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高年段閱讀目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可見,高年段閱讀教學課中不可忽視"領會文章表達方法"的指導。但如何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作特點、表現手法),我卻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法。《愛之鏈》在寫作上有兩個特點值得借鑒: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二是文章內容注意了前后呼應,渾然一體。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后,我很直接的提出了:“文章我們學習完了,它有兩個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二是文章內容注意了前后呼應,渾然一體。”接著在黑板上板書:寫作特點一(略,同上)二(略,同上)。學生低頭猛做筆記,并沒有做出積極的思考,沒有想著要去回頭看看文章再揣摩一下。我只好提示:“請同學們看看書本,找找哪些地方是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都答是關于喬依修車的相關段落,特別是第四自然段修車時的具體描寫。“能說說為什么嗎?”沒有人作聲,看來我的這個問題讓學生很難回答。最后,只好我自己作答。由于時間關系(下課了),第二個寫作特點也沒有能來得及和學生討論。
顯然,課堂最后的寫作特點指導是失敗的:1、提出的問題太直接,沒有結合課文,就著上課文的時候順學而導。2、教學機智不夠,不知道在當時學生“不作聲”的情況下,從其他角度去引導學生,來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3、等待的耐心不夠,特別容易促成學生今后習慣性等答案的心理。
如果要順學而導的話,是不是就該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一個故事(喬依將愛傳遞給老婦人)的這個教學環節中,對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加入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提煉性、指向性評價,并且在總結人物品質時一道的總結寫法特點:
1、一起來讀讀第一個故事,覺得喬依是個怎樣的人?請將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2、故事發生在怎樣的天氣?喬依的心情如何?
3、回家路上喬依遇到了什么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抓細節描寫)
引導:
(1)喬依發現老婦人就下車了,他可以不車卻為何下車?(師評價:你從動作描寫中知道了……)
(2)喬依發現老婦人緊張,完全可以不理會直接修車,卻為何又要去安慰了老婦人?(師評價:你從神態描寫中知道了……)
(3)通過文中喬依修車狀態的描寫,你能想象當時修車的情景嗎?(師評價:你從動作描寫中知道了……)
(4)老婦人給錢時,當時的喬依需要錢嗎?能接受錢嗎?(理解:愣 天經地義)(師評價:你從心理描寫中知道……)
最后再給學生總結:我們通過找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等句子就能感受到家境貧寒的喬依是真心誠意、無私的樂于助人,他把友愛互助的溫暖送給了一位陌生人。而文章就是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這正是文章的一大寫作特點。
【如何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