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
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1
海如人生,人生如海,在潮起潮落間演繹著成長之路上的每一次欣喜與落漠。——題記
潮起的期待
依然記得這樣一張照片:小小的我交握雙手,兩眼微閉,表情很虔誠,也很堅定。照片的背面用很稚嫩的字歪歪曲曲地寫著:我多么希望,閉上眼睛,下一秒就已經長大!那個時候,總以為長大就可以很自由,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或者可以賺很多很多錢,然后和父母一起周游世界……我期待成長,長大意味著一切!
潮落的無奈
日子在不斷的期待中悄然飛逝,漸漸地,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回首一路磕磕碰碰的腳步,我終于讀懂了長大的艱辛。面對書桌上不斷增高的“書山”,背著越來越重的書包,看著漫天飛舞的試卷……我迷茫了。難道這就是成長?我已經忘了有多久沒聽音樂,有多時間沒去照料陽臺上的花草,又有多長時間沒去海邊吹海風,聽濤聲了……看著陽臺上奄奄一息的花草,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一條缺氧的魚,在這個充滿了課本的城市里,忘了該怎樣去呼吸,去生活,去面對成功時的欣喜和失落時的眼淚,去面對那一雙雙關愛的眼睛。如果長大了就是這樣壓抑,那為何還要長大?
深呼吸
終于,我又來到了久違的海邊,盡情享受著這藍藍的天,藍藍的海,藍藍的世界。深呼吸,看著海浪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地拍打著海邊的礁石。深呼吸,看海鷗迎著大風大浪盡情地飛翔。深呼吸,看著輪船不停地向前開進,消失在白茫茫的海平線上。深呼吸,我終于明白了,這個城市并沒缺氧,只是我沒有好好地去呼吸!
寧靜的深海
我繼續成長,笑著看書桌上的“珠穆朗瑪峰”,伴著輕松舒緩的音樂,努力地“移山”。累了便修剪花草,放假了,便幫忙做家務,或者一家人一起去游山玩水。我不再逃避困難,而是學著去面對成長的每一次考驗。終于,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輕率軟弱,而變得沉穩堅強。我開始學著去愛這個城市,去愛那些關愛我的人:學著去寬容,去理解,去拼搏,去奮斗;學著微笑,也給別人帶來笑臉……
感悟成長,面對成長,不斷成長。在潮起潮落中譜寫人生華麗的樂章,讓成長之路變得充實。
感悟成長,學會成長!
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2
我們一直在長大,帶著一種期盼的心情悄悄的長大,長大是一種幸福。――題記
記得很久以前,我問過媽媽一句話:“成長是什么?”媽媽說,成長就是個子在慢慢變高,頭腦變得聰明,年紀變得更大。那時我便很期盼成長,打量著鏡子里小小的自己,悄悄想象著自己長大后的模樣,也許,成長也是一種幸福?
時間的腳步不會停留,我也漸漸成長著。我發現媽媽錯了,成長啊,并不止這些。成長著,長高著,責任也芝麻開花節節高。我被成長這個奇怪的東西改變。
我不再是那個動不動就大哭大鬧的小女孩兒了。我有了自己的理智,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笑悲不哭,不再會面對貓和老鼠的幼稚舉動笑得人仰馬翻,不會面對無足輕重的指責潸然淚下,這都是成長吧,成長使我懂得理智比感情更重要。
我不再是那個口直心快的小頑童了。我學會了見招拆招,學會了“油嘴滑舌”。我不會再面對他人表示強烈的不滿,給自己樹個敵,不會再用刀子般的話語傷害他人。我學會了用語言“討好”別人,學會了為自己找一個朋友。
我不再是惹了禍就裝無辜的小淘氣了。我學會了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了保護他人。我不會再闖了禍就躲起來,把其他人推出去做人肉盾牌,自己做出人畜無害的表情裝單純。我用自己的力量,承擔自己的責任,收拾自己的“爛攤子”。隨著身高的增長,我肩上的責任,也在不知不覺中加重。
成長使我脫去了稚氣,加重了我心中的理想和現實,使我拋棄童話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適當用了稍強硬的手段。如果要給成長做個比喻,我愿意把它比作方程式,在這部方程式中,我縱然失去了很多,但我收獲的,卻與失去的成正比例。生活嘛,總要失去什么的,不是嗎?
“咔!”一個瞬間被定格在相機中,那是我對成長感慨萬千的的時刻。我打字的速度已經是小時候的十多倍,較之兒時的稚氣語言,現在的文章,算是上等了吧?這就是我成長的印痕,成長的結果。
昨天縱然使人留戀,但對我來說,今天不該回憶,要把目光放到明天。在我的生活中,昨天、今天、明天是無法忘記的,但在非常時間,要試著忘記昨天,奔向明天。
我懷揣過去式,經過現在式,飛向未來式。
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3
為什么?因為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假夏令營,學到了許多東西。
這天,我們到中山泉林山莊游玩,還進行了野炊比賽。我們一邊玩,一邊揀回一些枯枝敗葉,準備做飯的柴火。
到了中午,我們抱著柴枝來到了營地。工作人員叔叔早為我們準備好了自來水,蔬菜,肉類。我們一接到材料,就馬上干起來。
我和小浩負責做飯。做飯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棘手。我們拿著鍋去量水,到了水龍頭前,我倆都沒有煮過飯,就為下水的多少而爭論起來。小浩一量水,水剛剛浸過米面。我看了,心里想:“水這么少,做出來的飯一定會很硬。要放多一點水,飯才會松軟。”于是,我說:“不對,不對,水要放多點,再放多一點,不然,飯就會很硬。”小浩聽了,馬上反駁:“我認為這么多就行了。”我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后,小浩終于贊成了我的說法,多放了一半水。這場口舌戰總算結束了。
我們回到營地,馬上架起鍋煮飯。我們找回來的柴枝真難點火,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半盒火柴,才把它們點著了。火熊熊地燒著,我倆自以為已經行了,就坐在旁邊休息。過了一會兒,火慢慢減弱了,我們慌忙去加柴枝。一摸,咦,柴不翼而飛了!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旁邊的第三小組把我們的柴拿亂了。我們一看,火了,馬上從他們柴里抓了一把放進了爐子里。爐里的火很快又猛了起來。可過不了多久,火又慢了下來。我們一邊抓別人的柴,一邊叫空閑的隊友去揀柴枝。隊友們好不容易才找來了柴。我們的火卻已經滅了,我們只好又費盡力氣地點著柴,繼續做飯。
“喔!好香喔。”我的鼻子嗅到一個。原來其他組的`同學已經煮好飯菜,而我們剛才一攪亂,只做到了一半。我們邊煮著飯,邊聞著人家飯菜的氣味,緊閉著嘴巴,害怕口水留出來,真是既慚愧又悔恨。這時,我那股不服輸的勁上來了:“我就不信我們做不好這頓飯!”于是,我起勁地扇風吹火。大家看到我的樣子,也起勁了。過了好一會兒,飯還是沒有熟。我打開鍋一看,原來水太多。我們馬上把多余的水倒掉,繼續煮。很快,飯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飯,吃了一口飯。哇!就象給小嬰兒吃的,太稀了。可是,大家都沒有哼聲,因為大家都知道,這飯來之不易,也明白了共同的道理:勞動會使我們心思細膩,任何工作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做好的,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細細,做得妥妥貼貼。勞動與取巧是結合不到一處的。要不,怎么老人們常說勞動會改變一個人性格和氣質呢?
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4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人在挫折中變得堅強,在堅強中變得聰智,在聰智中變得成熟。當一個人的閱歷豐富到一定程度后,他就變得成熟,充滿智慧。
我時常會想,那些充滿智慧的哲理小故事中扮演智慧大師的老方丈們(相信不少老方丈都在各種小故事中客串演出過)所擁有的那些大徹大悟的智慧,莫非都是念經的?亦或是每日禪坐冥想,最終悟得正果,透徹地了解了世間的一切道理?
我不否認思考給人帶來的巨大推動。我時常也思考,不然我也不會滿腦子邪說歪理。
我只是在想,一個小男童6歲出家,遁入空門,每日念經禪坐,到了花甲之年,便修得滿腹大徹大悟,未免有些天方夜譚。相比較可以接受的一個解釋是,他出家之前已然經歷了很多,看透了一些東西,為求內心的平靜或者逃避一個他所掌握不了自己命運的世界,遁入空門,開始修行。經過多年的修禪,終于大徹大悟,成長為一代大師。
也許這道理早已為世人所知,但不要嘲笑我,我只是今日想到成長這個話題,便略抒一下已見罷了。
突然想到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從醫學角度看,所謂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話;所謂不夠成熟,就是只能憋得住尿,卻憋不住話;所謂成熟,就是既憋得住尿,又憋得住話;所謂衰老,就是只能憋的住話,卻憋不住尿。我喜歡這種說法。他用比較調侃的方式,把成熟的標志說了出來。
總結的話是,當你想要成熟,變得聰智,你就必須有所經歷,不能逃避,經歷你的經歷,生活你的生活,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從教訓中獲得經驗,然后在經驗中,得到你要得到的智慧。
這就是成長。
【2020感悟成長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6.工作成長感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