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隨筆范例
隨筆,亦稱雜文,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中生隨筆范例 ,歡迎閱讀。
【篇一:人生路上真情多】
人生之路,渺渺茫茫,放眼未來,誰也不知結局如何;回顧以往,那一片片真情的海洋……
在蔓延,蔓延……
人生路上真情多,多在友情。友情是什么?友情是冬日里的一束暖陽;友情是黑暗中的一絲亮光;友情是干涸小溪里的一泓清泉;友情是鮮花叢中最艷麗的一朵。小學里,我和小a是好朋友。有一次,我不小心被她絆倒了,小a連忙把我扶起,用手揉著我的后腦勺,急得眼淚都出來:“痛嗎?對不起,我……我真的不是……不是故意的……”我強顏歡笑:“不痛,不怪你,別哭了!”小a聽了我的話,哭得更厲害了。于是就形成了“該哭的人不哭,不該哭的人倒哭了”這一“奇異”景象。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我的心里總是暖暖的。
人生路上真情多,多在親情。有人說:“母親是墮落凡間的天使,撒下潔白的羽毛,換上平實的布衣,成了一位平凡的母親。”不錯,我的母親正是如此。有一次,我幫老師改試卷,結果回家晚了。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時,正看到剛要換鞋的母親。“媽,您干嘛去啊?”我有氣無力地問了一句。“噢?你回來了,我看看都五點半了,所以想來找你!”媽媽抬起頭望著我。我鼻子一酸,想起我有這么體貼的母親,渾身疲憊早就煙消云散了。每當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我真想大聲對她說:“母親,您辛苦了,您是我心中永遠的天使!”
人生路上真情多,多在“愛”情。大家可別誤會了,我指的“愛”情是指充滿愛意的情誼。記得那年,學校組織了“為災區孩子捐款”的活動。那時,我們本身就不富裕,十元錢已經很多了。可是老師叫同學們捐款時,哪個沒有上去捐助過?或者多,或者少,但全是我們的心意,全融含了我們濃濃的愛意!啊,災區小朋友,我們永遠為你們祝福!
友情、親情、“愛”情……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真情。國家之大,只要有情,我們的祖國一定會繁榮富強;世界之大,只要有情,世界也一定會和平溫馨。讓我們都獻出自己的一份情,為自己、為他人默默地祈禱、祝福!
【篇二:微笑著,追求著】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撲向火光的飛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虜。擺動著的是你不停的腳步,飛旋著的是你美麗的流蘇,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誰能說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微笑。
為了追求,我們敢于像撲向火光的飛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虜;為了追求,我們敢于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為了追求,我們敢于朝著目標,義無反顧。這,就是追求。我們追求過,但也遇挫過;我們堅定過,但也彷徨過;我們付出過,但也犧牲過。但,每一次,`都是微笑而過。不畏途中的挫折和艱辛,在沮喪中,抬頭看,微笑著去面對。
微笑在困境中給我力量,微笑在不屈中賜予鼓勵,微笑在在每時每刻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我微笑,說明我樂觀;我微笑,說明我敢于面對;我微笑,說明我勇于崛起。
露珠,寧可在深夜中,與寒光作伴——卻不容那燦爛的朝陽,給她絲毫暖意。我也寧可在受挫時微笑地面對,卻不愿懦弱地向強者屈服。——這,該是追求的原則。
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把塵封的心胸敞開,讓狹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靈放飛,讓豁達寬容回歸,這樣,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就會在你的眼前層層打開:藍天、白云、小橋、流水……瀟灑快活地一路過去,醉人的芳香就會在你的鼻翼依戀地縈繞,繽紛的彩蝶就會在你的身邊曼妙地起舞。然后,微笑著,追求著……
【篇三:學會“屈服”】
有人說,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是,在感慨的時候,你想過原因嗎?我們明明有了指導的方向,卻依然迷茫,你知道為什么嗎?
太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跟著別人人云亦云,盡管只懂了一點皮毛,就跟著大發感慨。可是我們沒有實踐,就不能真正體會,所有的理解也都不在同一個層次。
所以,古時很多名人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少說多做,問別人不一定能問出答案,而自己實踐的過程中,你所經歷的痛苦和磨難會把所有真相毫無保留地傾授與你。
在很多選擇面前,我們或許會張皇失措,或許會全然失去主張,沒有了那一套自己的了解,像一只迷路在大漠里的小羔羊。那么讓人心疼。
其實不必感傷。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那么多,不多不少的,那些你曾經厭惡的懼怕的,到最后回頭看,都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好回憶。
于是,所有你不曾以為意的小小細節,很多年后都成了牽動命運的,牽動情思的柔軟思緒,像一個飛向遠方的`風箏,不斷的那根線。
和同學們的關系都變得很好,沒有矛盾,沒有糾葛,有的是淡淡的點頭之交,朝暮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好朋友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有時做什么事都形影不離。人們長大了都說懷念童年,在我看來,與童年相比,我倒覺得長大沒什么不好。
童年的記憶沒有太多快樂,我記得在學校里我總是淚流滿面,因為年齡比班里人小,她們都覺得我好欺負。再大些,很不懂事,偏偏跟班里老大對著干,那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不知道屈服。可是我也一直想不通,為什么其他同學都知道在那個班里老大面前多說他好話,巴結巴結他,而我卻永遠也學不會?
因為不懂屈服,因為弱小,所以是受欺負的命。
【篇四:擁有責任,讓青春更美】
我們是春日里守侯第一縷陽光的花蕾,孕育著綻放的力量;我們是夏日里等待第一場急雨的禾苗,吮吸著大地的精華;我們是秋日里迎接第一片紅葉的麥穗,飽含著豐收的喜悅;我們是冬日里期盼第一場瑞雪的紅梅,堅持著拼搏的輝煌。我們,是一群飛揚的青春!
21世紀的我們朝氣蓬勃,未來在我們的面前鋪開一條充滿著希望與挑戰的人生之路,我們奔跑著,跳躍著,思索著,實踐著,我們抓住一切的機會去證明自己,鍛煉自己,磨礪自己。跌倒,不是屈辱而是一種財富,站起來,不是一種無知而是一種堅強,繼續奔跑,不是一種沖動而是一種自信,我們知道,作為中國的未來,我們擔負著比先人們更重大的責任!這種責任會讓我們的青春更加美好。
你看,奧運會上那一個個奔跑的身影,散發著奪目的青春光芒,那是中國的力量;你看,黑暗的5月,那片廢墟上閃動的青春光芒,那是中國的力量;你看,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揮舞的青春光芒,那是中國的力量!是責任的意識,讓中國的未來被世界所嘆服。
是的,也許我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能保障我們健康的身體,也許我們接受著最好的教育能汲取最好的科學文化知識,可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我們還必須有責任,擁有責任,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健康。
擁有責任,青春便有了方向;擁有責任,失敗便不再冰涼;擁有責任,夢想不會失落;擁有責任,青春會變得更健康!
責任就像花蕾的陽光,有了她,花兒才會開得更美;責任就像禾苗的甘霖,有了她,苗兒才會長得更茁壯;責任就象麥穗的土壤,有了她,豐收才能夠期盼;責任就像飄飛的瑞雪,有了她,紅梅才能更堅強!
擁有責任,收獲一顆健康的心靈,讓青春更健康!
【篇五:墨香】
在寫下題目時,我甚至想要換支毛筆了。
第一個研磨出墨汁的人,怕也是被那種香味所吸引了吧。清水在磨石中被細細地蹉跎,終于,水與石交融在一起,散發出一股天地間的芳香,墨香。
從此,人們便也摒棄了篆刻竹簡的習慣,而用這股芳香傳遞了浩淼的中華文化!讓人不自覺地將漢字視為最美麗芳香的文字,在宣紙上留下或飽滿或蒼勁的音韻。漸漸也演變成了,書香。
文房,必有四寶,這是代代相傳的。筆墨在相傳,文化也在相傳。筆墨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載體。墨香則縈繞在每個中國人的筆桿。
古人視字如人。在傳授學業,傳授文化的過程中,首先必要練字。練得一手好字,才能將這珍貴的發明和古老的藝術傳下去。都說字如其人,確實不假。王羲之的字灑脫,喝醉了就潑墨,留下《蘭亭序》的嘆為觀止。岳飛的字豪邁,于憤慨和雄心時揚手書下《滿江紅》。李煜的字就調和多了,可惜再美的春花秋月也擋不住國破家亡。
正是這種對書法的熱愛,中國文人曾經輝煌過。但文化的傳遞總是面臨著挑戰的。
新文化運動是場浩劫。
打著“達到孔家店”的旗號,革命將墨寶書香統統踩在時代的馬蹄下。值得唏噓的是胡適用毛筆書寫下《鋼筆倡議書》時他內心是否也看到了一種文化在摧殘中掙扎。誠然中國曾有過太多的文化糟粕,但又怎能毫不留情地將筆墨封殺在歷史中?
中國文人若是失去了手中那只堅挺的筆桿還能飽蘸濃墨書寫傲世的文章詩歌嗎?
時代在進步,傳遞就會有選擇性。
毛筆在書寫工具上被淘汰了,但在文藝中還是舉足輕重的。
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支離破碎,沉寂了大半個世紀之后,文化思潮再次革新。中國人又可以拿起那支值得驕傲的堅挺的筆桿了。
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又開始學寫毛筆字了;書法家又開始涌現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我們又可以送出金匾裝框的書法作品了;在各種典禮上的題字又可以展現出那股飽滿蒼勁的風骨了。
書法的傳遞,以另一種形式繼續了,文化的傳遞,也不會就此殆失。好東西,會遭遇挫折,但不會丟失本質的精華,在傳遞的過程中,以更美的姿態存活在歷史的精神領域中。
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下個時代,還是下個的下個時代,我都希望墨香會像曾經的那個時代一樣縈繞在每個中國人的筆桿。
【篇六:轉身】
想起了渭河邊小城中的一幕:流水悠悠,柳絲飄飄,一人將遠行,臨別之際,友人把酒送行,隨后,一個轉身,離人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荒塵古道上。這樣的場景,尤其是那一悠揚的轉身總是令我平添一分感動,多一分思考。總覺得這樣的場景就像是一個精神家園,當你飄零的心無處依傍時,它便成了最溫暖的窩。
在日益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這樣的轉身快要渺無可尋了。當你去車站送友人回去時,話下半晌,那車就要飛馳而去了,哪里還有“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雅致與時間呢?路旁,是汽車飛快的轉身,這一轉身,剛才還近在咫尺的友人片刻就有千里之遙,襲上心頭的,已不是那漸行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離愁了,而是一種空虛,一種幻滅,一種本能的排斥。若去飯店吃飯,你希望有“岑夫子、丹丘生”與你在那邊暢談古今,同銷萬古之愁;但你一踏進大門,便發現那里只有匆匆向你走來遞上菜單而后又匆匆轉身離去的服務員。又是一個快速的轉身,這一轉身,剛才還渴望著“徑須沽取對君酌”的心此時早已如死灰一般。你在心中祈求著能不能慢下來點;你的眼神向他的背影說難道心靈真的已不再需要交流?但抬頭放眼四周,整個店的人依舊在忙碌地轉身,再轉身。
于是你失落回家,打開塵封的詩集,你發現那兒有楊貴妃的“回媚一笑百媚生”,使你,同那千年前的玄宗同樣迷醉。你發現那兒有漁翁在酒后高唱“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使你發現一回頭,一轉身的時間竟然可以和那冥冥中的永恒一爭高下。翻著,翻著,你還是覺得那個楊柳飄飄的早晨,熱酒下肚后的那一轉身最是唯美,最有韻味。翻著,翻著,你會覺得,我們民族的歷史上竟會有這么多美麗的轉身,這么多灑脫的身影,他們靜靜地躺在這千年后喧囂的車聲中,無意去對外面的時間評頭論足,像花草,像流水般年復一年的堅守著自己當初的那一刻美麗的瞬間。
于是,你的心又漸漸趨于平靜,你的心又在那由最美麗的轉身織成的心之窩中沉沉地睡去。
【篇七:隨筆作文500字】
一直以來,只知道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大文學家蘇軾及其弟蘇轍的父親;卻不知道他是一位晚學而有成就的古文家,更不知道他的成功如此艱辛。讀了《蘇洵的寫作態度》,我最深的感慨是:只要還有希望,什么時候拿起書都不晚。
蘇洵的寫作態度著實令人吃驚,也令我汗顏。文中用“嚴肅”來形容,我覺得用嚴謹似乎更為妥帖。他對自己高要求、高標準,治學態度與他的年齡實在不符。古人大都六七歲啟蒙,二十五歲基本上已是以考取功名為務;而他在三十歲左右還能靜下心來重新學習,勇氣可嘉,毅力感人。現在有些同學,在十六七歲的黃金時間就輕言放棄,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料,與蘇洵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
蘇洵不僅因為晚學而令我欽佩,更因為他的嚴于律己而給我深刻啟發。當他認識到自己從前的文章有追求辭藻華麗的傾向時,毅然地把幾百篇文章付之一炬。他不滿足于所學,重新拿起書本鉆研,七八年后才敢再提筆寫作。如此踏實的態度,不正是那些心中充斥著浮夸意識的學子所缺少的嗎?
沒有嘗試過就預言自己回失敗的人,是懦夫;去嘗試卻不認真踏實,在內心已經放棄的人,是孱頭。他們都不會有大成就,因為他們滿足現狀,胸無大志。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并勇于及時付出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前行的人,才會成功,即使大器晚成,一如蘇洵,一如齊白石,也是值得世人贊嘆敬佩的。
又找到資料,說是蘇洵曾和兩個兒子一同趕考,主考官歐陽修因為他的年齡與才學而敬佩不已。我想,無論蘇洵在古文上的成就是否超過他的子輩,他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楷模。他用自身行動向后人證明了:努力不分早晚,學習無論長幼。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懈怠與放棄呢?行動吧,“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只要我們心懷希望,相信自己,并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我們都有可能比蘇洵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篇八:隨筆作文500字】
在一片抱怨聲中,車又停了,上來一個抱著孩子的老人。我正準備站起來,前面一男生立刻跳起來。然后他若無其事地看向車外,不去理會一個勁道謝的老人。
這就是我們,出生在80年代末期的我們。我們喜歡在幫助別人之后,很酷地甩過頭不去理會那聲聲感謝。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很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浪費起來金銀珠寶都是糞土,珍惜起來,一張破紙也是好的。我們會下定100個決心,但堅持到底的不會超過10%。
我們這批人男生有多半愛玩網絡游戲,女生有99%喜歡韓劇。我們喜歡在普通話中夾雜一些英語,因為這很帥。我們可以為了自己喜歡的一件東西,吃上一星期泡面,然后面黃肌瘦地把寶貝收入囊中。我們對古典名著知之甚少,對校園,武俠小說如數家珍。我們會在網上跟在別人后面狂批國產電影,拼命追捧外國大片。
于是,有人開始說,這批年輕人,不好好讀書在干什么?
然而,我們不會辯解,只會說你們知道什么?
是的,一朵花再美,只要有一絲蛀洞,人們就會忽視它的美。我們就是那朵花,也許不完美,但是充滿生機。
有時,我們正在鬧饑荒,學校號召我們捐款,我們會咬咬牙,把錢放入團支書手中,盡管這意味著我們要啃干面包過剩下的日子。我們會很喜歡一個臺灣明星,但是只要他有一絲臺*的言行,我們會立刻把他打入冷宮。
不錯,我們喜歡狂批那些所謂國產大片,那是因為它們太爛,讓我們如此失望。如果我們有錯,那就是我們過于關注那些新銳作家的大作,忽視了古人心血的結晶。可惜,古人之學太深奧,我們無法了解多少。也許多幾個象易中天那樣的專家,我們會把古史放在新的高度,加倍重視。也許你們會對我們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但我們仍會我行我素。我們的棱角是需要生活來磨平的,我們愿意在這個燦爛的年紀中張狂。
我們并不一定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卻一定是最精彩的。我們的宣言是,陽光屬于我們,讓黑暗見鬼去吧!
我們,如此精彩!
【高中生隨筆范例】相關文章:
1.高中生暑假隨筆
2.高中生活隨筆
3.高中生隨筆回憶
4.高中生作文隨筆
7.高中生隨筆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