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綜述文章
記敘某個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某個具體的事件或場面,這樣的文章叫記敘文。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是記敘文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記敘文的六要素。記敘文必須有貫串全文、將材料串聯起來的線索,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某種思想感情等。記敘文在表達方式上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議論和抒情不應該超過文章的三分之一。敘述的方法有順敘、倒敘、插敘和平敘。記敘文的語言要形象生動,要有畫面感,文句有表現力。
記敘文的寫作基本對策:①將題目演繹成一個故事;②用故事表達一種思想,③將思想蘊涵在描寫之中。記敘文寫作的標準:①有一個鮮明深刻的主題;②有一個波瀾起伏的故事;③有一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④有一兩處生動的細節、場面描寫。
記敘文還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記敘文常從熟悉的人和事中取材,從日常生活小事中發現深邃的內涵,常常采用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寫法。記敘文的素材往往是小人物、小景物、小事件、小場面、小感情等,但表達的可能是人生意義、社會問題、生活哲理等大主題。它追求從小處著筆,而從大處著意;切入的角度很小,但是主題開掘地很深。有生活才有分數!機智的考生能從“人人心中有”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出“個個筆下無”的故事。因此,考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善于觀察、思考,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要善于選取那些平凡卻能承載深厚主題的小材料來寫作。
二、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
情感是記敘文的血液。要選擇那些感人的素材。題材首先要感動了作者自己,其次才能感動讀者。考生可以通過敘述艱辛的生活、至深的感情經歷、細膩的心情故事來表達自己對身邊人和物的感恩、贊美、歉疚、追悔等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密的《陳情表》向我們講述他出生才六個月父親就不幸去世,四歲時母親又改嫁,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生活遭遇。文章寫得悲愴動人,作者對祖母的孝行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
記敘文的生命是感情真摯。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寫真人真事、親身經歷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摯,最易寫出動情點。不能杜撰聳人聽聞的悲劇,騙取閱卷者的同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贏得讀者的共鳴。虛情假意、矯情做作的文章只會讓人生厭。
三、文似看山不喜平,半碗水里造漩渦
平淡的作文沒人愛看,情節波瀾起伏才能吸引人。考場作文平鋪直敘等于做別人的陪襯品。一方面可以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復雜來寫出波瀾!另一方面,面對并不復雜的材料,面對并不曲折的事情,考生可以運用技法掀起波瀾,如通過懸念法、誤會法、巧合法、抑揚法、蓄勢法等來增加情節的波瀾。
情節曲折首先要做到符合生活實際,不能太離奇。太離奇了不貼近生活現實,一看就是假的,讀者馬上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情節的發展要出人意料而又必須在情理之中,情節的波瀾是為表達主題、表現人物服務的,不能為追求情節曲折而穿鑿附會。
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的視角,有不一樣的感受。從敘述人稱來看,記敘文經常采用的視角主要有三個:1.“我”的視角(即第一人稱),以當事人的視角來記敘,所記敘的都是“我”(或“我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從作者方面來說,它更便于直接抒情,容易寫出“我”的心理活動,給閱卷者真實、親切的感受。“我”在文中一般是主要人物,也有做線索人物的`,如魯迅《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小伙計、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侄兒若瑟夫就是線索人物。但也有局限性,即所寫的內容不能超出“我”耳聞目睹的范圍,所以不便于廣泛地反映現實生活。2.局外人的視角(即第三人稱的視角,是一個全知全能的視角)。從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事物,用旁觀者的口吻,將“他”或“她”的經歷和事情的變化過程告訴讀者。這樣寫的好處是敘述冷靜、客觀、靈活,不受時空限制,方便場景轉換;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么親切、自然、真實。3.“你”的視角(即第二人稱)。通篇以“你”的見聞、經歷為主線展開敘述,成呼告對話之勢,便于直接傾訴內心激蕩的感情,展開面對面的感情交流。另外,用第二人稱寫物還具有擬人效果,能將物寫活,賦予其人的情感。
用第一人稱寫自己的經歷,用第三人稱寫別人的故事,這些屬于習慣視角,但如果用第三人稱來寫“我”,那樣就與眾不同了。大家習慣用人稱視角去寫人,你如果用它去寫物,這就是出新。大家習慣用人的視角去寫物,假如用物的視角去寫人,這也是出新。
五、借描寫鮮活人物,于細微處見精神
除了通過對具體事情的敘述表現人物外,記敘文中人物的描寫方法還有很多,主要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綜合運用這些描寫方法,可以使人物豐滿傳神,形象逼真。寫人物除了大筆勾勒外,還有工筆細描。抓住人物的肖像細節、言行細節、心理細節等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細節雖小,卻能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可以凸顯人物的精神。
六、借場面描寫和景物描寫烘云托月
記敘文就是由一個個場面構成的,場面描寫有三個要素:地點、人物、事件。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描寫往往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人敘事。如周立波的小說《暴風驟雨》中描寫分牲口的場面,有宏觀描寫:“院子當中擺著一張長方桌子”“人們涌上來,圍住桌子”。有微觀描寫:郭全海、老孫頭、老田頭等人的表現。
景物描寫屬于環境描寫,常具有交代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作用。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不僅可以以片段的形式出現,而且可以獨立成文。
對于生活積淀豐富,長于形象思維,富于想象能力,善于構思故事的考生來說;對于看到作文題目,能迅速喚醒自己的一段特有的生活積累,激起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考生來說,記敘文是在高考寫作時比較理想的選擇。江蘇作文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特別提倡考生寫記敘文,他指出:“100個考生寫議論文,有一篇‘優秀’就算不錯;而100個考生寫記敘文,往往會有三四篇‘優秀’!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體如此。高考學生應當以寫記敘文為主!”
考生選擇記敘文有三大優勢:一是素材優勢。考生擁有18年的人生閱歷、12年的讀書經歷、多情善感的青春;那些生動新鮮、原汁原味的有關“90后”生活的文章,往往能使人越讀越有興致,越讀越有趣味。有生活才有分數。自己的經歷、生活是最好的材料倉庫,而寫自己的生活最能凸顯個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價值。二是視角獨特。青少年的視角往往能發現許多成人不容易看到的東西,能給閱卷者以新鮮感,閱卷都都是成年人,對青少年眼中的生活充滿好奇。三是情感優勢。青少年思想單純,情感真摯、豐富,心中充滿真善美,筆下流淌的都是高中生尤其是身在高三的喜怒哀樂。
當然,高中生寫記敘文,宜寫復雜的記敘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記敘的水平上。
【記敘文的綜述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