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今天喝水了嗎教育隨筆
早晨,苗苗奶奶站在教室門口眉頭緊皺地告訴我:“老師,最近苗苗小便特別黃,他說在幼兒園沒時間喝水。”我十分詫異地答道:“不可能呀!”邊上的玲玲外婆、桐桐奶奶聽見了也紛紛應和說:“是呀,老師,我們下午接孩子時,孩子總嚷著口渴,是不是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喝水呀?”聽到這話,我心里充滿了不安、沮喪、委屈、疑惑和氣惱,這不是對我保教質量的否定嘛。雖然心里五味雜陳,可我還是耐心地向家長們做了解釋工作。
在安撫和送走家長后,我開始反思:孩子們的健康牽動著家長的心,她們不會無端來責問。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上明確規定了喝水時間,其他時間也沒有限制孩子們喝水,他們完全可以按需喝水。按照正常的情況推算,孩子們的喝水量不會少,但為什么家長們卻有如此反應呢?我決定仔細觀察一下孩子們喝水的情況。
一天下來,我和搭班老師一共提醒孩子喝水的次數上午有4次,下午有3次,除去午睡時間,差不多每個活動結束后我們就會提醒孩子去喝水。但是,真的有孩子一天下來都沒去喝水,或者只喝了一點點水。原來是這樣的:
有時,喝水來不及
戶外運動前,老師說:“孩子們,抓緊時間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吧!”只見,孩子們有的跑向廁所,有的來到飲水機邊排隊取杯子喝水,有的忙著脫掉外套。過了一會兒,老師就帶著大家下樓去操場了。此時,喝過水的孩子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原來,孩子們不是不想喝水,只是因為準備工作太忙碌,他們來不及喝水。
由于我們的“快節奏”,讓孩子們顧此失彼,年幼的孩子在短時間內過于匆忙而忽略了身體的需要。這是我們平時所忽視的問題,看來,以后要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從容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活動同樣重要。
有時,喝水會被忽略
戶外運動時,我特地對苗苗說:“寶貝,運動時口渴了,別忘去喝點水哦。”我又對旁邊的可可說:“玩累了,可以去邊上休息一下,喝點水。”孩子們玩興正濃,雖然點頭答應,但付諸行動者寥寥無幾。每次戶外運動時,保育員準備的茶杯最終只使用了十幾個,以此推算大約有半數以上的孩子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沒有喝水。看來,喝水有時真的會被忽略。
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況且每天的戶外運動都有他們最喜歡的游戲,在熱火朝天的玩耍過程中他們即便聽到了教師的提醒,但也往往當成“耳邊風”,一晃而過,這時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關注自己身體的需要。這樣的情形會導致孩子們在運動結束后大量或過度飲水。
有時,喝水為應付
自由活動前,我照例提醒孩子們:“先去喝水、小便再拿玩具自由活動。”只見,東東飛快地來到飲水機前,倒了一點水,咕咚一口喝下,就急急忙忙找同伴去玩了,因為,他和文文約好了下象棋。源源倒了半杯水,一邊喝水眼睛一邊瞄著同伴的玩具,喝了三口就放下杯子去玩了。面對自由活動的強大吸引力,補充水分顯得“無關輕重”,喝水只是應付老師一下而已。
喝水為了給教師看,顯然孩子們沒有飲水的主觀愿望,他們飲水的動作只是為了應付教師的要求,孩子們并不理解為什么需要補充水分,飲水對人體到底有什么好處。
一天的觀察的確讓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孩子們的飲水量遠遠不能滿足身體的消耗和需要,難怪孩子回家后小便會特別黃,難怪孩子回家后嚷著口渴,難怪家長們要擔憂。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喝水的重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呢?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讓家長知道孩子們一天的飲水量,真正放心呢?
讓孩子了解喝水的意義
第二天,我特意搬來了幾盆漂亮的太陽花擺放在教室的窗臺邊,整整兩天我故意不給花澆水。第四天早上,孩子們看著蜷縮枯萎的太陽花著急地告訴我“老師,太陽花快死了,快救救它吧”“太陽花好幾天沒喝水,它一定渴死了”……在孩子們的催促下,我認真地澆起了花。中午時,太陽花“起死回生”,孩子們歡呼雀躍起來。我乘勢說:“太陽花不喝水,就會枯萎,如果人不喝水會怎么樣呢?我們的身體里會不會也有‘枯萎’的情況發生呢?”貝貝害怕地問道:“老師,真的會這樣嗎?”我坐在孩子們的中間回答說:“是的,身體需要水分來排毒,水喝少了,身體里的毒素就排不出來,身體里的細胞就會‘枯萎’,只有多喝水,身體才能健康,皮膚才會靚麗白皙,像白雪公主一樣!”愛美的莉莉叫起來:“老師,我一定要每天多喝水,我要像白雪公主一樣漂亮。”
這一天,孩子們比往日更積極主動地去喝水。
通過太陽花的實驗,直觀地讓孩子們看到了水對于生命的重要,同時讓他們感知水分對于身體的作用以及每天飲水的重要性,這樣的解釋和體驗比教師反復不斷地提醒孩子們喝水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讓孩子知道一天的飲水量
因為知道喝水皮膚會漂亮,愛美的莉莉變成了班中喝水最積極的孩子,一天我問她:“莉莉,你知道每天要喝多少水,才會變漂亮呢?”莉莉睜大眼睛搖搖頭說:“不知道。”男孩東東說:“我聽媽媽說每天要喝1000毫升水。”1000毫升到底是多少呢?孩子們沒有量化的概念。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有刻度的杯子,“哇,好大的一個杯子呀。”孩子們叫了起來。“1000毫升到底有多少呢?”我鼓勵孩子們動手將刻度杯中的1000毫升水分別倒在他們自己的小杯子里,再請他們仔細觀察。瞧,他們將刻度杯中的水小心翼翼地倒入自己平常喝水的小杯中,1杯、2杯、3杯……整整倒滿了8杯。“哇,原來1OOO毫升水有8小杯。”孩子們炸開了鍋:“我每天只喝兩杯水,差好多呢!”“我是喝很多杯的,可是每次都只喝半杯,也差好多呢。”“我以后每天都要多喝點水,我喝水太少了……”
站在一邊的我可樂壞了,一個小實驗能讓孩子們主動反思自己的飲水量,甚至還有自我調整的計劃,真是太難得了!孩子們沒有1000毫升的具象概念,但是他們能看懂8小杯水的量,記得住每天身體需要的'飲水量。通過小實驗的形式將抽象的數量概念具體化,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明確了要求,對一天到底需要喝多少水有了合適的量化概念。這樣的形式可行而有趣,孩子們也能把握目標。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飲水量
既然明確了一天要喝8小杯水,孩子們說干就干,主動喝水的情況一下子好轉了很多。有的孩子計劃說:白天在幼兒園喝5~6小杯水,晚上回家再喝2~3小杯水,這樣就可以保證一天的飲水量。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孩子們就開始丟三落四,每天忘了喝水或喝水偏少的孩子數量又開始增多。怎么能讓孩子們自己監管自己的飲水量呢?于是,我在班級的飲水機邊設立了一個“喝水記錄板——今天你喝了幾杯水”,每人都有一個可愛的杯子,杯子上面有6片漸變色的小紙條。孩子每喝一次水就可以往杯子里插一片紙條,如果一天能喝完6小杯水,小水杯即刻就變成了漂亮的彩虹色。這樣的記錄形式讓每個孩子的飲水量一目了然。自己、老師、同伴、家長都能看得到,可以起到提醒、幫助、監督等作用。
看得到的記錄板不僅生動有趣,還讓孩子們的飲水變得有計劃、有目的。孩子們有把自己的小杯子變成彩虹色的愿望,所以會主動合理地安排好飲水的頻率和量。當然,喝水記錄板也及時地反映了孩子們在不同時段的不同飲水量,能有效幫助教師、保育員科學地觀察和督促孩子飲水。科學而量化的方法讓孩子們的身體得到了健康的呵護,也讓家長們舒展了眉頭,真正放心。
自從有了這塊喝水記錄板,每天放學一些細心的奶奶、婆婆都駐足觀察,仔細看看自己孩子小水杯上的記號,然后滿意地回家。至此,我也再沒聽見家長對于孩子喝水問題的責問,取而代之的是微笑和贊揚……
幼兒園是保教并重的教育場所,保育工作牽動著家長的心。喝水問題責問的背后是家長對孩子健康的關切和對教師保育工作盲點的指出。面對家長的責問讓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缺失,它讓我產生了改善工作的動力,換來了孩子們的健康和家長的認同,這個故事從責問開始,在贊許中結束,我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
【孩子你今天喝水了嗎教育隨筆】相關文章: