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河畔那抹緋紅文章
“古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人都說最好的游覽揚州的時節應在煙花三月。那時煙花爛漫,煙柳層疊。美麗的玉樹瓊花,皎潔的溪橋朗月,綻顯出隋風唐韻。二十四橋之畔,看江邊紅芍,聽玉人弄簫,何等的愜意文章!
可惜,我去的不是時候,卻又更是時候。曾經那么近距離得欣賞過彼岸花。不是煙花三月,沒有騎鶴,更沒有腰纏十萬貫。而是在一個叫做秋彼岸的日子里,蕩舟十里瘦西湖,漫步蜿蜒的煙柳畫橋。不經意間,與緋紅的彼岸花邂逅。翠綠的莖稈上艷麗的花朵,盛開出一個秋天的爛漫。真的沒有葉,只有花。這花,在當地被稱為“龍爪花”。有人說這花其實就是荼靡。原因是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只是那傷痕卻永不痊愈了,一一成為胎記,在往生的路上,如蓮花開落,使你可以辨認。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因為被這花苦苦的糾纏著大腦,讓我淡漠了二十四橋煙柳、淡漠了瘦西湖畔的舫舟、淡漠了個園的碧竹成嶂、淡漠了風云白塔。滿腦子里思忖的是忘川、彼岸花、荼靡;是因果、是輪回、是人世間最難解的謎底。
三途河邊,忘川之畔,美麗的彼岸花崢嶸了千年的`繁華。傳說中忘川是冥界的一條河,相傳忘川深處,住著一位長須的老者——他是監管世間輪回的仙人。死去的靈魂經過忘川,就可以重返世間,獲得新生。當然,他們要飲下忘川的泉水,將前世的哀樂情愁全部忘卻,曾經的一切都成為過眼云煙。
忘川——在打字的時候,出來最多的是“望穿”這一個詞條。我覺得忘川就應該是“望穿”。望穿秋水、望穿雙眼都代表了思念的意思。忘川就是忘卻就是忘情,既然有一個人被逼無奈,要飲卻孟婆湯去忘卻,自然絕望中,雙眼望穿,期盼來世的相逢和重見都成為奢談。雙眼就在那剎那間,一汪秋水破壁而出,從此陌路相隔,縱來世重逢亦是枉然。
佛說彼岸,無生無死、無苦無悲、無欲無求,是忘記悲苦的極樂世界。彼岸有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無莖無葉,絢爛緋紅。見此花者,一切惡自去除。此花名為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佛經上說:“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相傳此花只開于黃泉,一般認為是只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彼岸有多遠?我不知道!在佛的法喻中,彼岸就是理想之岸,就是涅磐之岸。隔岸看花,花更香艷。彼岸之花究竟比此岸之花絢麗多少,只有看花人知道。設若,一路走過去,走到彼岸花之間,驀然回首,彼岸原來又回到了剛剛跨越的河的那一邊。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彼岸花是不是荼靡,我們不去管她。人生一路走來,處處是風景、處處是彼岸花。哪里的彼岸花最能入心,只有心知道。所以,我寫道:
彼岸花開彼岸香,
花到荼靡是悵惘。
一生紅艷一生苦,
千年花葉千年傷。
離散忍顧忘川淚。
輪回豈怕魂靈亡。
三途河畔輕輕喚,
相顧恍然隔世長。
【忘川河畔那抹緋紅文章】相關文章:
1.再會那抹星光文章
2.忘川散文
4.忘川的高二作文
5.飲盡忘川的作文
6.我沒有忘經典文章
7.眼底的那抹溫軟
8.那抹綠色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