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是我們每個人的出路感動文章
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有多少人能像文中那樣給別人寬恕呢?
肇事者必須擔責,這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一個規則。然而,日前發生在湖南臨澧縣的一件事卻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一名12歲的小男孩騎車撞倒了一位老人,致其重傷并最終不治身亡,而老人的子女卻沒有追究男孩及其家人的任何責任,在將老人安葬后,選擇了悄然離開。離開時還特意叮囑男孩的母親:“千萬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孩子,孩子以后的人生路還很長。”
肇事的12歲男孩叫小喬。2014年6月20日下午,他與幾個小伙伴相約出去打籃球。晚上8點半了,還不見小喬回家來吃飯,這不免讓母親馬艷有點著急。正在這時,馬艷卻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電話里兒子哭泣著告訴她:“媽媽,我撞人了,撞到了一個老爺爺。”馬艷頓時感到一陣發懵,但還是提醒自己先穩住神,問兒子到底怎么回事。兒子依然哭泣著說,他騎車時不小心撞上了前面一個老爺爺,他也摔倒了,站起來后,看到老爺爺也倒在地上了,是一個好心的阿姨將手機借給他,他才打電話的。之后,那個阿姨還陪他將老爺爺送到了醫院。
馬艷立即趕到了救治老人的醫院。陪兒子送老人的另一位好心人葉發祥告訴馬艷,說他認識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今年67歲,本來與子女在長沙居住,這次是回老家臨澧與幾位老戰友聚會,這天吃過晚飯后在路上散步時,被小喬不小心撞倒了。“孩子騎車撞上老人時,我就在不遠處,聽到呼聲后,我就馬上趕到現場,發現老人已經神志模糊,后來嘴角開始流血,就叫120將老人送到了醫院。”
老人的子女也在當晚趕到了醫院,遺憾的是雖經全力搶救,老人卻因傷勢過重于當晚去世。
獲悉老人去世的消息后,馬艷的第一感覺“就像掉進了地獄一樣,一切都變得暗淡無光了,難以言說的恐懼感緊緊攫住了我的心”。
很快,老人的子女就將父親送到了殯儀館。雖然馬艷擔心會遭到老人子女的刁難,但還是在父親的陪同下去了殯儀館,她要向老人的子女賠罪。令馬艷意外的是,老人的子女不僅不責怪她一句,而且反過來安慰她:“這樣的事是誰也不愿看到的,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也不要有任何思想負擔,現在首先要先照看好孩子,他還小,可不能被嚇著了,應該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給他好好疏導疏導。”聽到這些話的那一刻,馬艷情不自禁抱著老人的子女淚如雨下。
馬艷無法接受這樣的“懲罰”,她在老人靈前守了一天一夜,對老人的子女說:“你們這樣大度,讓我的良心上過不去,就算是把房子賣了,我也希望能夠補償你們。”但老人的'子女不僅始終沒有說一句哪怕是抱怨的話,還竭力安慰她:“我們也了解了一些你的情況,知道孩子出生不久他爸爸就去世了,你帶著孩子不容易。你放心,什么費用都不要你們母子承擔,當然也包括喪葬費。”老人子女的寬容和大度讓馬艷真不知該怎樣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只是反復說:“等孩子大了,我會把這一切都告訴他,并在以后每年的清明和春節,都要去給老人上香。”
辦完父親的后事,臨走時老人的子女再次叮囑馬艷:“孩子以后的路還很長,千萬不要把我父親的死訊告訴他。他如果問起來,就說老爺子到很遠的地方治傷去了,不要讓孩子的身心受到任何影響。”
馬艷對媒體說:“老人的子女從此再沒有找過我,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說了,我對他們的感懷無以言表,就像從地獄又回到了天堂。”
老人的子女在悲慟之外沒有追責、沒有抱怨,甚至還主動為肇事孩子的將來著想。他們以“不可思議”的做法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寬恕課,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在靈魂深處感到深深的震撼;而小男孩的母親發自內心的內疚和感激,也讓人們真切地體會到寬恕與大愛的力量……整個事件美好得就像是圣經里的故事,每個字都讓人震驚,每句話都讓人重新思考何為價值底線。
有媒體評論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們無意以事外之心去要求受害者家屬都去效仿,也不齒于用常人難以企及的道德去綁架他人,可是在轉型和急需道德重建的中國,我們必須要為這些用大愛寬恕的人點一個大寫的贊,因為在這個戾氣漸重的社會里,我們太需要這種品質,以及故事里的這些人。
【寬恕是我們每個人的出路感動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