”,隊員們時而各負其責,時而團結協作,帳篷搭建過程比較流暢,齊心協力勝利在望了。隨著“團結”隊員一陣勝利的歡呼,“團結一心,戰無不勝!”是那樣的真實與純粹,他們取得了本場比賽的勝利,同學們的激動難以言表。
“奮勇戰隊”的同學們,正嘗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他們遇到的麻煩。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搭建工作還是毫無進展,我為“奮勇戰隊”捏了一把汗,他們會選擇放棄比賽嗎?他們還能堅持到底嗎?我只知道,場上局面自己左右不了了,一切都有發生的機會。
“團結戰隊”歡慶勝利符合常情。正在大家都為“奮勇戰隊”擔心的時候,小平同學向他的小伙伴提議,幫助“奮勇隊”完成接下來的搭建任務。當時在場的同學、家長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相信絕不會只有我被孩子們的選擇與表現震撼了吧?比賽的結果已經不再重要。
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子巖同學代表“團結隊”發表獲獎感言,“要相信自己,相信團隊的力量!團結一心就能獲得勝利!”
“奮勇隊”隊長正煒同學也發表了參賽感言,“比賽中遇到困難,大家著急但沒有慌張,我們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堅持到底,我們絕不輕言放棄!謝謝冠軍隊同學們對我們的幫助!”
當現場采訪“團結隊”,為什么會選擇幫助“奮勇隊”?他們可是競爭對手啊?只聽到異口同聲地回答,“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子巖隊長動情地說,“他們不僅是對手,更是我們的同學。”
同學們的出色表現,遠遠超越了比賽本身,同學們對于競爭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這一切,在課堂上難以發生,難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