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負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文章
這是值得記錄的一周,兩個重大活動如期舉行。
周三下午“尚美好學堂”建設研討會舉行,全體教師以及兄弟學校的同行參加,教育局、教研室的主要領導到會指導。周四,學校首屆成長“嘉年華”舉行,孩子們度過了豐富而又意義的一天。這么多短的時間內組織這樣兩個大型活動,成效理想,實屬不易。期間,每一位參與者都付出了努力,累并成長著。讓教育真實地發生不能停留在想象中,做一點是一點,一點點匯聚成孩子的明天。
在學期初,學校在班子會上就明確了成長嘉年華的活動設計思路:以兒童為中心,充分發揮學校空間優勢,將單一的文藝演出變成課程的匯報展示。嘉年華指向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娛樂,還是對學校課程的深化。嘉年華的主題是“成長”,如何讓孩子們感受成長的力量?如何助力他們有新的成長?如何帶給孩子心靈的指引?如何最大限度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滋味……把孩子放在學校中央——每一個活動都要有這樣的價值取向。學校的班子成員反復商討,一個個接地氣的點子冒了出來,把活動變得更為可視化。我們都像導演一樣在腦海里畫了一幅圖,又樂此不疲地各自去準備、去設計、去組織、去溝通……每一個活動的背后是大家的辛苦付出,凝聚著大家的智慧與思考。每一個細節一再推敲,每一個想法一再論證,每一個準備一再落實,就是這樣一種主人翁的精神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尚美課堂”建設研討活動本沒有在計劃之內。綜合好學堂建設的推動狀況,學校考慮要走一段總結一段,讓專家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在推行找亮點活動之后,依托大教研活動,我們的老師已經在發生質的變化: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更加有教學研究的意識,更能夠喜歡團隊的協作發展。學校在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也有了初步的行動路線,基于學校實際的路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次尚美好學堂建設研討活動是水到渠成,也是借勢而為。通過自我加壓,將學校的工作再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一個人如果處在消極的狀態,成長就無從發生;一個學校如果處在故步自封的狀態,發展就是一場幻夢。學校發展的核心在于教師的成長。幫助教師呈現螺旋式地上升,學校也會更有發展的潛力。學校是需要依靠成全教師來實現辦學跨越的。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都要有定期總結提煉的意識,將所造的事情進行梳理,尋找到進步的關鍵因素。
尚美好學堂建設是一場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課堂革命。兩條腿走路的想法將理想與現實緊密的對接起來,老師們研究有盼頭,學校規劃有準頭。用最民間的方式引發課堂教學的變革——基于問題,基于教學環節的再造,讓每個老師在舒展的精神狀態下漸漸實現教學的改進。我們的推進路徑是基于學校實際的選擇,扎實研究,落到課堂,提升學力,彼此成全。生命化課堂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位老師在工作中都需要貢獻智慧。
兩個活動中,我深切感受到老師們的敬業和孩子們的精彩。
好課堂研討的現場,王媛媛老師和一年級的'孩子們彬彬有禮,各項好習慣在課堂上都做得很到位。越是細節的地方越能表現出教師的素養,我看到王老師在孩子們中間巡視。每個表情都帶著欣賞與激勵,每個輕輕的動作都在提醒、糾正。現場研討的老師們生成性的回答很有感染力,思考是每位老師的特質,她們在研討中生發出來的諸多觀點都值得記錄、品味。
在嘉年華的現場,老師們走到孩子們中間,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還是引導者。不管是哪一種角色,始終都在做教育,都在以教育的眼光來審視活動的開展。克服種種困難,我們把孩子們引領到不同的場景中,體驗中感受成長的力量。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是發自內心的釋放。多年以后,你或許會明白在日益緊張的校園里,今天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還是要給孩子情感的愉悅,也帶給孩子更為豐富的成長課程。
雖然忙碌,但我們從未放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自己的一種辜負。
【不辜負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