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后感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培根隨筆讀后感1
寒假期間,我細細品讀了《培根隨筆》,雖只讀了一半,卻早已深有感悟。
培根是本書的作者,他是十六、十七世紀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培根隨筆》并非是他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社會觀察后而得出的總結。書中對當時社會種種問題均有著深刻的論述。培根深刻的思想體現在當時那個時代的思考,同時又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鏡子。
本書分為《論真理》、《論逆境》、《論美》等50篇論文。在《論真理》中培根說:”站在高處遙看顛簸于海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壘中遙看激戰中的戰場也是愉快的,但是沒有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后俯瞰來路上的層層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的了!斑@句話就告訴了我們攀登真理之峰是愉快的,追求真理之路也是愉快的,所以我們要勇于追求探究真理。在《論逆境》中寫道:”的確,美德就像名貴的熏香,被焚燒、碾碎時其香最濃!斑\用比喻的手法,把美德比作熏香,更加明白的說明了美德是在逆境中最易表露出來的。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充滿哲理!泵馈氨旧硎且粋非常廣泛的話題,本文著重論述了人應該如何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笆澜缟蠜]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是永恒的。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象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這樣美才能發出光輝?梢娤忍斓拿烂才c華麗的服飾都是無法與后天養成的行為優雅,崇高美德相比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擁有一個崇高的美德與優雅端莊的舉止,這樣才是最美的。
讀《培根隨筆》,就像坐在師長面前,聽他把自己對人性真善美的思考和總結娓娓道來,傾囊相授。《培根隨筆》如涓涓細流,清澈甘甜的知識營養咕咕淌進我的靈魂深處,滋潤著我滿懷憧憬的心靈!杜喔S筆》短小精悍,是那么睿智,就像一盞高懸的指路明燈,又仿佛是人生道路上的一處處警示路標,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和啟迪。
培根隨筆讀后感2
剛開始接觸《培根隨筆》,是語文書上的一篇節選《談讀書》。說實話,我對他的印象并不怎么好?偸钦驹谫F族和男人的立場上,以宗教信仰、創世之神、以及什么所謂的真理來提筆,說話云里霧里,總是讓人費解。我帶著些許煩躁的心情讀完了整本書。但結果卻令我驚訝。從《培根隨筆》的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一個熱衷于政治的培根;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9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使人一目了然。每篇隨筆結構自由,讀者既可以通讀,也可以跳讀。在這本寶典優美的的文字及無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領悟了一番,結果受益匪淺。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绊樉硯淼男疫\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边@兩句話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華。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會讓人不思進取,消極怠工,一蹶不振,給我們帶來挫折和痛苦;同時,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從而讓一個人從默默無聞直至飛黃騰達?梢哉f,正是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例如屈原經歷放逐的逆境,才有《離騷》傳世;司馬遷遭遇宮刑,乃有史家之絕唱;勾踐臥薪嘗膽,創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跡;蘇軾歷經貶謫的郁悶,從此留下千古辭話……他們無不是遭受逆境并且戰勝了逆境,最終名垂青史,為后人所景仰。逆境雖然會使人痛苦,使人絕望。但不遇到逆境,何來奇跡?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難,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照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后感3
《培根隨筆》是在培根在多年內所創作的隨筆的精華結合,培根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 進的,高屋建瓴的。他在指導人們怎么讀書時,頗有見地地指出:“有些書可只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致瀏覽,有少量書則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他在指導人們讀什么書最受益時告誡人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認為,讀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連身體上的各種痛苦,都可以通過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豁。 全書立意高遠,描述了培根先生一生的種種經歷,不得不看。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懊馈北旧硎莻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培根隨筆讀后感4
《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閱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論美》和《論友誼》兩篇。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誼,所以,我特別將這篇《論友誼》讀了好幾遍,其中,我特別喜歡那句:“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這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根能對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并寫下來讓后人們一代一代傳閱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樣成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話,也要多讀、多練,讓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作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語”。
友誼是什么東西呢?誰也不能告訴我正確的答案呢?
友誼像一根絲線,把你和你的朋友聯系在一起,就此你們產生了友情。
友誼像一條坑坑洼洼的小路,讓你和你的朋友經歷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
友誼像一本書,包含著許多美麗而波折的故事,當你和你的朋友共同“閱讀“的時候,你們已走到了一起。
友誼像一瓶墨水,當你和你的朋友共同吸食時,墨水里的一點一滴已經沾上了你們的友情。
友誼比一顆珍珠還寶貴,如果你一不小心就會弄丟!
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友誼值得你去找。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分享快樂,分擔憂愁
培根隨筆讀后感5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她就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口。作為16-17世紀一個兼顧哲學家,文學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獨特的視角,洞析哲學倫理處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隨筆》。雖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卻能從中品出多種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書,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跡官場的厚黑學。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边@是全片中我最欣賞的兩句話。可以說,這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從這兩句話中或者說全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同時也帶個我諸多啟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他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他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梢哉f,正式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發明的電燈絲。一種,兩種,幾百種,幾千種,面對諸多失敗的材料,他沒有選擇放棄。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人類走進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樣如此,雖面對教會的迫害,但依然堅持“但地球仍在轉動”。他用自己的生命維護了真理,在逆境中我們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輝。
正是人們在遇到逆境時不同的表現,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消極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嘆息、報怨,最終墮落;積極的人,卻能從逆境學會堅持,得到勇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患難見真情”。這樣看來,逆境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奮斗,還盡顯世間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來,遇到逆境就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如何利用這種經驗,就是成功的關鍵,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撓,而逆境要教給我們的,也正是不屈不撓?烧嬲涯婢钞斄紟煹娜,不多。
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培根隨筆讀后感6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而我聽到哲學家這個稱謂。不經撇了撇嘴,哲學家不就一片長篇大論嗎?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開了這本薄薄的書。看看目錄,全是什么論啊,談啊,說啊,必然是一本無味的書。然后我繼續翻開閱讀,手里無奈的拿著準備批閱的綠色熒光筆。
我不得不真實的說,我讀過一本談論哲學的書,叫《蘇菲的'世界》。而這本書充滿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種奇幻的文風,帶著我走近哲學的世界。蘇菲這個普通的小女生,因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來的哲學問題,漸漸愛上了哲學。我的表姐因為讀了這本書,就報考了哲學系。這本書讓我看到,雖然哲學聽起來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樂趣所在。
可這本《培根隨筆錄》我也不得不看,帶著一點對哲學的啟蒙知識,我開始了閱讀,里面的很多知識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培根,一個善于總結的培根,一個有藝術情趣的培根,一個堅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論園林》來說吧,讀了前面的《論真理》等一系列的較高深的哲學問題后,看到這一篇不禁讓我覺得耳目一新。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僅僅只是鉆研學術方面的問題。對這樣的美的藝術也有很深的修養。
他能辨清一年各個月份、季節中園林應種植的花木,能分別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給它們排名。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僅僅是個作者,更像是一位園林藝術師,將如何種植美麗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園林更加美麗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
我認為我今后也應該像培根一樣,隨時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閱讀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歷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畢竟我的生活閱歷還有限,不能對這本書內的哲學知識全部理解。媽媽也看了這本書,和我一起探討。這里面的許多知識媽媽也不能理解,覺得很深奧。所以可見培根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獨特的見地是多么的到位。雖然我不太喜歡這種較為枯燥的文風,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現的哲學的魅力。
培根隨筆讀后感7
相信許多人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或者說是所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面對死亡,我們不知所措,我們恐慌,我們懼怕。可是,我們在怕什么呢?
正如培根所說,我們其實并不是懼怕死亡本身,而是懼怕伴隨死亡而來的種種一切。日益衰竭的器官,變得十分丑陋的容顏,不能進食的口腔,再也無法說出來的言語,倦曲的身體……都會讓我們聯想到別離的那一天,聯想到永別,聯想到死亡。而更突出的是,當昨天還在一個辦公室同事,同個餐桌就餐,同一條小道上散步。僅僅一個夜晚,也許就是一瞬間,一個意外就可能陰陽兩隔。那時候,我們對死亡是多么的憎恨和恐怖啊!
面對死亡 —— 隨風搖曳 —— 夢 里 夢 外面對死亡 —— 隨風搖曳 —— 夢 里 夢 外面對死亡 —— 隨風搖曳 —— 夢 里 夢 外面對死亡 —— 隨風搖曳 —— 夢 里 夢 外但是,歲月會讓我們成熟,歲月會讓我們堅強和偉大。只要我們回首人生時無所遺憾,我們也許就會平靜的面對死亡,無論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還是我們自己。這就是“人生最好的挽歌,無過于當你在一種有價值的事業中度過了一生后能夠說:‘主啊,如今請讓你的仆人離去!(培根語)釋意。
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在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之后,對死亡已沒有年輕時的那種憂慮和恐懼的心理。就是今年父親在住院最嚴重最讓人憂心的日子里,好象也沒有太多的對死亡的概念。那個時候,只是想如果有能力,有辦法改變或改善他的痛苦,就是最好的對他的回報和安慰了。所以,當看到年輕的護士為給他找血管注射,慢慢的從手背一直打到手腕的時候,就特別想有一個經驗豐富的人來給他注射,以減輕他的痛。而在這個過程中,與死亡無關。
有時候,想到安樂死。從內心真實來說,我贊成實行安樂死,無論是對我的親人,還是對我自己。人的一生其實是很痛苦的,所以應該讓善良的人們,讓經歷了諸多痛苦的人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快樂、安祥、平靜的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
愛玩小聰明者,一般得實惠多多。許多小聰明的人,雖然沒有特別能耐,也沒有驚人業績,卻每每總能玩得讓領導心花怒放。于是,升職、提薪、加級……便一一如期而至。
無論怎樣,面對死亡,我肯定會無所畏懼。雖然,我會悲傷,但不會怕。
培根隨筆讀后感8
當我看到《培根隨筆》的時候我一開始以為《培根隨筆》這本書會是一本十分無聊的書,但我在不經意之間帶著無聊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因這本書中真實存在的美而認真的將這本書讀完了。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論美》中培根說:"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這一篇隨筆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可是,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里的未發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里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并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閱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培根隨筆讀后感9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
《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論友誼》了,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友誼。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比欢凇墩撚颜x》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這句話使我們體會到友誼真的太重要了。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就像培根所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培根隨筆讀后感10
《培根隨筆》是與《海底兩萬里》一起買的,起初,我對它比對《海底兩萬里》更沒有興趣,除了看起來古板的書名,還有剛開始翻閱時乏味的內容,都使我不愿再看它第二眼,于是,它被我殘忍地扔到了亂七八糟的舊東西里。在網上,我了解到這是一本評價極其高的書,看了出于書中的各種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這是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從雜物堆里將被埋幾個星期的《培根隨筆》翻出來,沉下心,將書翻開。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論美》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重點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貌與美的德行結合,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一個打扮華貴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賞,轉眼便是過眼云煙;而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隨筆》的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讀著它,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使人受益匪淺。作文
培根隨筆讀后感11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科學家,出生于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并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后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杜喔S筆》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于各種方面的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們站起來,并告訴我們:“從哪里跌倒就從那里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蘊涵的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并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了他的文采,展現了他的人格,也展現了他的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后感11篇】相關文章:
2.培根隨筆讀后感
3.培根隨筆讀后感
4.培根隨筆讀后感
5.培根隨筆讀后感
8.培根隨筆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