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民族服飾文化文章
說起黎族的民族文化,總有道不完的歷史與傳承,特別是黎族服飾文化——因為它們皆源于自然。
黎族服飾的生態原料主要利用海島上的棉、麻、木棉等原料織縫而成。過去,黎族服飾的絕大大部分是自紡、自織、自染、自縫的,其染料以采集植物為主,礦物為輔。黎族的踞織腰機是黎族婦女織布的主要工具,織布時穿著藤腰帶,用雙足踩織機經線木棍,席地坐著織布,稱:腳控經線,手操緯線。
黎族服飾的重要工藝
黎族服飾的刺繡是其服飾的另一重要工藝,也叫黎錦或黎繡,主要用在筒裙、花被和巾帽上。黎族的刺繡歷史悠久,艷麗多彩,久負盛名。
宋代周去非寫到黎族刺繡時稱:“裙皆吉貝,五色燦然”。刺繡方法有:綜桿提花、通經斷緯桃花、經絲先扎染再織緯、或夾鳥雀羽毛作局部裝飾等。黎繡針法非常多,有直針、扭針、珠針、鋪針、切針等。花紋多以抽象的人物、動物、植物、吉祥文字等,這種圖案繡方法在黎族地區較為普遍。
黎錦最初是為了穿著耐磨耐用和避寒的實用功能需求而產生的,后來才逐漸演變成裝飾。刺繡的.布局還有另一種作用,即為宗教和區分各支系部落的標志。黎族服飾體現了南太平洋區域服飾文化的特點。黎族共有五個支系,各支系間服飾明顯不同。
黎族服飾之婦女服飾
黎族婦女服飾,主要有上衣下裙和頭巾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都織繡著精致的花紋圖案。上衣有直領、無領、無鈕對襟衫或者貫頭衣。貫頭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織的布料縫成,適于刺繡加工,故衣襟多是繡花。
女裙,我們稱之為筒裙,通常由裙頭、裙身帶、裙腰、裙身和裙尾縫合而成,但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由于各幅都是單獨織成,因而適合于織花、繡花和加工,所以筒裙花紋圖案比較多,復雜。有些筒裙為了突出花紋圖案,又在沿邊加繡補充,提高圖案色彩,故稱為“牽”。婦女筒裙,由于織花的經緯密度高,大大加強了筒裙的牽度,因而經久耐穿,又具有特色。
黎族服飾的色彩與款式
在色彩上,黎族服飾一般以黑、紅、藍為主,間配黃、白等顏色。“黑”代表著土地,代表著禾苗發青發黑,也就代表著生命和力量,而一切邪惡污穢也出于黑暗止于黑暗,因此黑也意味著避兇趨吉。
黎族服飾的款式與顏色比較多變與鮮艷,有對襟與偏襟、直領與圓領,有紐與無紐之別,上衣也有綴以貝殼、銅線、穿珠等飾品,來加強聲色效果,同時顯示財富。
在黎族服飾文化中,是經常把“美”與“女性”聯系在一起的,這充分體現了黎族人的社會性別觀。與其他民族相比,黎族也認為女性應該是美的化身,但這種美不是那種猥褻女性的美,而是“善”的外在表現。
【黎族民族服飾文化文章】相關文章:
4.高考文章勵志文章
5.銷售文章勵志文章
6.夢想文章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